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连翘人参汤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连翘人参汤用于解痘疹里虚、消肿散结风热感冒、安神益短。

连翘人参汤--《痘疹会通》卷四

处方人参、当归、白术、连翘、荆芥、陈皮、五味子。

功能主治解痘疹里虚。

白术性味:味苦;甘;性温
主治:脾气虚弱;神疲乏力;食少少腹胀;大便溏薄;水饮内停;小便不利;水肿;痰饮眩晕;温痹酸痛;气虚自汗;胎动不安
功能: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3-15g;或熬膏;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1.阴虚燥渴,气滞胀闷者忌服。
2.忌桃、李、菘菜、雀肉、青鱼。
3.《药品化义》:凡郁结气滞,胀闷积聚,吼喘壅塞,胃痛由火,痈疽多脓,黑瘦人气实作胀,皆宜忌用。

当归性味:味甘;辛;苦;性温
主治:血虚诸证;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症瘕结聚;崩漏;虚寒腹痛;痿痹;肌肤麻木;肠燥便难;赤痢后重;痈疽疮疡;跌扑损伤
功能:补虚;养血;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或浸酒;或敷膏。
用药禁忌:湿阻中满及大便溏泄者慎服。
1.《本草经集注》:畏葛蒲、海藻、牡蒙。
2.《药对》:恶湿面,畏生姜。
3.《本草经疏》:肠胃薄弱,泄泻溏薄及一切脾胃病恶食、不思食及食不消,并禁用之,即在产后胎前亦不得入。
4.《本草汇言》:风寒未清,恶寒发热,表证外见者,禁用之。

荆芥性味:味辛;微苦;性微湿
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目痒;咳嗽;咽喉肿痛;麻疹;痈肿;疮疥;衄血;吐血;便血;崩漏;产后血晕
功能:解表;发散风寒;祛风;解表;透疹;止血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3-10g;或临丸、散。外用:适量,煎水熏洗;捣敷;或研末调散。
用药禁忌:表虚自汗、阴虚头痛忌服。
1.《药性论》:荆芥久服动渴疾。
2.《苇航纪谈》:凡服荆芥风药,忌食鱼。
3.《纲目》反驴肉、无鳞鱼。
4.《本草经疏》:病人表虚有汗者忌之;血虚寒热而不因于风湿风寒者勿用;阴虚火炎面赤,因而头痛者,慎匆误入。

连翘性味:苦;性微寒
主治:风热感冒;温病;热淋尿闭;痈疽;肿毒;瘰疬;瘿瘤;喉痹
功能:清热解毒;清热解毒;消肿散结风热感冒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6-15g;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1.脾胃虚弱,气虚发热,痈疽已溃、脓稀色淡者忌服。
2.《本草经疏》:痈疽已溃勿服,大热由于虚者勿服,脾胃薄弱易于作泄者勿服。
不良反应:《本草通玄》:久服有寒中之患。

人参性味:味苦;微苦;性微温
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萎;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久虚不复;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功能:补虚;补气;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短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用药禁忌:实证、热证忌服。《本草经集注》:茯苓为使。恶溲疏。反藜芦。《药对》:畏五灵脂。恶皂芙、黑豆。动紫石英。《药性论》:马蔺为使,恶卤咸。《医学入门》:阴虚火嗽吐血者慎用。《月池人参传》:忌铁器。《药品化义》:若脾胃热实,肺受火邪,喘嗽痰盛,失血初起,胸膈痛闷,噎膈便秘,有虫有积,皆不可用。
不良反应:人在内服3%人参酊剂100ml后,仅感到轻度不安和兴奋;内服200ml,可出现中毒现象:全身玫瑰疹、瘙痒、眩晕、头痛、体温升高及出血。曾有一内服人参根酊剂500ml而导致死亡的报道。
尽管人参的动物试验表明人参毒性很小,但因服用不当而产生毒、副作用的病例仍时有所见。国外报告服用人参各种制剂2年后,133例中腹泻者47,皮疹者33,失眠者26,神经过敏者25,高血压者22,欣快者18,性欲亢进者9,忧郁者6。人po3%人参酊100ml,仅感轻度不安和兴奋。如内服20ml以上,则可出现玫瑰疹、瘙痒、头痛、眩晕、体温升高及出血等中毒现象。出血是人参急性中毒的特征。连续服用人参根粉可致失眠、抑郁、头痛、心悸、血压升高、性机能减退、体重减轻等。有些人参皂甙可随剂量的变化升高GPT值,提示这些皂甙高剂量、长时间给药时具有细胞毒活性,从而抵消其抗肝毒活性。
刘寿君报道:某患者因劳累过度,身体酸软,心悸气短,im人参注射液4m1,5分钟后昏倒,伴面色苍白,口唇紫钳,呼吸深而快,四肢湿冷,脉搏无,血压零,后经抢救脱险。
刘玉英报道:2例肝硬化患者均在使用参麦注射液后14-20日巩膜出现黄染,停药5-7日黄染消退。刘金华报道:某患者每次服东北人参蜂王浆后3-5小时出现胃肠道绞痛,最后1次出现急性胃粘膜糜烂出血。用解痉剂疗效不佳,使用激素等抗过敏药物疗效甚好,提示腹痛可能与人参蜂王浆引起胃肠道局部过敏反应有关。
彭卓然报道:某患者内服人参酊500ml导致死亡。
唐威报道:某患者iv参麦液20ml(加50%)葡萄糖液20ml,约l小时后,感心慌气促,口唇青紫,不能平卧,吐白色泡沫样痰,经抢救无效死亡。
毛炯等报道:一女患者因头晕、头痛、耳鸣、失眠、消瘦2mo余,炖服朝鲜红参10g,4小时后头晕、头痛加重,烦躁不安,口干口苦,胃脘疼痛、四肢抽搐。检查血压18/11kPa,心率76次/分,血清钾2.93mmol/L。以氯化钾稀释后静脉滴注,2h后各项症状缓解。顾维民报道:某患者用红参10g炖茶饮服,药后全身出现红色丘疹,伴浮肿头痛,服中药2剂后症状消失。又一患者1次服红参约15g,药后数分钟即觉头晕、视物模糊,燥热,伴手颤、全身倦怠,经卧床休息并服中药后症状解除。
于真玲报道:患者因食红参出现头晕,下肢发软,心燥,内热,口干,多言语等症,经中药泻火解毒养阴后治愈。
徐新建报道:某患者因乏力、头晕、失眠、纳差,购红参须20g,泡茶饮服,旋即呃逆不能自止。用阿托品、柿蒂、丁香等治疗无效,后im麻黄素10mg,呃逆停止。
郑君勇报道:某患者自取红参40g,煎汁约200ml,于午前1次服完,下午又服同量人参煎液。当晚10小时,患者突然呕吐,随即抽搐,神昏,大小便失禁,发热,双侧瞳孔不等大。经检查诊断为脑出血,继而发展为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临死前呕吐咖啡样物。现代研究证实,人参对冠状动脉,脑血管,眼底血管均有扩张作用。本病例即为脑血管破裂出血,最后死于急性左心衰竭,消化道大出血。
顾维民报道:一患者取人参20g,煎汁约150ml,早晨1次服完。上午10小时许,即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逐停用人参,服中药后症状消除。又一气喘病者,连服人参数日后即出现多汗现象,停药后1wk,症状自退。陈文渊报道:一患者夏日咳嗽,偶带血丝,服鸡汤兑炖人参,翌晨咯血数十口,经中药治疗好转。一产妇自服人参、黄芪炖鸡汤后,脘腹痞胀,少腹隐痛,经中药治疗诸症消失。妇人产后元气既亏,不免瘀血停留,治者必先逐瘀,瘀消后方可行补。苗毅勒报道:某慢性气管炎患者,用9g人参,煎汤约500ml,服用1/3煎汁后不到1h便胃脘疼痛,口干,心慌,继而皮肤发红,眼皮肿胀,不得视物,不久便全身皆肿,面紫唇绀,咳喘尤甚,最后神志不清。经抢救后脱险,全身水肿半月后方渐退。
王炳银报道:2患者服人参诱发心律失常加剧。
张亚声报道:一患者因半年来咽部作痛,取人参一段含于口中,即咽部发疮。后又固体乏,购生晒参泡饮,随后即感四肢外侧发痒,出现小水泡样丘疹,以下肢为多,且喉痛、口干、脉濡、苔薄。给予清热解毒祛风药治愈。邹俊兰报道:3例新生儿出生后20小时内服较大量人参后,临床表现出神经系统的高度兴奋,如烦躁,哭闹,不能入睡,甚至抽搐或惊跳,心率显著减慢和似成人样的心音改变。抢救后2例治愈,1例死亡。
刘镜如报道:红参芦头提取物,每日服10g,共服291人次,7人次出现恶心,占2%不必治疗即缓解。每日给20%红参芦口服液(相当于主药8g),共406人次,无呕吐、恶心。又悉,用参芦酊治疗低血压患者,每人每日服3次,每次2m1,连服2-3周,无呕吐者。用参芦末治疗脱肛,20枚参芦研末,均分为20包,早晚冲服。初服后有泛泛欲吐之感,5日后消失。参芦的副作用还有口干、鼻衄等

五味子性味:味酸;性温
主治:咳嗽虚喘;梦遗滑精;尿颇遗尿;久泻不止;自汗盗汗;津伤口渴;心悸失眠
功能:收敛;收敛固涩;益气生津;宁心安神
用药方法:内服:煎汤,3-6g;研末;每次1-3g;熬膏;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掺;或煎水洗。
用药禁忌:外有表邪,内有实热,或咳嗽初起、痧疹初发者忌服。
1.《本草正》:感寒初嗽当忌,恐其敛束不散。肝旺吞酸当忌,恐其助木伤土。
2.《本草经疏》:痧疹初发及一切停饮,肝家有动气,肺家有实热,应用黄芩泻热者,皆禁用。
不良反应:五味子无明显毒性,个别病人服药后胃部有烧灼,泛酸及胃痛。近期报导,煎服五味子引起窦性心速1例,临床表现为心慌气短,胸部憋闷,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伴定性早博,经急救后缓解。另外1例煎服致呼吸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