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水平偏离模式以儿童所在年级的平均学业成就水平为标准,将个体的学业成就水平与之对比,用后者相对于前者的滞后年级数表示偏离水平,如落后1年级、2年级等。当偏离水平越过临界值,则该儿童可定为学习障碍儿童。一般而言,年龄越低,则达到临界的滞后年级数越小;年级越高,则达到临界的滞后年级数越大。
各年级段不同临界的滞后年级数参考
|| ||
存在的缺陷这种模式是常模参照测评中最简单易行的模式,解释也最为简便。但用时也存在着不少明显的缺陷,主要有:
这种模式过于笼统,对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的差异均不敏感。
没有考虑到其他因素,如智力、心理发展等。对同一个年级的学生,假设他们的学习条件是一致的。
忽略学校间的差异。在较好的学校内,不太容易鉴定出真正的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反之,在较差的学校,多数学生的表现低于全国常模,由此导致许多学生被鉴定为有学习障碍。
很难及早发现和鉴别出具有学习障碍的学生。因为对于学前或小学一年级学生无法使用此模式,此模式仅适用于中高年级以上的学生。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