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勒子,中药名。为唇形科植物罗勒Ocimum basilicum L.和毛罗勒O.basilicum L.var.pilosum(Willd.)Benth.的果实。罗勒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在长江以南地区有逸为野生。毛罗勒在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间或有逸为野生。具有清热,明目,祛翳之功效。常用于目赤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入药部位果实。
性味味甘、辛,性凉。
归经归肺经。
功效清热,明目,祛翳。
主治目赤肿痛,倒睫目翳,走马牙疳。
相关配伍治目赤肿痛,眼生翳膜:罗勒子2.5-4.5g。水煎服。(《上海常用中草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g。外用:适量,研末点目。
使用注意《江苏药材志》:“凡风寒头目作痛者忌用。”
炮制一、采集加工9月间采收成熟的果实,晒干。
二、炮制方法取原药材,除净杂质,筛去灰屑。不宜用水淘洗,以免粘连成团。
形态特征1、罗勒:一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芳香。茎直立,四棱形,上部被倒向微柔毛,常带红或紫色。叶对生;叶柄长0.7-1.5cm,被微柔毛;叶片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5-6cm,宽1-3.5cm,全缘或具疏锯齿,两面近无毛,下面具腺点。轮伞花序有6,组成有间断的顶生总状花序,通常长10-20cm,各部均被微柔毛;苞片细小,倒披针形,长5-8mm,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4mm,外面被短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形,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紫色或白色,长约6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被微柔毛,上唇宽大,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且被微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状卵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2、毛罗勒:疏柔毛罗勒、疏毛罗勒。一年生草本,高20-70cm。芳香。茎直立,多分枝上升,被极多疏柔毛。叶对生;叶柄被极多疏柔毛;叶片长圆形,长约在2.5cm以下,边缘有疏锯齿或全缘,有缘毛,上面疏生白色柔毛,下面散布腺点。轮伞花序,有6朵花或更多,组成有间断的较长的顶生总状花序,被极多疏柔毛;苞片狭卵形或披针形,边缘有缘毛,早落;花萼钟形,长3-7mm,外面密被具节长柔毛,萼齿5,上唇3齿,中齿最大,近圆,具短尖头,侧齿卵圆形,先端锐尖,下唇2齿,三角形,具刺尖,萼齿边缘均具缘毛,果时花萼增大、宿存;花冠淡粉红色或白色,长6-9mm,伸出花萼,唇片外面密被长柔毛,上唇宽大,4裂,裂片近圆形,下唇长圆形,下倾;雄蕊4,二强,均伸出花冠外,后对雄蕊花丝基部具齿状附属物并且被短柔毛;子房4裂,花柱与雄蕊近等长,柱头2裂;花盘具4浅齿。小坚果长圆形,褐色。花期6-9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1、罗勒:全国各地多有栽培。在长江以南地区有逸为野生。
2、毛罗勒:在河北、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有栽培,间或有逸为野生。
性状鉴别一、药材性状小坚果卵形,长约2mm,基部具果柄痕,表面灰棕色至黑色,微带光泽,于扩大镜下可见细密小点。质坚硬。横切面呈三角形,子叶肥厚,乳白色,富油质。气弱,味淡,有粘液感;浸水中果实膨胀,表面产生白色粘液质层。
以颗粒饱满者为佳。
二、饮片性状参见“药材性状”项。
药理作用抗肿瘤作用。
相关论述《江苏药材志》:“能明目祛翳。并用作避孕药。”
1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