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积极性偏差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积极性偏差和晕轮效应,首因效应一样,属于社会知觉的偏差。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也称“宽大效应”。

解释个体在评价他人时,往往更多地对他人作出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即评价他人时总有一种特别宽大的倾向,这就是积极性偏差,也称“宽大效应”。对他人做出积极的评价会使被评价者和评价者感到愉快,因此人们宁愿积极地评价他人。在缺乏其他信息资料的情况下,认知者一般对人做出宽大的估计。宽大作用的发生是因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遵循“波利阿纳原则”,愉快的事情比不愉快的事情更平常,由于人们在生活中所遇到的事情大多是好的,即使他们偶尔遇到一些不好的事情,他们仍然较好的评价周围环境,在大多数时间里对大多数时间做出“高于评价水平”的评价。1

西尔斯的观点有一种观点认为,“宽大效应”只在对人的认识时发生。西尔斯(1983)提出对人的积极偏见(person-positivity bias)概念。人们觉得他们评价的人都与他们相似,对人具有同情心,可以认同,从而做出宽大的评价,而对物则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西尔斯让学生对自己所选的课程和任课教师做出评价,对课程的评价主要是教材、考试等非人格方面,对教师的评价主要针对教师本身的人格方面。结果发现,96%的教师得到了学生的积极肯定的评价,相反只有19%的课程得到学生积极肯定的评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