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抗心理,也称之逆反心理,是指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行动自由,当外在压力增加时他不是提高而是降低了从量,不是顺从而是抗拒的心理倾向,它反映了个体与客观世界、个体与他人以及个体与自身之间的一种独特的关系状态。对抗心理不是人们头脑中自生的,而是主、客观矛盾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也就是说,对抗心理产生的根据在于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即个体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矛盾。
概念某人给你施加很大的压力迫使你改变态度,然后你被逐渐激怒,结果你不但拒绝改变态度,而且还和试图说服你的人对着干,接受相反的观点。这种行为就是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对抗心理——因为他人想让我们按他们的意愿行事,以此来限制我们的个人自由,所以我们对此产生消极反应。有许多研究结果表明在这种情境下,我们常常真的会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为),不过是朝着相反的方向改变,正好与外界强加给我们、希望们改变的方向相反——这种现象是态度的反向改变。1
研究内容对抗心理的存在可以解释为什么强硬的说服攻势常常在说服过程中失败。当个体感到这种说服对个人自由(或者对作为独立个体的形象)造成直接威胁时,他们就有很强的动机去抵制这种说服。反过来,这种对抗心理实际上也注定了试图说服别人的人会失败。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