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情境性学习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1989年,布朗(J. S. Brown)等提出并界定了“情境性学习”的概念。情境性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和实用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师所创建的具有学习背景、景象和学习活动条件的学习环境,是师生主动积极建构性的学习,是作用于学生并能引起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过程。

含义情境即情况、环境,是由外界、景物、事件和人物关系等因素构成的某种具体的境地。这种境地既含有时间因素,又包括空间因素;既囊括客观因素,又暗含主观因素。学习总是与一定的课堂教学背景相联系的,这“一定的课堂教学背景”,就是特指的“情境”。1

理论基础1.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

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很明显地被应用在教育领域,他反复强调教育是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教育无目的论”、“学校即社会论”,以及关于“儿童中心”的理论和“从做中学”的理论等等,虽有偏颇和不正确之处,却也对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有借鉴作用。杜威不仅明确阐述了在与世界的作用中获得知识的重要意义:知识是工具,为生活而用知识,不是为知识而生活。

杜威认为真正的理解是与事物怎样运作和事情怎样做有关的,真正的理解在本质上必然是跟动作联系的。情境性学习旨在将所学知识也能够用于未来生活之中,足以体现其学习目的的实用性。在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呈现的不同情境下的知识,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与外延,从而掌握其基本理论与运用规则,进而达到学习的最佳效果,做到使学生终生受用。

2.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

到20世纪80年代末,一些研究者开始对学习者与情境、知与行相分离的观点进行了挑战。如Brown等人认为,知识是情境性的,它要受到知识所使用的活动、情境以及文化的基本影响,并且与它们不可分离。情境学习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动态相互作用的过程,使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了知识,并认为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学习实质上是一个文化适应与获得特定的实践共同体成员身份的过程。

基于情境的学习者必须是共同体中的合法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观察者,同时他们的活动也应该在共同体工作的情境中进行。参与意味着学习者应该在知识产生的真实情境中,通过与专家、同伴的互动,学习他们为建构知识应该做的事情。情境认知与学习理论认为,人类活动是复杂的,包括社会、历史、文化和认知等因素。人类不是根据内心关于世界的符号表征行动的,而是通过与环境直接接触与互动来决定自身行动的,情境是一切认知活动的基础。情境学习将社会性交互作用视作情境性学习的重要组成成分。

实施要点关注真实的情境(1)关注学生外部的情境。学生外部的情境主要指的是课堂情境,如何创建一个有效的真实的课堂情境是教育工作者广泛关注的焦点。Campione等研究者探讨了课堂情境对迁移的影响,强调通过交谈、给其他同学解释自己学习的东西、在多种情境中进行练习活动等措施来加强合作学习,进而促进迁移。国内外也不乏有成功的举措,诸如国外的抛锚式教学与国内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虽然他们国情背景、理论依据、研究思路、研究群体有所不同,但是其共同点就是在课堂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创设情境,以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即是为学生个体提供学习的条件——一个激发其灵感的外部环境,使学生在其中能触境生情、有感而发。

由此对教师的要求就提高了,如何创设课堂情境变成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考验与挑战。若将教学情境的外延延伸一下,也要考虑学校及学校所在社区的真实情境创设。也有人主张应在正规的学校教育情境中建立能体现认知学徒关系的情境,应该考虑并设计正规教育条件下的社会文化情境,学校情境与社区情境的创设其实是对课堂情境的一种衍射,是教师群体的专业合作,是学生对课堂学习的现实生成。

(2)关注学生内部的情境。学生内部的情境主要是针对学生内部的已有认知结构、已有知识储备、所具的经验系统等学习的准备状态。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直接决定其在下一步学习中的表现,已有研究表明,学习与情境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知识是如何获得的。在复合而非单一情境中,学习者通过在深层意义上抽象出共同的概念特征而形成富有弹性的知识表征可以提高迁移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与抽象概括能力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有效地设计教学。

情境性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助手、专家,学生的掌握理解能力直接决定了教学的成效。教师创设情境固然重要,但是美国的布兰思福特等提出,过度情境化的知识并不利于迁移,学习者对不同情境中共同的深层抽象表征有助于促进迁移。在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后学生的情境适应能力强弱是十分关键的,学生与情境之间能“互动”、“共生”是教师教学的初衷。

关注学习共同体在情境性学习的课堂环境中,小组或全班合作是学生完成任务的有效手段,因此建立学习共同体也是情境性学习的必由之路。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是指由学习者及其助学者(包括教师、专家、辅导者等)共同构成的团体,他们彼此之间经常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沟通、交流,分享各种学习资源,共同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因而在成员之间形成了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学习。

共同体的意义也不是可见一斑的:首先,通过与他人和教师的合作,学生可以遇到多种意见和观点,不同意见的交互和多种观点的碰撞可以使学生更加透彻地了解学习内容;不同的观点可以给学生不同的启示,开阔他们考虑问题的思路,以达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更加全面地看待、分析、处理问题,实现问题解决方法的共享;其次,如果拥有在合作性的问题解决团队中学习工作的经验,会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问题中取得成功。合作能够帮助学生高质量高效率地解决问题,也能帮助他们学会生活中所必需的与人相处的技能。

关注情境性学习的条件在情境性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的媒介等相关条件是应该引起关注的。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同样影响着情境创设的质量,学校应该加强教师的培训,定期举办情境教学交流大会,适当开展教师之间的比赛等。对于教学媒体,有关情境学习的研究将教学的基点放在学习上,这一学习概念是以形成整体的人为中心的,而整体的人应该是媒介、活动和世界这三大领域共同影响的结果。

如今大都用计算机模拟技术、音乐渲染、实物表演等方法来创设情境,也有直接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现场来观摩教学,教学媒体运用的适当与否也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成败。其实教学媒体是联系教师与学生的纽带,媒体的概念之广不是在这里所能表述的,这取决于有关地区与学校教学能源的提供情况。情境教学就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将教师的教学与教学媒体有机结合起来,共同促进学生发展的一种活动。1

关注情境性学习的评价根据情境性学习的实用性目的,培养有实际能力的人,学生需要亲自体验真正问题的解决与复杂问题的理解,因此,情境性学习的评价是过程性而非结果性的评价。情境性学习的评价不是评价学生的考试成绩而是考察其认知的增长程度,考察其心智的成熟度,因此评价必须更接近真实的生活任务,并引发比较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心智过程,成功的情境教学的试纸是知识与技能向应用相关知识的新颖情境的迁移。评价标准需要对多种观点以及问题解答的多对一进行反思。情境性学习强调的评价体系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增加其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热情,并且其评价是动态的,能够反映随时出现的学习者进步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