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产后小便失禁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产后失禁,中医病名。指小便淋沥不断,不能自止或睡中自遗,不能约束。相当于西医的产后尿失禁。

名词解释指小便淋沥不断,不能自止或睡中自遗,不能约束。

历史沿革1、《素问一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具体指出小便失禁的原因是膀胱不能约制。

2、《金匮要略—肺痈肺瘘篇》中所说:“肺痿……遗尿,小便数,此上虚不能制下也。”《妇人大全良方》说:“夫产后小便数者,乃气虚不能制约故也。”二书都论述了气虚能导致遗尿。

3、元朝朱丹溪说:“有收生不谨,损破产妇尿脬,致病淋漓。”提出外伤能导致产妇小便失禁。

与西医病名的关系产后尿失禁为产后不能如意约束小便而自遗,常伴小便过频,甚至于白昼达数十次。多因难产时分娩时间过长,胎儿先露部位对盆底韧带及肌肉的过度扩张,胎儿压迫膀胱过久,致使膀胱被压处成瘘。手术产如产钳、臀位牵引损伤所致。如体力不佳,产后咳嗽及一切增加腹压的因素可影响盆底组织复旧,而发生张力性尿失禁。

病因本病常见病因有气虚、肾虚和膀胱损伤。肾司二便,与膀胱相表里;肺主一身之气,通调水道,下输膀胱;膀胱为州都之官,主司气化。如肺、肾功能失调,膀胱气化失司,即发生本病。

病机1.气虚:素体虚弱,肺气不足,复因产时耗气伤血,肺脾之气益虚,气虚则膀胱失约,故小便失禁。

2.肾虚:禀赋虚弱,元气素虚,产时复伤气血,以致肾气不固,膀胱不约,故尿失禁。

3.膀胱损伤:产程过长,或接生不慎,或难产手术损伤膀胱,致膀胱失约,进而小便失禁。

诊查要点诊断依据

平素体虚,难产,产程过长或有手术助产史。

2.症状

产后见排尿不能自行控制。

3.检查

尿道内口松弛,或有尿瘘。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本病的辨证,主要在于观察小便,如小便失禁,其量昼夜相等,多属于气虚;如夜间遗尿多为肾虚;至于外伤者,必有外伤史,小便常挟有血液。

二、治疗原则产后小便失禁的治疗以补气固涩为主。凡通利之药,皆非所宜,否则,正气愈伤,病必增剧。

三、证治分类1.气虚产后小便失禁

主证:产后小便失禁,胸闷不畅,气短自觉下陷,四肢无力舌淡苔少,脉细弱。

治法:补气固摄,佐以止涩。

代表方:方用补中益气汤加枣皮、益智仁。

常用中药:党参、黄芪、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枣皮、益智仁、生姜、大枣

2.肾虚产后小便失禁

主证:产后小便自遗,夜间更甚,面色灰暗,四肢畏冷,腰痰腿软,舌淡苔润,脉沉迟

治法:补肾固脬。

代表方:肾气丸加桑螵蛸、覆盆子、补骨脂

常用中药:桑螵蛸、鹿茸(鹿角霜也可)、党参、黄芪、乌药、牡蛎、赤石脂

3.外伤产后小便失禁

主证:产时损伤膀胱,小便淋漓不断,或挟有血液,舌苔正常脉缓。

治法;宜补气固脬为主。

代表方:用黄芪当归散《医宗金鉴》方。如兼有小腹疼痛者,可用补脬饮,《女科准绳》方。

常用中药:黄芪、当归、白术、白芍、、白牡丹皮、白芨、炙甘草、生姜、大枣

其他疗法针灸治疗:

基本处方:中极、关元、三阴交、阴陵泉、水道

加减运用:气虚者加气海、足三里、脾俞健脾益气,针用补法;肾虚者加肾俞、命门、太溪温阳益肾,针用补法;损脬者加血海、膈俞养血生脬,针用补法。

另外,还可以用穴位注射,取八髎穴,用当归注射液4ml和维生素B12500ug混合均匀,穴位局部常规消毒,用5ml注射器,7号针头,将药液吸人摇匀,而后快速进针1~1.5寸,施以提插手法,当针感直抵小腹膀胱及会阴部时,抽无回血,即将药液注入。每次每穴注射0.5—1ml,隔日注射1次,10次为1疗程。

转归预后若及时采取适当的治疗,则预后佳。

预防调护1、产前做好准备,可适当进行一些会阴肌肉的运动、产前会阴按摩及盆底肌运动。

2、治疗期间必须绝对卧床休息

文献摘要1、《素问一宣明五气篇》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

2、《灵枢经》曰:“足三焦者,太阳之别也,并太阳之正,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癃闭,虚则遗尿。”

3、《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上:大小便失禁,灸两脚大指去甲一寸三壮,又灸大指奇问各三壮。

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