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针灸传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针灸传真》,又名《绘图针灸传真》。4种,8卷,赵熙、孙秉彝、王秉礼合编于1923年。其中《绘图针灸传真》2卷,总论针灸操作法、宜忌等,并列伤寒、斑疹、水肿等病治法;《绘图针灸传真内经刺法》2卷则援引《内经》精华,并作注解;《绘图针灸传真名医刺法》乃采择古代名医针法作为治病取穴依据,《绘图针灸传真考正穴法》2卷辨经络,绘图形,订正他书错讹。

成书背景1914年北洋政府曾公开取缔中医中药,中医药事业备受摧残,针灸学术更是寂然无声。为使针灸学术不致湮没,赵熙于1923年与人合编《针灸传真》八卷,成为辛亥革命后刊出的第一部整理性针灸巨著。

流传版本现存1923年石印本、1933年排印本。

作者简介赵熙(1877~1938),字辑庵,自号遁仙,山西代县人。自幼刻苦,于经、史、子、集无一不通。1909年科试拔贡后,又继承祖传中医,熟读经典,临证治疗针药并用,疗效颇佳,名噪一时,有“三晋名医”之誉。1923年与人合撰《针灸传真》八卷,成为辛亥革命后刊出的第一部整理性针灸巨著。此后,赵氏还陆续编撰了《针灸要诀》、《按摩十法》、《针灸经穴用表》、《针灸验案》等多部医著,于针灸学术颇多贡献。

赵氏行医,观察仔细,治疗认真,常主动为患者复诊,不仅最大可能地为患者解除了病痛,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学术主张,首先强调医乃仁术,必须急病人之所急,不可借医术以谋私利,而为广大百姓除疾,就要重视掌握经济简便、疗效迅捷、受之欢迎的针灸术。又指出针灸操作,最要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做到“手若握虎,势若擒龙”。其次主张师古而不泥古,如在针灸器具的制造上,赵氏认为“《内经》所用九针……然当时开化未久,用物简单,一切工匠制造,多未发明,故治疗可以师古意,而针式宜用新制造。”(《针灸传真。卷一》)故其临床所用针具,皆根据需要,自己设计定做,务以便于取气取血,消结散邪以取一切远痹深邪为宜;赵氏还反对保守,主张消除门户之见,兼取各家之长,使医学遗产得到更好的整理、提高;对于情志之病,赵氏认为除针药施治外,还应发扬古代“治神”的理论,也就是重视心理治疗。这些观点能在当时提出,是十分难能可贵的。由于“七七”事变,赵氏的许多医学手稿毁于国难之中,非常可惜。

内容简介《针灸传真》含《针灸传真》二卷,《内经刺法》二卷,《名医刺法》二卷,《考证穴法》二卷四种著述。其中《针灸传真》对于针灸手法、理论、治疗等根据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了很多个人见解。如:提倡进针之前宜先提倡指针,指出“世之用针者,皆知某病针某穴,某穴治某病,审病既确,则先取穴,取穴既正,则急下针,岂知未针前之手法不完全,则气道难通,收效亦较迟,一遇多年积聚,经络闭塞,仅恃针头补泻,恐不足以通气血而交经脉,故指针尚焉。指针无殊于金针,金针补泻,不外上下迎随,指针补泻,亦不外上下迎随,……知用针之诀者,即知用指之决焉……皆略推按,以和其气如是,则是经气血流通活动,未针而脉道通,针进而迎夺易”(《针灸传真·卷一》)。同时,作者也敢于疑古,对古医书上的不确之处,往往据自己临床所得予以批评,如以往针灸书多云男女补泻不同,而作者指出“……气血流注之理,男女皆同,岂有男早女晚、午前午后之分,又岂有背阴腹阳,背阳腹阴之别,余等尝以针男子者针妇人,往往应手取效”(《针灸传真·卷一》)。在《内经刺法》中,节录了《内经》关于刺法的原文,并予分类,重立标题;对其中深奥难解之辞,或以前人所述论述,或据己之心得而释,力求阐明原旨;《名医刺法》则是将历代针灸书中的补泻手法、子午流注、灵龟八法和诸症刺法等方面的论述及其歌诀汇集而成。其中对“标幽赋”、“金针赋”、“通玄指要赋”评价最高。在《考证穴法》中,作者明确了周身十四条经脉和奇经八脉的走向并厘定了十四经穴的位置。

影响评价该书内容丰富具体,切于实用,且文字通俗,学习方便。故时逸人赞此书“体例之谨严,取材之渊博,取穴之精当,功效之确实,心折久之”(《针灸传真精义·时序》)。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丰聪 - 副教授 -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