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枇杷叶散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枇杷叶散是出自明·方贤著《奇效良方》的药方,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医书记载奇效良方

【处方】枇杷叶(去毛.炙)、厚朴(姜制)、陈 皮、丁香,各半两;白茅根、麦门冬(去心)、乾木瓜、甘草(炙),各一两;香薷,七钱半。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与主治】治中暑伏热,烦渴引饮,呕哕恶心,头目昏眩。

【用法与用量】每服二钱,生姜汤或冷水调下,不拘时服。

【摘录】明·方贤著《奇效良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二。

【组成】枇杷叶(去毛,炙) 陈皮(汤,去瓤,焙) 丁香各15克 厚朴(去皮,涂姜汁炙)120克 白茅根 麦门冬(去心,焙) 干木瓜 甘草(炙)各30克 香薷23克

【用法】上药捣罗为末。每服6克,用水250毫升,入生姜2片,煎至180毫升,去滓温服,温水调下亦得;如烦躁,用新汲水调下,不计时候。小儿三岁以下,可服1.5克。

【主治】冒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伤冷,饮食不化,胸膈痞闷,呕哕恶心,头目昏眩,口于烦渴,肢体困倦.全不思食,或阴阳不和致成霍乱,吐利转筋,烦躁引饮。

《鸡峰》卷十三

【组成】人参半两,枇杷叶(去毛,以枣汁炙令黄)半两,白术半两,陈皮半两,前胡半两,藿香叶半两,白茯苓半两,桔梗1分,甘草1分,白豆蔻半两,半夏曲半两。

【来源】《鸡峰》卷十三。

【主治】食饮易伤,腹胁痞满,口干多渴,常欲饮冷,四肢倦怠,大便不利。

【功效】调适阴阳,和养脾胃。

【方法】上为细末。

【用法】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去滓,食前温服。

《圣惠》卷十一

【组成】枇杷叶3分(拭去毛,炙微黄),麦门冬3分(去心),葛根3分(锉),人参3分(去芦头),赤茯苓半两,甘草1分(炙微赤,锉)。

【来源】《圣惠》卷十一。

【主治】伤寒干呕,烦渴不止。

【用法】上为散。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二十

【药物组成】枇杷叶1两(拭去毛,炙微黄),枳壳1两(麸炒微黄,去瓤),人参3分(去芦头),桂心3分,半夏半两(汤洗7遍去滑),诃梨勒皮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赤茯苓2两。

【处方来源】《圣惠》卷二十。

【方剂主治】风痰气逆,不能食。

【制备方法】上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钱,以水1中盏,加生姜半分,煎至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各家论述《本事方释义》:枇杷叶气味苦辛,入手太阴、足阳明,最能下气,冬夏不凋,得天地四时之气;人参气味甘温,入足阳明;茯苓气味甘平淡渗,入足阳明;茅根气味甘寒,入手太阴、足阳明,能除伏郁之热;半夏气味辛温,入足阳明;使以生姜、槟榔末,取其辛通而能下行也。此呕吐,中脘如痞,膈间之气不利,苦辛之药以下其气,急以甘温补中之品护持中土,则土旺而浊不侵犯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