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班杜拉指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他把交互(reciprocal)这一概念定义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决定论(determinism )定义为“事物影响的产物”。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reciprocal determinism)吸收了行为主义、人本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的有关部分的优点,并批判地指出它们各自不足,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班杜拉指出:“行为、人的因素、环境因素实际上是作为相互连接、相互作用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班杜拉把交互(reciproca1)这一概念定义为“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把决定论(determinism )定义为“事物影响的产物”。 班杜拉在交互决定论中批驳了行为主义者的环境决定论,他们认为行为(B)是受作用于有机体的环境刺激(E)控制的,因此公式为:B=f(E):同时他也反对人本主义者的个人决定论,他们认为本能、驱力和特质等内部事件,驱使有机体按照某些固定的方式行事,即环境取决于个体如何对其发生作用,公式为:E=f(B)。他认为这些都是单向决定论。

交互决定论概述班杜拉提出相互作用的三种模式:

环境是决定行为的潜在因素一是环境确实对行为有影响,甚至产生决定作用的影响。二是这种作用是潜在的,只有环境和人的因素相结合,并且被适当的行为激活时,环境才能发挥这种作用。这种潜在因素包含在行为发生之前,或行为发生之后,要具体分析。在行为发生之前,是因为发生在个体周围包含在环境中的事物往往有一定的规律。人们可以根据他们和环境交往的经验归纳出这些规律,并预期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什么结果,借此来调节人们的行为。由于人类能认识环境中事物的规律,所以不一定要直接和事物接触才可以获得经验,他们可以观察别人的行为结果,来调节自己的行为。

人和环境交互决定行为班杜拉指出:人既不是完全受环境控制的被动反应者;也不是可以为所欲为的完全自由的实体,人与环境是交互决定的。环境中各种外部因素是通过三种主要方式影响自我调节过程。环境有利于建立自我调节功能,从而建立和发展自我反应的能力。

行为是三者交互的相互作用环境、人和行为的相互关系和作用,是一种交互决定的过程。在行为内部,人的因素和环境影响是以彼此相连的决定因素产生作用的。这个过程是三者交互的相交作用,不是两者的连接或两者之间双向的相互作用。

交互决定论点评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是在众多的行为因果观中独具特色,它的独到之处就在于把人的行为与认知因素区别开来,指出了认知因素在决定行为中的作用,在行为主义的框架内确立了认知的地位。此外,这种观点视环境、行为、人的认知因素为相互决定的因素,注意到了人的行为及其认知因素对环境的影响,避免了行为主义的机械环境论的倾向。

交互决定论的分析案例一:由交互决定论分析网络教学的交互

(一)网络教学的交互要素

结合班杜拉的三向交互决定论我们来看网络教学中的交互要素。B行为,在网络教学中就是指学习者通过网络环境进行学习的活动;P个体,即学习者,在这里还包括他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生理特点、心理结构、年龄特征等;E环境,指网络学习环境,包括计算机、学习界面、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等。 在网络教学交互中这三方是共同作用的,只存在一方其他两方不存在,或只存在两方的交互作用第三方不参与,都不能构成完整的、有效的网络教学交互形式。

(二)网络教学的交互形式

基于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分别以个体、行为、环境为主体得出网络教学的交互形式。

1、行为与个体、环境的交互

行为(学习活动)一定要由个体产生,即个体发出学习行为。学习活动与个体是相互作用的。学习活动会影响个体的发展,习得的学习行为使个体的认知结构发生变化,使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转变;个体对行为的影响作用在后面谈及。在学习行为与个体的交互作用过程中,环境因素始终是渗透其中的,三者处于三向交互的状态。易于操作的学习环境使个体的学习行为容易开展,同时使个体愉悦,激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从而更好的学习;反之,一个难以使用的学习环境,不仅干扰学习行为的发生,同时还会使学习者对网络教学产生反感,厌学、甚至放弃,又何谈学习行为的成效呢?

2、个体与环境、行为的交互。

在网络教学中,学习者处于主体地位,一切活动都围绕学习者展开,然而学习者不是孤立的存在于网络教学中,它要与多方进行交互,这样网络教学才得以高效开展。下面从不同角度分析[2]:

(1)学习者与学习者间的交互。

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要进行交互,如对学习内容的研讨,情感交流等,都会使学习者自身提高参与网络教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的开展网络学习。在学习者与学习者交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要与行为、环境进行交互。如学习者间要通过EMAIL的形式联络,对收发EMAIL操作的熟练程度会影响交互效果,另外不同网站提供的EMAIL界面不同,环境因素(电子邮件操作界面)也会与学习者产生交互。收发EMAIL的操作熟练,所使用的邮件系统界面熟悉,势必使学习者间的交互开展的顺利;反之亦然。也许人们只是注意到学习者间的交互,对于环境行为与之的交互不易察觉,但这确确实实存在,起到很大的影响作用。

(2)学习者与指导教师的交互。

由于网络教学是准师生分离的,因而教师与学生很难做到面对面的在同一时间内进行交流,虽然现在视频会议系统等实时交互系统的使用可以弥补这些缺陷,但由于经济等因素一般的网络学习者不可能做地到,故一般的师生交流都是非实时的、异步的,即通过EMAIL、BBS、新闻组等形式进行交流。师生间可以进行学习交流,帮助学习者解决疑难,提高成绩;也可以进行情感交流,让学生有归属感,增强网络学习的信心等。在这个过程中,环境、行为两方仍对个体进行影响。

(3)学习者与学习行为之间的交互。

学习者已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生理特点、心理结构、年龄特征等,会影响到学习行为的开展程度。在认知结构方面,学习者原有的认知结构会影响到新知识的习得。如没学过WINDOWS基本操作的学习者,直接影响到他学习WORD文字处理软件的容易度,即原有的知识结构无法同化和顺应新知识;学习者的生理特点也会影响到他的学习行为,如盲聋学习者无法正常的进行网络学习;还有学习者的年龄特征也会影响到网络学习,年纪小的学习者自治能力较弱,很难长期坚持网络学习,易半路放弃;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学习行为产生影响,最终影响网络学习效果。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因素始终参与其中,改变着学习者与学习行为交互效果的强弱。

(4)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

这主要是知识内化,即同化与顺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通过网络学习所学内容,网络上的学习资源浩淼如烟,学习者通过搜索引擎等工具找到自己所需的内容,进行学习。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知识无法同化新知识时,认知结构失衡,启用顺应机制,用新知识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结构,新的平衡出现。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是学习者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主要方式,学习行为和环境都要“通力合作”,促进这种交互的发生。

(5)学习者与环境的交互

在其他各种交互过程中,环境与它们的交互始终处于“幕后”状态。环境,指网络学习环境,包括计算机、学习界面、学习平台、学习资源库等,学习者要在学习环境中开展网络学习。因此,只要开展网络学习就必须与环境发生作用。

3、环境与个体、行为的交互

任何学习都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开展,网络学习的环境更是尤为重要。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智能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日新月异,给网络教学带来了巨大生机。学生可以在网络上学习课堂教学中无法实践的知识,另外网络教学提供的学习内容形象生动,很容易吸引学生的眼球。但网络学习环境也要受个体及其行为的制约,即只有三者三向交互才能最大程度的促进网络教学。

(三)网络教学的交互模式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充分考虑了个体、行为、环境三向的交互,但需强调的是这种交互的双边并不具有同等的程度,而且这种相对影响也会发生变化,故而网络教学的交互是处于一种动态机制下的。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这种开放性体现在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学习任何知识、持续学习任何时间长度,这种种的开放也同时影响着交互;网络教学具有知识的极大丰富性,进入网络扑面而来的信息令你应接不暇,在网络中你可以找到你想学习的任何知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看不到的;网络教学具有愉悦性,以往的课堂教学学生学习或多或少都存在被迫性,有些对课程内容不感兴趣的学生被迫成为陪读,压抑学生个性发展。而在网络教学中,学生可以选择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必然是身心愉悦的。鉴于网络教学的特点和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笔者得出网络教学的交互模式——三向双边动态交互。1、模式结构图

2、具体分析

在左图中可以看到,大的虚线方框表示学习环境,学习者与学习行为的交互置于其中。由于学习环境涉及地内容很多,所以没列出,用整个虚线方框涵盖整个学习环境。大方框四周有四个双向箭头,一是表示学习环境与学习者、学习行为的交互;另外是说明这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习环境可根据学习者和学习行为的特征作调整,以适应学习行为的开展。在这个结构图中,笔者对学习者的特征作了展开,因为这些特征都会影响学习行为,反过来学习行为也会促使学习者的特征变化。

三向双边动态交互模式以班杜拉三向交互决定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一个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环境三者处于其中的动态的交互模式。在此交互模式中,以学习者为中心,倡导学习者通过自主学习、发现学习、协作学习等形式,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知识、形成技能。

三向双边动态交互模式具有全面性、动态性、完整性、融合性。全面性是指将网络交互中的种种因素都囊括其中;动态性指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会随事件的变化而变化;完整性是指将整个交互系统置于一个动态的区域之中,是一种动态的完整;融合性是指此模式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情景化学习理论、传播学理论等融入其中。

三向双边动态交互模式的提出为网络教学中课程内容的设计提供了依据,课程内容的设计要以教学内容为蓝本,针对学习者特征,运用多种交互方式,将知识传递给学习者,并促使学习者内化所学内容。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三向双边动态交互模式将学习者、学习行为、学习环境纳入一个整体,考虑双边的影响,并时刻根据双边影响动态的调整交互过程,促使高效交互的开展,从而提高网络教学质量,促进学习者发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