咽喉瘤,中医病名。是指发生于咽部或喉部的良性肿瘤。发生于咽部者称“咽瘤”,发生于喉部者称“喉瘤”,临床上以咽异物感,或声音嘶哑甚至失声为主要症状。肿瘤大者,可出现喘鸣及呼吸困难。
名词解释咽喉瘤是指咽喉部一两侧发生红色肉瘤,其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触之即痛。重症则表现呼吸困难,吞咽不利。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咽喉瘤是指发生于咽部或喉部的良性肿瘤。
病因本病多因肺经蕴热或肝经郁结所致。
病机1、肺胃蕴热,痰浊结聚
肺胃素有蕴热,若过食辛辣,或外感邪毒,多语损气,则内外邪热相搏,肺胃火热循经上蒸咽喉,痰热交蒸,久滞咽喉而成肿块。
2、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由于七情所伤,以致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机阻滞不畅,久则气滞血瘀而成肿块。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1、病史:常不明确,多为偶然发现。
2、临床症状:咽瘤较大时可有咽异物感不适,喉瘤多有声嘶或失音,严重者可伴有咳嗽、喘鸣、呼吸困难。
3、检查:在口咽部、喉咽部或喉腔可见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赘生物或肿块,颜色呈淡红或灰白。病理组织检查可明确肿物性质。
病证鉴别咽喉菌是指发生于咽喉部的恶性肿瘤。以咽喉异物感或疼痛、声音嘶哑、咳痰带血、颈部恶核为主要症状,若肿块阻塞声门,可出现喉鸣及呼吸困难,甚至危及生命。检查见喉核、软腭、会厌、喉室或批裂等处可见菜花样肿物,表面布有血丝,或见肿物溃烂,有污秽分泌物附着,晚期则声带固定,喉摩擦音消失,颈部或有恶核。CT及MRI等检查有助于了解肿物的浸润范围。病理检查可明确诊断。
相关检查在口咽部、喉咽部或喉腔可见到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赘生物或肿块,颜色呈淡红或灰白。病理组织检查可明确肿物性质。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肺胃蕴热,火热上攻咽喉,痰热久滞,积结而成肿块;肿瘤生于咽喉间,故咽喉哽哽不利;肿瘤生于声带,声户开合不利,则声音不扬、声嘶;若肿瘤阻塞气道,则可致气喘痰鸣;肺胃热盛,阴津耗伤,故咽干舌燥、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数为痰热之证。
因情志不调,肝气郁结,久则气滞血瘀,阻塞咽部或喉部经络,日久形成肿瘤;气血瘀滞,故肿瘤色暗红;肝郁化火,则口苦咽干;舌质淤暗、舌边瘀点为气滞血瘀之象。
治疗原则清泻肺胃,疏肝解郁。
证治分类(一) 肺胃蕴热,痰浊结聚
症状:咽喉不利,喉中哽哽不利,或声音不扬,声音嘶哑,甚则气喘痰鸣。可伴有咽干舌燥、便结尿黄,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滑数。检查咽部或喉部肿物色红。
治法:清泻肺胃,化痰散结。
方药:清咽双和饮合二陈汤加减。
常用药:银花、桔梗、荆芥、前胡、葛根、玄参、贝母、归尾、赤芍、丹皮、生地、甘草、半夏、陈皮、茯苓、瓜蒌仁、山慈菇。
(二) 肝气郁结,气滞血瘀
症状:咽喉哽哽不利,或声音嘶哑,讲话费力,甚则失声,气喘痰鸣,口苦咽干,胸闷不舒,舌质红或暗红,舌边或有瘀点,苔微黄,脉弦或弦滑数。检查见咽部或喉部肿物色暗红。
治法: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方药:会厌逐瘀汤加减。
常用药:桃仁、红花、当归、赤芍、生地、柴胡、枳壳、桔梗、甘草、玄参、香附、郁金、青皮。
其他疗法1、烙治法:适用于口咽部较小的肿瘤,如乳头状瘤等。
2、手术切除:根据肿瘤的不同部位及大小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切除。
此外,烙治或手术切除后,可用鸦胆子油涂抹肿瘤基部,以防止复发。
转归预后咽喉瘤一般预后良好,但可复发。儿童喉部乳头状瘤,极易复发,若蔓延到气管,可阻塞气道,甚至危及生命,成人喉部乳头状瘤则有癌变的可能。
预防调护1、注意饮食有节,少食辛热之品,戒烟酒等不良嗜好。
2、喉瘤者应注意声带休息。
3、一旦发现,应及早彻底治疗,并及时进行病理检查,以防恶变。
文献摘要1、《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喉部》:“喉瘤郁热属肺经,多语损气相兼成,形如元眼红丝裹,或单或双喉旁生。”
2、《图注喉科指掌·卷四》喉瘤:“此症因恼怒伤肝,或迎风高叫,或本原不足,或诵读太急,所以气血相凝,生于喉关内,不时而发。”
11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龚小刚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