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产后乳汁自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产后乳汁自出病,中医病名。是指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溢出者,称“乳汁自出”。亦称“漏乳”。若乳母身体健壮,气血旺盛,乳汁充沛,乳房饱满,由满而溢,或断乳之时乳汁难断而自出者,不属病态。相当于产后缺乳。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乳头溢液较复杂。若溢出乳汁为血性液,乳房有块者,应警惕乳癌。

名词解释是指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溢出者,称“乳汁自出”。亦称“漏乳”。若乳母身体健壮,气血旺盛,乳汁充沛,乳房饱满,由满而溢,或断乳之时乳汁难断而自出者,不属病态。

历史沿革1. 本病始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书中列有“产后乳汁溢候”,但所言为,“经血盛者,则津液有余”的生理性乳汁自溢。

2. 至唐代《经效产宝》始论述了其病因为“身虚所致,宜服补药以止之”。

3. 宋代《妇人大全良方》进而指出“胃气虚”是身虚之由。1

4. 明代《校注妇人良方》则提出“气血俱虚”病因说,并补充了“肝经血热”、“肝经怒火”可引起乳汁自溢。

病因本病发生分虚实两端。虚者胃气不固,摄纳失常;实者肝郁化热,迫乳外溢。

病机1. 气虚失摄

因产耗气伤血,中气不足;或饮食劳倦伤脾,脾胃虚弱,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中气不足,胃气不固,摄纳无权,乳汁随化随出而致乳汁自流不止。正如《校注妇人良方》云:“产后乳汁自出,乃胃气虚。”

2. 肝经郁热

产后情志抑郁,郁久化火;或恚怒伤肝,肝火亢盛,乳头属足厥阴肝经所主,火盛则令肝之疏泄太过,迫乳外溢。如《胎产心法》曰:“肝经怒火上冲,乳胀而溢。”

诊断要点诊断要点1.病史:注意了解患者体质情况、情志精神状态及有无贫血等慢性病史。

2.临床表现:产妇在哺乳期中,乳汁不经婴儿吸吮而自然溢出,乳汁清稀或黏稠。

病证鉴别1.乳泣

为孕期乳汁自然溢出。其乳汁为乳白色或黄白色,乳房无结节。乳汁自出则是在产后哺乳期乳汁自然溢出。

2.闭经溢乳综合征

闭经溢乳综合征是产后停止哺乳仍长时间溢乳,往往同时持续闭经,亦有以乳溢与闭经同时出现为特征者。与原发性垂体功能异常有关,可配合有关检查,如CT、激素测定FSH、LH、E2、PRL,予以鉴别。而产后乳汁自出是在哺乳期内。

相关检查诊断本病还可依据检查双乳头,可见双乳头或一侧乳头乳汁点滴而下,渗透衣衫。乳头未见鞍裂,乳房柔软或胀满。

辩证论治辩证要点本病分虚实两端,应结合乳房有无胀痛、是否柔软及乳汁稀稠辨证。如乳汁清稀、乳房柔软者多为气血虚弱;若乳汁稠,胸胁胀满,乳房胀痛者,多为肝经郁热。

治疗原则虚者宜补气摄乳,实者宜清热敛乳。

证治分类1.气虚失摄

主要证候:产后乳汁自出,量少质清稀,乳房柔软无胀感,面色无华,神疲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益血,佐以固摄。

代表方:补中益气汤加芡实、五味子。

方药:人参、黄芪、白术、当归、橘皮、甘草、柴胡、升麻。

2. 肝经郁热证

主要征候:产后乳汁自出,量多质稠,乳房胀痛,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口苦咽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清热敛乳。

代表方:丹栀逍遥散去生姜,加生地、夏枯草、生牡蛎。

方药:丹皮、栀子、当归、白芍、柴胡、白术、茯苓、薄荷、炙甘草。

其他疗法针灸疗法:虚证针气海、膻中、足三里,用补法;实证针阳陵泉、行间、支沟,用泻法。

转归预后本病一般预后良好,但乳头溢液较复杂。若溢出乳汁为血性液,乳房有块者,应警惕乳癌。

预防调护1.加强产后营养及适当锻炼,促进脾胃健运以补气固摄。

2.保持情绪乐观,心情舒畅。

历史文献1. 《景岳全书·妇人规》:产后乳自出,乃阳明胃气之不固,当分有火无火而治之。无火而泻不止,由气虚也,宜八珍汤、十全大补汤;若阳明血热而溢者,宜加减一阴煎。23

2. 《妇科金鉴·妇科心法要诀》产后乳汁暴涌不止者,乃气血大虚宜十全大补汤,倍用人参、黄芪。若食少乳多,欲回其乳者,宜免怀散,即红花、归尾、赤芍、牛膝也。若无儿食乳,欲断乳者,用麦芽炒熟,熬汤做茶饮之。

21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龚小刚 - 博士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