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咬合力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咬合力是指当上下颌牙齿发生接触时,咀嚼肌收缩产生的咀嚼压力。牙周组织正常的组织结构和功能的维持依赖于正常的咬合力的作用。当咬合力发生改变之后,牙周的组织结构会发生相应改变,以适应改变的功能状态。

咬合力是反映口颌咀嚼系统的一个重要标志,与口腔中许多疾病的诊断、治疗有关。它被广泛应用于磨牙症、颞下颌关节紊乱、外科手术治疗外伤等疾病的手术后咀嚼功能恢复疗效的评价指标。咬合力测量通常是把某些弹性传感器放在上下牙齿之间,测量静止咬合力的过程。咬合力来源于咀嚼肌,但非其全力,仅为咀嚼肌最大力的一部分,这种力由牙传递到牙周组织再到颌骨而最终分散,是反映咀嚼功能大小的重要指标。

咬合力分析在口腔医学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改善咬合功能状态,评价治疗前后效果中均是重要的衡量标准。测定咬合力有助于了解口颌系统功能状况,牙体、牙周及咀嚼肌等组织的健康状况,是口腔修复和正畸治疗常用的客观评价指标。

测量方法咬合力的常用测量方法主要有传感器测量法、光咬合法、传声系统法和肌电分析法等。

传感器测量法传感器测量法是利用特殊的传感器将咬合力转换为电信号,最终在显示器件中以数值或图片的形式显示咬合力相关信息。此方法是临床和科研中较常用的方法,既可测量整个牙列总的咬合力,也可测量单个牙齿的咬合力。此方法最大的缺点是要人为地在上下牙间插入有一定厚度的传感器探测头,干扰了正常的咬合。传感器越厚,对所测得的咬合力影响越大。

光咬合法光咬合法是利用光咬合片与光咬合仪,对咬合接触进行半定量分析,将具有光弹性的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小于1mm 厚的光咬合片,在咬合力的作用后产生永久变形,在光咬合仪上可观察到变形区域的双折射现象,并根据双折射条纹值对牙咬合接触的应力,应变状态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

传声系统法传声系统法是在被试者额部放置特定频率的振荡源发出振荡波,在颏部放置传感器接受振荡信号。振荡波通过牙、颞颌关节及肌通道传导到颏部,上下颌间的咬合力越大,位于颏部的传感器接收到的振荡波振幅就越大。该方法的优点是对正常生理过程的干扰小,但咬合力精确性较低。

肌电分析法肌电分析法是根据肌电与咬合力的相关性来分析与测定咬合力的大小。肌电分析法难以用于牙列局部或单个牙位的测量分析, 且得到的咬合力值与实际的咬合力在时间上存在差异。

测量仪器早在168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Borell就首先用简单的弹簧测力装置测量了下颌闭口时的咬合力;1893年Black研制出简单的咬合力测量仪用以测定上下牙间最大咬合力。20世纪50年代以来, 应变式传感器的发展和被引入口腔医学领域,使人们有可能对咬合力进行较准确的测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咬合力测量仪由杠杆式、弹簧式发展为应变式、压电薄膜式等。按照传感器的不同, 临床和科研中常用的咬合力测量仪器大致有以下3种类型。

电阻应变式

电阻应变式测量仪以电阻应变式传感器为探测头,传感器主要由电阻应变片和弹性元件组成。受力时,电阻应变片产生相应的应变导致电阻值发生变化,测量该电阻变化即可以测量出应变,从而得出所测量的力值。此类传感器灵敏度高,线性关系好,操作方便,重复性好,但厚度较大,对正常咬合干扰较大。

压电薄膜式

压电薄膜式测量仪以某些具有较高压电常数的高分子聚合物材料为传感器探测头。当受力时,上下表面产生电荷,电荷量与作用力成正比,电荷信号经放大后可测出电压, 从而测出力值。此类传感器的输出电荷仅与受力成线性关系,而且测量电路较为简单。另外,此类传感器是高分子聚合薄膜,其质地柔软、可随意弯曲、韧性好、抗压机械强度高。

T- Scan咬合分析仪

T-Scan咬合分析仪问世于1987年, 又称T-扫描系统(T-Scansystem), 是由美国波斯顿Tekscan公司开发研制。T-Scan是一套计算机咬合分析系统,能精确记录和分析咬合接触的力和时间及两者间的对应关系。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是T-ScanⅢ系统。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冯成龙 - 博士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樊瑜波 - 教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王丽珍 - 讲师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生物与医学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