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几年前,“黄辣丁”在全国突然蹿红,至今仍方兴未艾,岛城饭店亦时常有之。本砖家品尝过几次,确为淡水鱼中的上品,无怪乎连海边人的刁钻口味也能被其轻易俘获。
黄颡鱼
“黄辣丁”一词,如今泛指鲇形目鲿(音同尝)科原黄颡鱼属部分种类(现归为拟鲿属),常见的有黄颡鱼/Pseudobagrus fulvidraco、瓦氏黄颡鱼/P. vachelli等。这些种类都是黄不拉几、乌七八糟、滑腻无鳞以及贼须鼠眼的风格,需观察细节方能区分。一般吃鱼群众不必分清到底是哪一种,知道它们叫黄颡鱼,并能正确读出“颡(音同搡)”字,就已经很“博学”了。
黄颡鱼及其亲戚分布广泛,南北皆有之。黑龙江“三花五罗十八子七十二杂鱼”中,该属至少占据三个席位:“嘎牙子”为瓦氏黄颡鱼,“白嘎拉眼子”似为光泽黄颡鱼/P. nitidus,还有“牛尾巴子”乌苏里拟鲿/P. ussuriensis,也叫“黄昂子”。黄颡鱼类在各地还有一堆俗名,如黄鸭叫、黄骨鱼、昂刺鱼等等,但端上餐桌都可以叫“黄辣丁”,就连乌苏里拟鲿也常被长江中下游鱼贩用来冒充“野生黄辣丁”。
乌苏里拟鲿
为毛要冒充“野生黄辣丁”?因为乌苏里拟鲿和黄颡鱼的外貌差异有点大,可以对外行说是野生和养殖之别;而且市面上的黄颡鱼多数都是养殖货,不太对“崇尚天然”者的胃口,不管啥鱼加上“野生”二字立马身价倍增。但自然资源架不住十四亿人胡吃海塞,所以还是得靠养殖。我国在淡水鱼养殖方面造诣颇深,驯化生性泼辣、抗病力强的黄颡鱼更是不在话下。
目前黄颡鱼养殖涉及到两个种,黄颡鱼和瓦氏黄颡鱼。前者体型小,肉质细腻而生长慢,为“黄辣丁”之正朔;后者个头硕大,生长较快,然口感粗糙,基本已被逐出市场。实践中,供养殖的以全雄黄颡鱼和杂交黄颡鱼为主。杂交黄颡鱼是黄颡鱼♀和瓦氏♂的杂交后代,按说兼具二者之所长,但肉质仍嫌不佳,在云贵川等习惯重口味调料的地区较受欢迎,因为好赖吃不大出来,全国范围内还是全雄黄颡鱼稳居首位。
黄颡鱼
列位,这就扯到正题儿上来了。全雄黄颡鱼,顾名思义就是“纯爷们儿”。因为黄颡鱼是典型的“阳盛阴衰”,在相同养殖条件下,第一年雄鱼比雌鱼的生长速度快30%左右,在养殖的第二年,雄鱼生长至150-200克,而雌鱼却只有50-75克,雌雄生长差异接近3倍。如果你是养殖户,你也会更喜欢“爷们儿”。但是,想得到全雄鱼苗,若只靠笨办法人工分拣,效率未免太低。
为了攻克难关,人们煞费苦心,对小小的黄颡鱼实施了一系列的生化手段,拢共分三步:第一步,使用激素性逆转技术来“颠倒乾坤”,把XY型雄鱼“掰弯”成XY型生理雌鱼,这些鱼虽然具有性染色体XY,但繁殖方式却和雌性一样,能产生X型和Y型卵子;第二步,用雌核发育技术把XY生理雌鱼所产生的Y型卵子培育成YY型个体,XY是雄性,YY就是雄上加雄,故谓之“超雄”。
话说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绝无YY型个体,但鱼类却有所不同,YY型超雄黄颡鱼可以发育成长,照常活蹦乱跳驴踢马槽,具备正常的生殖能力。培育全雄黄颡鱼的第三步,即用YY型超雄鱼和正常XX型雌鱼交配产卵,理论上可以得到100%的XY型雄鱼(实际结果是接近100%),“纯爷们儿”的黄颡鱼就这么诞生了。虽然父辈们出身惊世骇俗,但后代却和天然环境中的普通雄性黄颡鱼毫无二致。
还有一种做法(或仅是说法),在获得YY型超雄鱼之后,宜用激素性逆转技术使部分YY型超雄鱼转化为YY型生理雌鱼,“化百炼钢为绕指柔”,然后再让“百炼钢”和“绕指柔”成双配对,实现YY型超雄鱼的规模化繁育。如此操作,实属哺乳类不能企及的奇幻过程,从头到尾没有X染色体什么事儿,居然还能开枝散叶!你品,你细品,这个画面非常凌乱。
白缘䱀
人类为了吃好,啥事儿都能干得出来,但黄颡鱼值得折腾。此鱼肉味鲜美滑嫩,营养价值丰富,“全雄黄颡鱼”技术使其价格大幅下降,生产者和消费者双赢。相比之下,鲇形目钝头鮠科的“水蜂子”白缘䱀/Leiobagrus marginatus等,由于人工养殖尚未推广,价格居高不下,动辄200元/斤,寻常百姓只能望而兴叹。
所以,下回再在餐桌上遇到物美价廉的“黄辣丁”,不妨先“谢饭”,心中默念:感谢科技,赐我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