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生理心理学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探讨的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它的研究包括脑与行为的演化;脑的解剖与发展及其和行为的关系;认知、运动控制、动机行为、情绪和精神障碍等心理现象和行为的神经过程和神经机制。对心理活动生理基础的研究由来已久,从解剖学、生理学的研究发现大脑机能定位,到心理活动的脑物质变化的生化研究,再到脑电波、脑成像技术的应用,历经一百多年,但其迅速发展还是近几十年。

定义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生理过程的心理学分支。它试图以脑内的生理事件来解释心理现象,又称生物心理学、心理生物学或行为神经科学。1

首先提出生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应属《生理心理学纲要》的作者、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此书是第一本生理心理学专著,可以说是作者设想的一门新的科学领域的梗概。意在说明心理学可以用客观的、生理学的方法加以研究。不过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方面探讨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实验工作却早已由神经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了。

研究内容生理心理学是心理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学科,它除用人为研究对象外还用各种实验动物为对象,研究心理行为活动的生理学机制。随着心理科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新技术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超越了传统生理心理学的视野和方法,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自身多学科交叉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科学家们延伸了这个领域,给这个领域起了很多名称,如生物心理学(Biopsychology),行为神经科学(BehavioralNeuroscience),行为脑科学(BehavioralandBrainSciences)等,这些名称也都反映出揭示行为的脑机制的基本目标。这一学科的发展促进了将行为水平的研究方法渗透到神经生物学微观领域,同时将神经生物学研究方法渗透到心理学领域。从多学科、多方面、多角度、多层次对心理行为现象展开研究。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期,各类心理疾病(如抑郁症、自杀、社会适应障碍、行为问题)和心身疾病(如冠心病、癌症)的发病率持续升高,已成为21世纪中国最令人关注的心理卫生课题。我国生理心理学的研究也正密切地关注心身健康领域的基础研究。与此相配合,该专辑收录了19篇文章,内容涉及应激、精神疾病、抑郁、成瘾、认知神经科学、和学习记忆等多学交叉性研究,从不同侧面概述了国内外生理心理学研究进展。

生理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和生物基础的科学。它和心理学、生理学、解剖学、生物化学、内分泌学、神经学、精神病学、遗传学、动物学以及哲学等都有密切关系。

行为的动机和情绪,睡眠和觉醒,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考的心理过程,感觉和知觉过程,以及心理障碍等问题的生理机制。

研究过程早期研究法国的神经学家弗卢朗早在1824年即开始用切除部分脑区的方法来研究脑的各部分结构与心理能力的关系,提出的结论是:脑是由多个器官合成的,各器官的功能有所区别,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大脑是智力器官,小脑是协调运动的器官,延脑是维持生命的器官。而丘脑和大脑的性质是统一的,共同构成多个功能系统。知觉、意志和一切智力都在此两个器官中,而且彼此是不可分的。

德国的医生和生理学家希齐希和弗里奇,1870年首次发表了用电流刺激狗的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获得的结果,发现刺激大脑皮层额叶的某些部位时可产生个别的肢体运动,这是大脑皮层功能定位说的最初实验根据。1876年费里尔将电刺激法应用于胡狼、猫、豚鼠、鸽、鱼和蛙等动物。结果确定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脑定位原则。此后德国生理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探讨颜色视觉和听觉的原理。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谢灵顿开始研究感觉心理学。发现了肌肉的神经支配的兴奋和抑制的交互方式以及神经元的兴奋和抑制的空间和时间的总和作用;他强调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质,认为不能将心理简化为脑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被认为是二元论的。差不多与谢灵顿同时代,但观点相反的是苏联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他开创了经典条件反射的实验工作;研究了条件反射形成和发展的许多规律,如强化、消退、自然恢复、泛化、分化或兴奋的扩散和集中;认为胃液或唾液的条件反射的分泌就是心理性质的分泌,而条件反射则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由此提出高级神经活动规律的学说。

巴甫洛夫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无条件反射,等同于物种的本能行为;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两种信号系统工作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服从于条件反射形成的一切规律。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人类以下的动物只能患神经病,而不会有精神病。巴甫洛夫是完全的反射论者,他的条件反射实验方法和条件反射概念对后来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很大。

现代研究二十世纪初,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开始用外科手术剥夺大鼠的各种感觉,来研究大鼠在学习迷津中依赖的感觉暗号,并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

继华生之后,拉什利采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在大鼠身上研究大脑皮层的损伤部位和损伤范围与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关系,发现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损失的程度与大脑皮层损毁的部位相关不大.

当代原理心理学的创始人谢健青认为,丘脑是产生意识的核心器官,丘脑发放丘觉产生意识。大脑皮质等样脑的功能就是交换产出样本,丘觉是样本点亮发放的。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生理心理学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精炼和多样化。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心理学家应用的训练动物学习和测量动物反应的迷津、辨别箱、斯金纳箱,以及观测经典条件作用和测量情绪反应的旷场箱等。

生理心理学在技术上应用电子学的新技术,不仅能在头皮上记录脑电,而且能够记录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放射自显影、X光层描术、正电子放射层描术和核磁共振术也逐渐用来探索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脑内各部分的物质代谢活动的变化和观察与某种功能障碍有关的脑内的局部病变情况。

心理现象是脑整体活动的产物,是脑对现实刺激和过去种种经验的反映。因此,生理心理学着重从整体观点来看待作为心理现象基础的神经活动。

生理心理学研究脑的各部分结构的功能,重在了解这些部分如何参与脑的整体工作。研究单个神经元对特殊刺激的反应也是为了追踪实现某些行为反应或行为变化的神经线路和组织情况,而非出自对神经元本身的生理学的兴趣。这是生理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有别于神经生理学之处。

近代发展首先提出生理心理学这一学科名称的应推《生理心理学纲要》(1874)的作者、实验心理学的创始人W.冯特。然而从神经生理和脑功能方面探讨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实验工作却早已由神经学家和生理学家开始了。

法国的神经学家M.-J.-P.弗卢朗早在1824年即开始用切除部分脑区的方法来研究脑的各部分结构与心理能力的关系,提出的结论是:脑是由多个器官合成的,各器官的功能有所区别,大脑是智力器官,小脑是协调运动的器官,延脑是维持生命的器官。而大脑本身的性质是统一的,知觉、意志和一切智力都在此器官中,而且彼此是不可分的。

德国的医生和生理学家E.希齐希和G.弗里奇1870年首次发表了用电流刺激狗的大脑皮层的不同区域所获得的结果,1876年D.费里尔将电刺激法应用于胡狼、猫、豚鼠、鸽、鱼和蛙等动物。结果确定了感觉和运动功能的脑定位原则。此后德国生理物理学家H.von赫尔姆霍茨测量神经冲动传导的速率,探讨颜色视觉和听觉的原理。

20世纪初,英国生物学家C.S.谢灵顿开始研究感觉心理学,发表了颜色视觉、闪光视觉以及触觉和肌肉动觉的研究结果,提出了内感受器、外感受器和本体感受器等术语;他阐述了神经元、突触和神经系统的整合作用的概念,并且研究了脊髓的反射机制。他强调人类意识的独特性质,认为不能将心理简化为脑功能,因此他的心理学被认为是二元论的。差不多与谢灵顿同时代,但观点相反的是苏联的生理学家И.Π.巴甫洛夫;他认为动物有两种类型的反射活动:①无条件反射,等同于物种的本能行为;②条件反射,即学习的行为。两者都属于第一信号系统。人类还有第二信号系统,即人的语言系统。两种信号系统工作的原理是一致的,都服从于条件反射形成的一切规律。他指出,人类的精神病发生于第二信号系统的障碍。人类以下的动物只能患神经病,而不会有精神病。巴甫洛夫是完全的反射论者。

20世纪初(1907)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J.B.华生开始用外科手术剥夺大鼠的各种感觉来研究大鼠在学习迷津中依赖的感觉暗号,并指出大鼠自身的运动觉是最主要的感觉暗号。继华生之后,K.S.拉什利采用切除部分大脑皮层的方法,而与损毁的范围有显著相关,因此提出了大脑皮层功能等势说和总体活动的原则。他们的工作可称为心理学家直接从事生理心理学实验研究的开始。

研究范围当代生理心理学的研究者无论其哲学背景如何,都已承认必须从脑的活动方面来探讨心身关系。研究的领域已不限于探讨与学习和记忆或感觉和知觉有关的神经基础,而发展到了对心理现象和行为的全面的生物基础的研究,包括从信息理论的观点来研究感知觉信息加工的神经过程;运动反应和反馈信息在控制身体运动和技巧动作中的神经机制;行为的动机因素,或诸如摄食、饮水、睡眠和生殖等基本行为调节的生理机制,包括中枢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控制的与情绪经验有关的神经和内分泌腺活动的机制,精神障碍的神经生理问题;记忆的神经解剖及生理和生化基础;高级心理功能,如语言和意识活动的脑机制;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专化特性,以及大脑皮层功能的区域分化和整合问题等,而且这些方面的研究也涉及到物种行为的进化和个体发育问题。

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精炼和多样化。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心理学家应用的训练动物学习和测量动物反应的迷津、辨别箱、斯金纳箱以及观测经典条件作用和测量情绪反应的旷场箱等。在技术上应用电子学的新技术,不仅能在头皮上记录脑电,而且能够记录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见彩图)。放射自显影、 X光层描术、正电子放射层描术和核磁共振术也逐渐用来探索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脑内各部分的物质代谢活动的变化和观察与某种功能障碍有关的脑内的局部病变情况。

生理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所能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有两类:

①用特别的(如外科手术、电刺激、化学物质刺激或损毁等)手段干涉脑的整体或局部活动以观察行为的变化或能力的损失;

②干涉行为(如强迫动物学习某种技能、限制动物的某种活动、剥夺动物的某种感觉传入、社会隔离等)以观察脑内物质的变化和神经元的活动的改变。

通过这两类方法来研究行为的变化与脑内发生的生物事件的关系。但是,某一行为与某种脑事件可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可能有复杂的间接关系,甚至可能是一种平行的关系,所以即使出现了行为的某种变化与脑内发生的某种事件(如某些部分的神经元的放电活动的改变或某一脑区的化学物质的改变)有极显著的相关,如不对照其他资料作全面的分析,也难下因果关系的结论。

方法技术神经解剖学技术(1)组织学方法:步骤:1)、固定2)、切片3)、染色

(2)神经通路追踪方法:

1)、溃变轴突的研究

原理:利用神经元的胞体被破坏或轴突被切断后该神经元远端的轴突迅速死亡和溃变。

方法:先用定位仪准确地将电极插入实验中要破坏的神经核团,先以直流电破坏神经元胞体(也可先用小刀将某处的纤维束切断)。手术后的几天,被破坏的神经元的轴突开始溃变,只有那些溃变的轴突吸收银,在切片上被染成黑色,这样就可以从连续的脑切片上追踪由损毁的神经核发出的轴突的去向。

2)、氨基酸自体放射摄影术

方法与原理:神经元将带有核素的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后者沿着的轴突被输送到轴突的终端。用放射自显影方法了解神经元轴突的走向以及联系。

3)、辣根氧化酶追踪法

方法与原理:利用神经元的代谢,用组织化学的防哪个法,了解神经元轴突的走向以及联系。

脑损伤法利用天然或实验的方法,造成动物脑损伤、然后研究脑损伤动物的功能障碍,进而推断脑

结构和脑功能的关系。常见方法有:1)、横断损伤法2)、吸出损伤法3)、电解损伤法4)、神经化学损伤方法(利用神经化学毒素)5)、冰冻损伤法6)、扩布性阻抑方法(用电、热、化学的方法使脑皮层局部活动被抑制)。

刺激法可以了解大脑在受到刺激时的功能改变,进而推断脑结构和脑功能的关系。

(1)、电刺激:用无伤害电流刺激脑的特定部位。观察心理行为的变化以确定该脑部位的功能:或者记录其他脑部位的诱发电位等,以推测两个或多个脑区之间是否存在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

(2)、化学刺激:在脑的局部区域注射神经递质等激动剂,观察他们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也可用于鉴定神经递质受体种类及活动水平。

电记录法大脑是由很多神经元组成的,神经元活动的基本形式就是神经元的放电,这种放电通常是脉冲的。把生物细胞活动时伴随的微弱电流放大后,输入阴极射线示波器或各种记录仪,就可以记录大脑神经元的生物电活动。

神经解剖生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科学体系中的重要基础理论学科之一,它以心身关系为自己的基本命题,力图阐明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

脑形态学是神经解剖学、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化学、神经细胞学和超显微结构学的统称。

神经系统分类神经解剖将神经系统分为两大部分:即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由颅腔里的脑和椎管内的脊髓组成。颅腔里的脑又可分为大脑、小脑、间脑、中脑、桥脑和延脑六个脑区。椎管内的脊髓分31节。

外周神经系统是中枢发出的纤维,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它们分别传递躯干、头、面部的感觉与运动信息。在脑、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运动的纤维,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称之为植物神经。

根据植物神经的中枢部位、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在功能上彼此拮抗,共同调节和支配内脏活动。

神经组织学神经组织学根据脑与脊髓内的细胞聚集和纤维排列将其分为灰质、白质、神经核和纤维束。灰质和神经核是由神经细胞体和神经细胞树突组成。白质和纤维束是由神经细胞的轴突(神经纤维)组成。

在大脑中,灰质分布在表层,称为大脑皮层;白质在深部,称为髓质。在脊髓中正好相反,灰质在内,白质在外。根据大脑皮层细胞层次不同,可将皮层分为古皮层、旧皮层和占大脑皮层90%左右的新皮层。

根据解剖部位从前向后,又可将大脑皮层分为额叶、顶叶、枕叶和颞叶。颞叶以听觉功能为主。枕叶以视觉功能为主。顶叶为躯体感觉的高级中枢。额叶以躯体的运动功能为主。

边缘系统边缘叶:包括胼胝体下回、扣带回、海马回及其海马回深部的海马结构。

边缘系统:边缘叶及皮层下一些脑结构,如丘脑、乳头体、中脑被盖等,共同构成边缘系统,具有内脏脑之称,是内脏功能和机体内环境的高级调节控制中枢,也是情绪、情感的调节中枢。

在大脑髓质(白质)深部有一些神经核团,称基底神经节,包括尾状核、豆状核、杏仁核和屏状核。尾状核与豆状核组成纹状体,对机体的运动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间脑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被大脑两半球所遮盖,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大部

分组成。 丘脑是皮层下除嗅觉外所有感觉的重要整合中枢。它将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后,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功能。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底丘脑是锥体外系的组成部分,调节肌张力,使运动功能得以正常进行。中脑、桥脑和延脑统称脑干,它的腹侧由脊髓与大脑之间的上下行纤维组成,传递神经信息。其中最大的一束是下行纤维-皮质脊髓束,又称锥体束。它主要控制骨骼肌的随意运动。脑干的背侧面上下排列着12对脑神经核。中脑的背侧有4个凸出,称四叠体,由一对上丘和一对下丘组成,分别对视、听信息进行加工。脑干的背腹之间称被盖,由纵横交错的神经纤维和散在纤维中的许多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神经细胞组成,即脑干网状结构,其上下行纤维弥散性投射,调节脑结构的兴奋性水平。

小脑小脑位于桥脑与延脑的背侧,其结构与大脑相似,外层是灰质,内层是白质,在白质的深部也有4对核,称之为中央核。主要功能是调节肌肉的紧张度,以便维持姿势和平衡,顺利完成随意运动。

神经细胞在细胞学与超显微结构学水平上,神经组织由两类细胞组成,即神经元(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两者的数目大体相等。神经胶质细胞构成神经系统框架,并对神经元发挥组织营养的功能,不直接参与神经信息的传递。

神经元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神经元之间发生关系的微细结构,称为突触。突触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终扣、突触后膜和两者之间大约20-50纳米的突触间隙所组成。突触前兴奋的神经冲动并不能跳越突触间隙直接传向突触后成分,绝大多数情况下要通过化学传递机制,才能完成信息传递过程,突触根据功能可分兴奋和抑制性突触。

新的发展生理心理学近40年来,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开拓,研究的方法和技术也日益精炼和多样化。同时采用了其他行为心理学家应用的训练动物学习和测量动物反应的迷津、辨别箱、斯金纳箱以及观测经典条件作用和测量情绪反应的旷场箱等。在技术上应用电子学的新技术,不仅能在头皮上记录脑电,而且能够记录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放射自显影、X光层描术、正电子放射层描术和核磁共振术也逐渐用来探索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脑内各部分的物质代谢活动的变化和观察与某种功能障碍有关的脑内的局部病变情况。

生理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与生理学、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生物化学、心理(或行为)药物学、神经病学、神经心理学、内分泌学以及行为遗传学等都有密切的联系。生理心理学综合各邻近学科的研究成果来窥探心理现象赖以产生的脑的组织和工作的奥秘。

1、在方法上采用了比较心理学家应用的训练动物学习和测量动物反应的迷津、辨别箱、斯金纳箱以及观测经典条件作用和测量情绪反应的旷场箱等。

2、在技术上应用电子学的新技术,能在头皮上记录脑电,而且能够记录脑内单个神经元的活动。放射自显影、正电子放射层描术和核磁共振术也逐渐用来探索人在从事某种工作时脑内各部分的物质代谢活动的变化和观察与某种功能障碍有关的脑内的局部病变情况。

分支学科心理学概述、比较心理学、策动心理学、动力心理学、构造心理学、机能心理学、理论心理学、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行为主义心理学、意动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发展心理学、毕生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青年心理学、成人心理学、老年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工业心理学、管理心理学、劳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人事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医学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咨询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生理心理医学、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应用社会心理学、数学心理学、拓扑心理学、运动心理学、音乐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宗教心理学、法律心理学、环境心理学、民族心理学、群体心理学、审美心理学、文艺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灵学、进化心理学

参考书目·(美)卡尔森(Carlson,N.R.) 著,苏彦捷 等译.《生理心理学》第六版.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沈政,林庶芝.生理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7

·邵郊.生理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匡培梓.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98

·K.W.沃尔什.神经心理学.科学出版社,1987

·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沈德立.脑功能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符晓丽,张丽. 《大脑与心智》,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

图书信息版本1基本信息

书名:生理心理学

图书编号:1627830

出版社:北京大学

定价:12.0

ISBN:730102204

作者:沈政

出版日期:1993-11-01

版次:1

开本:24

简介:

本书不仅从国内外生理心理学专著中,还从有关的临近学科如认知心理学、神经生理学、神经心理学、分子神经生物学和信息科学等许多领域中吸取了最新研究成果,分别用以讨论感觉、知觉、注意、学习、记忆、言语思维、本能动机、情绪情感、人格、运动与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的生理机制问题,并联系了失认症、失语症、遗忘症、儿童注意缺陷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智能障碍和人格障碍等病理机制的新理论。书中还涉及了知觉、注意、学习、记忆和言语思维等有关的认知理论、人工智能和人工神经网络的理论概念。在导论中,作者论述了生理心理学的历史、当代发展趋势,并概括地介绍了必备的基础知识。书后还列出了国内可得到的中外文最新参考书目。

本书可作为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神经生物学等专业的大学生教科书。亦可作为这些领域的理论研究者的基础知识更新的参考书。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生理学心理学的历史发展观

一、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二、脑研究的历史回顾

三、当低主流与发展趋势

第二节 学习生理心理学所需的基础知识

一、心理活动的基本概念与本书的体系

二、精神病与精神病学的基础知识

三、神经病与神经病学

四、脑形态学的基本概念

五、神经生理学基础知识

六、分子神经生物的基本概念

第二章 感觉

第一节 视觉生理心理学

一、视觉信息的产生

二、视觉信息的传递

三、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第二节 听觉生理心理学问题

一、声音刺激的物理参数和心理物理学参数

二、耳与听觉通路

三、听觉信息的神经编码

四、对音色的神经统码

五、声源空间定位的神经编码

第三节 味觉与嗅觉

一、味觉

二、嗅觉

第四节 躯体感觉

一、躯体感觉模式及其编码的一般规律

二、浅感觉及其上行通路

三、深感觉及其传导通路

四、内脏感觉与痛觉

第三章 知觉的生理心理学

第一节 知觉的神经基础

一、失认症与知觉的脑结构

二、知觉的细胞生理学基础

第二节 知觉理论及其生理学研究

一、两种加工过程和知觉特征结合论

二、脑事件相关是位与知觉过程

三、及区域性糖代谢率与知觉过程

第三节 视知觉机制

一、空间知觉的枕-预通路

二、物体知觉的枕-颞通路

三、面孔的认知与识别

第四章 注意的生理心理学理论

……

第五章 学习及其神经生物学基础

第六章 记忆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七章 言语、思维的脑机制

第八章 本能与动机的生理心理学基础

第九章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心理学

第十章 运动和意志行为

第十一章 人格的生理心理学问题

参考资料

版本2基本信息

拼音题名

sheng li xin li xue

其它题名

并列题名

ISBN

978-7-117-08996-8

责任者

徐斌主编

出版者

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地

北京

出版时间

2007

中图分类号

B845

附注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 全国高等学校教材 供应用心理学专业及其他专业应用心理学方向用

摘要

本书共分15章,第一至四章介绍生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第五至七章述及感知觉和运动;第八至十一章介绍睡眠、性和饮食行为;第十二至十五章是关于情绪与应激、注意、记忆、语言及高级认知功能。

章节目录:

目录

第一章 生理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 基本观点

一、 二元论

二、 一元论

三、 还原论

四、 整合论

第二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问题

一、 生理心理学研究对象

二、 生理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问题

第三节 生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一、 神经解剖学的技术

二、 脑损伤法

三、 刺激法

四、 电记录法

五、 生物化学分析法

六、 脑成像技术

七、 行为学研究

第四节 脑结构和功能关系的几种假说

一、 定位学说与整体学说的统一

二、 功能系统学说

三、 模块学说

第五节 行为的自然与后天获得

一、 基因对行为的影响

二、 进化与行为

小结

思考题

第二章 神经元的电活动与信息交流

第一节 神经元与突触

一、 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

【专栏2-1】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二、 突触

第二节 神经元的电活动

一、 神经元生物电记录技术

【专栏2-2】 膜片钳记录

二、 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

【专栏2-3】 神经元的主要离子电流

三、 神经电信号的产生与传导

第三节 神经元的信息交流

一、 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专栏2-4】 神经递质释放的囊泡循环机制

二、 神经递质与调质

三、 受体与信号转导

四、 神经电信号传递的调制

小结

思考题

第三章 生理心理学的神经解剖基础

第一节 神经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 前脑

二、 中脑

三、 后脑

四、 脊髓

五、 自主神经系统

第二节 脑的功能性结构

一、 大脑皮质的分层与分区

二、 大脑皮质的结构性功能单位——模块

三、 大脑皮质的功能系统

四、 大脑皮质的主要分区

【专栏3-1】 大脑两半球与意识

【专栏3-2】 plrb柱环系统

小结

思考题

第四章 脑的发育与可塑性

第一节 脑的发育

一、 脊椎动物脑的生长与分化

【专栏4-1】 皮质神经元的增殖与迁移

二、 轴突如何发现通路

三、 生活经历对神经系统发育的微调

四、 脑区的按比例发展

五、 发育中脑的易损性

第二节 脑损伤后的可塑性

一、 脑损伤的引起与防止

二、 脑损伤后恢复的机制

【专栏4-2】 刺激性药物促进恢复的动物实验

【专栏4-3】 用6-羟多巴胺(6-ohda)证明去神经超敏性

【专栏4-4】 生活经历影响感觉代表区重组的研究

【专栏4-5】 “幻肢感觉”与皮质代表区重组

三、 治疗

【专栏4-6】 脑损伤动物实验治疗

【专栏4-7】 感觉通路助催醒作用

小结

思考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