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鸦胆子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鸦胆子,中药名。为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其性味苦寒,有小毒。可以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常用于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入药部位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性味苦,寒;有小毒。

归经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截疟,止痢;外用腐蚀赘疣。

主治痢疾,疟疾;外治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应忌用或慎用。

炮制方法除去果壳及杂质。

生理特性鸦胆子,灌木或小乔木;嫩枝、叶柄和花序均被黄色柔毛。呈卵形,长6~10mm,直径4~7mm。表面黑色或棕色,有隆起的网状皱纹,网眼呈不规则的多角形,两侧有明显的棱线,顶端渐尖,基部有凹陷的果梗痕。果壳质硬而脆,种子卵形,长5~6mm,直径3~5mm,表面类白色或黄白色,具网纹;种皮薄,子叶乳白色,富油性。气微,味极苦。生于草地、灌木丛及路旁向阳处。

产地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

相关论述1、《本草纲目拾遗》:“治痢,痔。”

2、《岭南采药录》:“治冷痢,久泻。又能杀虫。”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张延萍 - 副教授,博士生 - 河南科技大学制药学院制药工程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