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Caroli 病)是一种较为少见的先天性胆道疾病,1 958 年由法国学者Jacques Carofi 首先报道,故一般多称为Caroli 病。其特征为肝内胆管囊性扩一张而形成胆管囊肿,常为多发,也可单发。在亚洲人中发病率较高。以30 一50 岁患者居多,男多于女,主要见于儿童和青年。但任何年龄均可发病。目前认为这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但许多病例没有典型的遗传家族史。

简介随着对本病的认识深人和现代影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aroli 病得以检出,发病率似乎有所增加。

其他自Caroli 提出本病后,关于其定义、基本概念与分类较为混乱。Todani 将局限于肝内的胆管扩张归属为先天性胆管扩张V 型。

病因尚不明确,国外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因胚胎发育过程中胆管发育异常,先天性结构薄弱或交感神经缺如引起。可能与发病有关的因素:① 胆管发育不良一肝内胆管胚芽结构发育过程中,胆管由实心向空心演变时,组织增殖快慢不均,部分节段发育慢、较窄,其远端因阻塞而扩一张,阻塞越重,扩张越明显,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囊样病变。② 受来白毋体的乙肝病毒感染,胆管上皮发生巨细胞性变,管壁薄弱,弹性减退,引起囊性扩张。

约2 / 3 病例伴有先天性肝纤维化,并常伴有多囊肾等各种肾脏病变‘,晚期病例并发肝硬化、肝门静脉高压症。按Sher ! ock 分类,分为先天性肝纤维化、先天性肝内胆管扩张症、先天性胆总管扩张症和先天性肝囊肿,统称为肝及胆道纤维多囊病。Caroli 病的特点是肝内胆管囊状扩张伴相对狭窄,狭窄和扩张的胆管引发肝内胆管胆汁淤积,导致肝内胆管结石及继发性胆道感染、脓毒败血症及肝内和隔下脓肿形成。

本病隐匿,进展缓慢。大多在长期肝内胆汁储留、形成肝内胆管结石,或发生胆道感染后才出现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右上腹痛、发热、黄疽。起初常被诊断为胆囊炎、胆管炎或肝脓肿。发作时肝脏明显肿大,感染控制后,肝脏较快缩小。另外也可出现肝硬化、肝外胆道梗阻及泌尿感染症状。Caroli 病癌变率在7 %左右,是普通人群的100 倍,应予重视。

诊断主要需借助超声、CT 、MRI 及MRCP 。ERCP 、PTC 虽属有创检查,但其优点是可以直接显示整个“胆道树”及囊状扩张的肝内胆管。MRCP 、ERCP 一CT 、PET - CT 等条件下的三维重建,可以直观显示扩张的胆管形态、分布和范围。

鉴别本病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 l )肝内多发囊肿:其囊性病灶与肝内胆管影均无相通,无“中心圆点征”, 肝内胆管均无扩张。

( 4 )原发性硬化胆管炎:肝内外胆管节段性不规则狭窄和扩张,部分胆管树呈串珠状,胆管扩张程度较轻,无囊状扩张。

( 5 )原发性肝胆管结石病:发病年龄较迟,病程相对较短,胆管狭窄平面56

以上的胆管普遍性扩张。

Caroli 病的治疗较为复杂。对于无胆道梗阻或胆管炎的患者可暂不治疗。症状轻微者可先采用非手术治疗,可应用广谱抗生素进行较长时间治疗,同时给予利胆和保肝药物。有报道应用清热、解毒、利胆中药,可缓解症状、减少感染发作。

如病灶位于肝左叶,可采用左半肝切除;病灶位于肝右叶,可采用右半肝切除。如病灶位于双侧,估计切除后的残余肝有足够的体积和代偿能力,可做扩大的肝切除,以彻底切除病灶。如果扩张的囊肿较大且靠近肝脏表面,可部分切除囊肿,将肝内胆管与空肠Roux 一Y 吻合,以促进胆汁引流和结石的排出,促进黄疽消退。如果病变累及左右肝,黄疽及肝内胆管炎症无法有效控制,全身情况差,可暂时行PTCD ,以利炎症的控制和黄疽的减轻,但需注意术后因胆汁丢失过多导致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和营养不良。如果合并肝门静脉高压、脾大.、食管静脉曲张出血,可行脾切除和断流术。如果合并肝脓肿,可切开引流或行包括脓肿在内的肝叶切除。如果病变广泛、累及全肝,继发肝硬化,肝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最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