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髋关节是一种球形的关节,包含一个球形的股骨头和一个似碗状的髋臼。其为大腿骨(股骨)与骨盆所形成的关节,球状表层及碗状物内表层均由平滑的软骨覆盖,滑囊膜分泌粘液使摩擦降低至最小。当髋关节产生病变时,软骨不再平滑,滑膜囊发炎而萎缩,关节再也不能像平常一样运转自如。当髋关节因退化、病变或外伤导致疼痛、僵硬或变形,甚至行动不便,无法以药物或其他治疗方法缓解症状时,通常会以手术的方式为病人置换人工髋关节,使病人恢复日常的活动能力。
原理人工髋关节假体仿照人体髋关节的结构,将假体柄部插入股骨髓腔内,利用头部与关节臼或假体金属杯形成旋转,实现股骨的曲伸和运动。 假体柄分别采用钛合金、钴铬钼合金、超低碳不锈钢材料制造,髋臼采用无毒超高分子聚乙烯制造,金属球头采用钛合金(与钛合金、钴铬钼合金股骨头柄配合)和超低碳不锈钢材料制造。
使用寿命不同金属材料的髋关节的寿命分别为: a.钛合金:使用寿命为10~15年; b.钴铬钼合金:使用寿命为10~15年; c.超低碳不锈钢材料:使用寿命为4~6年。
结构1.臼杯:通常是用钛合金或钴铬钼合金制造,植入骨盆腔的髋臼内。
2.衬垫:包括有聚乙烯、陶瓷、金属等,以做为关节的介面。
3.球头:接合在股骨柄上,和衬垫做关节介面来活动。一般用陶瓷或金属材料制成。
发展史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包括人工股骨置换术和全髋关节置换术。1958年Peterson发明了钴—铬—钼合金制成的杯状人工关节。50年代初,美国Mc Kee研制成钴—铬—钼制成的金属(头)-金属(髋臼)的组合全部关节假体,由于金属对金属假体的磨屑太多而失败。为此,美国Charnley依据他的髋关节低摩擦理论设计出金属-塑料的人工髋关节组合。Charnley的第一个髋关节是由不锈钢作成的股骨头和用特氟隆作成的髋臼构成,但特氟隆的磨损率太高。1962年研制成由22.5 mm直径的金属股骨头与高分子聚乙烯髋臼组成的新型人工髋关节,手术置换时,用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固定,称为低摩擦人工关节置换术,其成功大大促进了人工髋关节的临床应用,可以说,现代人工髋关节工作始于Charnley的贡献。 人工髋关节手术已有超过30年之历史,对于股骨头坏死、高龄股骨颈骨折、粉碎性髋臼骨折、股骨头肿瘤等患者来说,这是唯一能够维持关节功能的治疗方法。经过多年临床应用及改进,髋关节置换效果很好,一般10年优良率可达90%左右,15~20年的优良率仍达85%以上。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老兵杰弗里斯因髋关节骨折实施了人造髋关节置换术,人造髋关节迄今工作了60年,创下世界纪录。
适用情况人体髋关节置换术适应于以下的情况:保守治疗无效的髋关节疼痛;X线确诊的髋关节骨关节炎或关节炎;因髋关节疼痛不能工作、睡觉或活动;髋关节修复术后关节不稳;部分髋部骨折;髋关节肿瘤等。
置换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分为临床上应用最多的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和髋关节表面置换技术即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将包含臼杯、衬垫、球头和股骨柄的人工髋关节植入人体来替代病变的人体髋关节,从而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比较广泛。
有柄人工髋关节必须以其柄植入人体的股骨髓腔内固定,人工关节与人体股骨接触处压强大,术后易出现人工关节松动、磨损和感染等合并症,使植入的人工关节下沉,造成患者长短腿,严重影响人工关节的使用寿命。因此,有柄人工髋关节只适用于45岁以上的患者。对于年轻的骨关节炎病人来说,表面置换是一个值得推荐的手术方式。由于技术不是很成熟,目前临床应用还不多。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顾汉卿 - 教授 -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万荣欣 - 助理研究员 -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刘欣 - 助理研究员 - 天津医科大学天津市泌尿外科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