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家庭雕塑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家庭雕塑(family sculping)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的重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

概念家庭雕塑是一种表达性的技术由经验取向的家庭谘商中浮现出来,而经验取向的家庭谘商是起源于存在、人本与现象的心理学,由David Kantor与Bunny Duhl , Fred Duhl及他们在Boston State Hospital、Boston Family Institute的同事,早期是运用物体来替代人,经由Virginia Satir的催化而发展,她示范运用人来隐喻性地代表特定家庭轮廓的抽象型态,基本上家庭雕塑是参照Kantor、 Duhl 与 Duhl的工作,而由Virginia Satir与Papp、Silverstein将其普及化。Satir在1960年代发展此一家庭重塑中的一种技术,由家庭成员重新扮演他们多世代的重要关系场景因此可以改变固守的知觉、情感与信念(Luann,1991)。1

家庭塑造是萨提亚模式常用的一种重要的家庭治疗技术,类似于雕塑艺术,即利用空间、姿态、距离和造型等非言语方式生动形象的重新再现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权力斗争情况。家庭成员通过不同的外在动作和表情代表自己所体验到的观点和感受,借助形象的演示,有时会加上关键的言语,呈现家庭的动力。

理念假设家庭雕塑的理念假设为:人们对复杂人际系统会以压缩的、距离的(spatial)隐喻形式铭记在心,对此系统的了解会分类、绘制成图像(map)储存,而这些构成了个人心中对世界了解的图像。Kantor研究了家庭每天的事务后提出以下见解:家人间距离的规则(distance regulation)是了解家人如何运作(operate)的核心机转,距离的规则指物理的空间与隐喻性的运作(如描述情绪的距离:我希望可以弥合你我之间的缺口)(Constantine,1978)。

实施方法家庭塑造在实施时,治疗师可以请家庭中的某个成员当“塑造家”,由他决定每个家庭成员的位置。在这个过程中,家庭成员不要交谈,每个人就像一尊不会言语的雕塑,任由“雕塑家”安排位置。最后“雕塑家”出来的场景就代表着他对家庭关系的认识。在治疗中,治疗师可以根据需要依次安排家庭成员轮流进行家庭塑造,以了解他们对家庭相互作用的看法。在必要的时候,治疗师也可以要求“雕塑家”把自己摆进雕塑之中,然后让治疗师以辅助配角的身份取代他在雕塑中的位置。此外,治疗师还可以要求各成员按照各自喜爱的方式处理家庭造型,呈现他们所采取的态度。

意义家庭塑造作为一种行为技术,由于每个人的观点不同,每个成员塑造出来的家庭图像会有很大差别,可以让咨询师通过对家庭成员塑造的位置,了解个自家庭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以及对家庭关系的看法,同时,制定相应的家庭治疗措施。因为在家庭塑造中,各个成员不需要治疗,也可以使儿童和说话少的家庭成员也有机会参与到治疗中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