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言语现象。他发现,幼儿园的儿童在游戏中除了有向他人表达的社会性言语外,还存在着一种非社会性言语,这种言语只对自己说,并非要交流思想,也不企图引起他人相应的反应,所以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
介绍皮亚杰在儿童语言的研究中提出的一种言语现象。他发现,幼儿园的儿童在游戏中除了有向他人表达的社会性言语外,还存在着一种非社会性言语,这种言语只对自己说,并非要交流思想,也不企图引起他人相应的反应,所以皮亚杰称之为自我中心言语。它包括重复、独白、集体独白三个范畴。所谓重复,指不论懂与不懂都去反复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字词,模仿各种音节和声音;独白就是自言自语;集体独白是指在集体中,在他人面前,大声对自己说话而不听别人讲话。自我中心言语约占儿童全部自我言语的一半,其中集体独白所占比例最大。皮亚杰认为,自我中心言语是言语的一种原始和幼稚的状态,没有社交作用,只是用来伴随、加强和补充自己的行动。1
起源此概念最早见于J.皮亚杰1926年出版的《儿童语言与思维》一书中。这种言语不以提供信息、提出问题或交往为目的,往往是儿童为了自己愉快而说,其形式以“我”、“我的”为最常见。3~5岁时为大声而完整,并表现为扩展的形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变为压缩的低声细语,5~6岁后多表现为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形式。
分类皮亚杰将这种言语划分为三类:
(1)重复。儿童机械地重复自己的话。
(2)独白。儿童一个人自言自语。
(3)集体独白。儿童虽然是在一个群体之中,且其成员说话可能是儿童说话的诱因,但各人都在讲自己的话,谁也不关心别人的讲话内容。
皮亚杰记录了两名6.5岁儿童的1500句话,发现自我中心言语占38%,3~5岁儿童自我中心言语的百分比更高。在皮亚杰看来,自我中心言语是一种非社会性言语,是2~7岁儿童特有的自我中心意识的表现。苏联心理学家Л.С.维果斯基等则认为自我中心言语也是一种社会性言语,其实质是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言语的交际功能向言语的自我调节功能转化的中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