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扁头哈那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扁头哈那鲨(学名Notorynchus cepedianus),又名尖头七鳃鲨,是哈那鲨属下唯一的物种。一般的鲨鱼都只有五对鳃裂,而扁头哈那鲨就有七对。

体型较大,性凶猛,一般除了虎鲸和大白鲨,几乎没有天敌,有捕食海豹的记录。

简介扁头哈那鲨是六鳃鲨科中最常见的一种。不象它的大多数喜欢栖息在深水的近亲,扁头哈那鲨更愿意生活在沿海的浅水中。它是一种令人印象深刻的食腐动物,不加区别地进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腐肉到其它的鲨鱼和海豹,并且对游泳者和潜水员有攻击行为。

所有的六鳃鲨目鲨鱼都有六对或七对鳃裂,这可以将它们同只有五对鳃裂的其它大多数的鲨鱼区别开来。因为对深水鱼类知之甚少,因此对哪些鲨鱼属于这一科有一些争议。例如,一些生物学家认为乐鱶是六鳃鲨目的一员,21世纪以来,许多研究人员将其单独归为一目。

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各海区。栖息近海底层,游泳缓慢,性凶猛,主食中 、小型鱼类及甲壳动物 。卵胎生。在黄海产量较大,为渔业捕捞对象之一。皮可制革,肉供食用,肝可制鱼肝油。

形态特征体延长,前部较粗大,后部细狭。头宽扁,尾狭长。吻中长,前缘广圆。眼椭圆形,无瞬膜,距吻端较距第一鳃孔为近,眼间隔宽阔。鼻孔中大,下侧位,距吻端较距眼为近,前鼻瓣后部钝圆形突出。口宽大,广弧形;下唇褶发达,褶沟后延,几达喷水孔垂直线下方。上下颌齿侧扁;上颌无正中齿,每侧6-8齿,齿的内侧具大齿头1个,向后弯斜,外缘具小齿头1-3个;下颌正中齿1,其中央无齿头,两侧各具小齿头3个;下领每侧6齿,呈梳状,具5-6齿头,都向后斜,第一齿头细小,第二齿头最大,其余较小。喷水孔小,圆形,上侧位,距第一鳃孔比距眼为近。鳃孔每侧7个,宽大,下部伸达腹面,向后递小,最后一个位于胸鳍基底前方,故又称"七鳃鲨"。

背鳍1个,后位,起点与腹鳍基底后端相对,后角尖突。尾鳍甚长,尾椎轴低平,呈长切刀形;上叶不发达,下叶前部突出,中部低而延长,后部短而突出,中部与后部间有1缺刻;尾端钝尖。臀鳍小于背鳍,起点稍前于背鳍基底后端。腹鳍约与背鳍等大。胸鳍较大,后缘微凹,外角和里角钝尖。体灰褐色,散布不规则黑色斑点,腹部、腹鳍和臀鳍浅褐色。1

体型:

雄成鱼长150-180cm,可达226cm。

雌成鱼长192-208cm,最长约290cm,曾记录有达4.6m者。1

分布

全世界的温带海域。

习性底栖大型鲨,食腐动物,不加区别地进食各种各样的东西,从腐肉到其它的鲨鱼和海豹,并且对游泳者和潜水员有攻击行为。常在水深至少46m处,亦至沿海1m左右浅水湾,活泼健泳。卵胎生,每产约82仔,刚产仔鲨长45-53cm。捕食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1

产地产季分布于地中海、印度洋及太平洋西北部。我国产于东海和黄海。每年夏秋两季生产,在山东省石岛外海捕获较多。

·

保护等级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红色名录中,扁头哈那鲨被列为数据缺乏Data Deficient (DD),东太平洋种群被列为低危/近危(LR/nt)。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少斌 - 副教授 - 长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