柽柳,中药名。其别名:垂丝柳,西河柳,西湖柳、红柳、阴柳;萝藦科、柽柳落叶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是中药材,产于中国各地,鲜用或干用。柽柳枝条细柔,姿态婆娑,开花如红蓼,颇为美观,常被栽种为庭园观赏植栽。可用于痘疹透发不畅或疹毒内陷,感冒,咳嗽,风湿骨痛。
生理特性乔木或灌木,高3-6(-8)米;老枝直立,暗褐红色,光亮,幼枝稠密细弱,常开展而下垂,红紫色或暗紫红色,有光泽;嫩枝繁密纤细,悬垂。花期4-9月。耐高温和严寒;为喜光树种,不耐遮荫。能耐烈日曝晒,耐干又耐水湿,抗风又耐碱土,能在含盐量1%的重盐碱地上生长。深根性,主侧根都极发达,主根往往伸到地下水层,最深可达10m余,萌芽力强,耐修剪和刈割;生长较快,年生长量50-2000px,4-5年高达2.5-3.0m,大量开花结实,树龄可达百年以上。其喜生于河流冲积平原,海滨、滩头、潮湿盐碱地和沙荒地。
产地辽宁、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北部)、安徽(北部)等省。
药用部位柽柳科植物柽柳的干燥细枝嫩叶。
炮制方法除去老枝及杂质,洗净,稍润,切段,晒干。
性味味甘、辛,性平。
归经归肺、胃、心经。
功效疏风,解表,透疹,解毒。
主治用于风热感冒,麻疹初起,疹出不透,风湿痹痛,皮肤瘙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0-15g;或入散剂。外用:适量,煎汤擦洗。
使用注意麻疹已透及体虚汗多者忌用。
相关论述①《本草经疏》:“赤柽木,近世又以治痧疹热毒不能出,用为发散之药。《经》曰,少阴所至为疡疹,正刘守真所谓诸痛痒疮疡,皆属心火之旨也。盖热毒炽于肺胃,则发癍疹于肌肉间,以肺主皮毛,胃主肌肉也。此药正入心、肺、胃三经,三经毒解则邪透肌肤,而内热自消,此皆开发升散,甘咸微温之功用。同石膏、知母、薄荷、荆芥、玄参、牛蒡子、麦门冬、竹叶、连翘、黄芩、甘草之属,治癍疹发不出,或虽发不透,如热甚毒炽,舌生芒刺,大渴谵语,癍色紫黑者,加入三黄石膏汤内大效。”
②《本草汇言》:“柽柳,凉血分,发痧瘩,解痧毒之药也。古云痧瘩,即今之瘄疹也,宜苦凉轻散之剂,则出而解。此药轻清升散,开发瘄毒,如瘄毒内闭不出,或出之甚多,难于解退,或解退后热发不止,或喘嗽不消,肌肉赢瘦,致成瘄疳、瘄劳者多有之,以此煎汤代茶,日饮,瘄疹诸疾,渐自消减矣。与桔梗、甘草、牛 蒡子同用更善。”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朱广伟 - 研究员 -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