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缺血中风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缺血中风是指脑血栓形成或脑血栓的基础上导致脑梗塞、脑动脉堵塞而引起的偏瘫和意识障碍。一旦发生,重则有生命危险,轻则也不免留下半身不遂的后遗症。所以,预防至关重要。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种。

预防和治疗老年人以脑血栓形成引起的缺血性中风最为多见。平时注意以下几点,对于预防此病大有帮助。
1)视先兆中医古书中,多有中风、半身不遂先兆的描述。如元代医家罗天益所著《卫生宝鉴》中说:"凡人初觉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不用者,三年内必有中风之疾也"。这些症状与现代医学所称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相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是一种历时短暂,症状较轻,且在24小时内能完全缓解的神经症状,它往往与脑血栓形成的早期表现相同。前者是脑的微血管堵塞,或者脑细胞轻度缺氧,如果能及时建立和开放侧支循环,能使缺血部位脑细胞的功能得以恢复;后者则是较大血栓形成,致使某支脑血管梗塞,部分脑细胞缺血坏死。有人统计,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后,于12~36个月内发生中风的占40%~60%。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可表现为头晕、眼花、走路不稳、突然单侧肢体肌力减退、口舌麻木、说话不清、吞咽困难等。这些症状虽可自行消失,但必须马上到医院检查及治疗,切不可以为症状消失就万事大吉了。否则进一步出现偏瘫、口角歪斜、一只眼睛失明等,就真正发生中风了。

2)合理饮食老年人尽可能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应以素食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这样可以避免血液中脂质过多,预防动脉硬化,减少血栓形成的可能性。

3)慎用药物过量服用降压药物,尤其睡眠前大量服用,可使血压大幅度下降,影响大脑的血液供应,血流减慢,促使脑血栓形成。长期大量服用利尿药,使体内水分从尿中排出,如不及时补充,则体内失水过多,血液浓缩,粘稠度增高,血流减慢,易形成血栓。在应用止血敏、安络血等止血药时,会因血液凝固性增加而促进血栓形成。所以老年人在应用上述药物时,应严格遵守医嘱,不能擅自加大剂量和改变服用方法。

4)益气活血中医认为,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常用党参、黄芪等补气;丹参、川芎、地龙、红花、益母草、王不留行、泽兰叶等活血化瘀,可预防脑血栓形成。补阳还五汤是一个很实用的处方:生黄芪30g,当归12g,赤芍15g,地龙9g,桃仁9g,红花6g。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14天。

5)体育锻炼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或体力活动,可使心脏维持较好的功能,即使血液和血管方面有些潜在性发病因子的话,也可以有较好的代偿能力。

脑缺血暂时性脑缺血(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到脑部的某条血管暂时阻塞,造成该血管所灌流的脑部组织短暂缺血,因而产生局部神经症状。这些症状与脑中风相同,只是暂时性脑缺血的症状在24小时内会完全恢复,一般都不超过1小时,而且以2到15分钟内为最多。因其缺血部位不同,产生的症状也就各式各样,如偏瘫、口齿不清、失语症、复视等等,但意识不受到影响。
既然是暂时性,有什么要紧呢?要紧的是暂时性脑缺血很可能是脑中风(脑梗塞)的前兆。中风表示其缺血的脑组织已坏死,症状不会在24小时内恢复。由暂时性脑缺血变成脑梗塞的机率各家研究有所不同,一般而言,约有三分之一的人演变为脑中风。例如美国海曼(HeymanA)医生等人在1984年的报告,390位暂时性脑缺血病患中在5年内有23%发生脑梗塞,而且21%有心肌梗塞。根据美国梅约医学中心(MayoClinic)医院的卫斯南(WhisnantJP)医师等人的报告,如果会发生中风,约20%在一个月内发生,而50%在一年内发生。
中风最好的治疗就是预防─让中风不发生。约15%的脑梗塞在发生之前都曾经有过暂时性脑缺血,所以治疗暂时性脑缺血就是预防中风的方法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