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三宝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①中医基础理论名词。②气功术语。

概念①中医的精、气、神;②气功中的慈、俭、逊。

解读1、中医三宝指精、气、神。又称三奇。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活动。认为三宝是生命现象的产生及其变化的根本。这是前人受道家思想影响而借用的术语,实际上,神的活动是有物质基础的,精为气之母(即气产生于精),精的化生赖于气,精气足则神旺,精气虚则神衰。故精、气、神三者关系非常密切,存则俱存,亡则俱亡。精脱者死,失神者亦死。所以精、气、神是生命存亡的关键,故名。

2、在气功中

一指慈、俭、逊。《老子》:“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二指三丹田。《黄庭内景经》“三田之中精气微。”务成子注《道机经》云:“天有三光日、月、星,人有三宝三丹田。”三指精、气、神为内三宝,耳、目、口为外三宝。《周易参同契》“耳目口三宝,固塞勿发扬。”

中医应用精、气、神三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精可化气,气能生精,精与气之间相互化生;精气生神,精气养神,精与气是神的物质基础,而神又统驭精与气。因此,精、气、神三者之间可分不可离,称为人身“三宝”。

(一)气能生精摄精气的运行不息能促进精的化生。肾中所藏之精以先天之精为基础,且赖后天水谷之精的不断充养才得以充盛。只有全身脏腑之气充足,功能正常,才可以运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于是五脏六腑之精充盈,流注于肾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赖于气的充盛。

气不但能促进精的化生,而且又能固摄精,使精聚而充盈,不致无故耗损外泄,这是气的固摄作用之体现。

因此,气虚则精的化生不足,或精不固聚而导致精亏、失精的病证,故临床上常常采用补气生精、补气固精的治疗方法。

(二)精能化气人体之精在气的推动激发作用下可化生为气。各脏之精化生各脏之气,而藏于肾中的先天之精化为元气,水谷之精化为谷气。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身之气得以充盛,分布到各脏腑经络,则各脏腑经络之气亦充足;各脏之精充足则各脏之气化生充沛,自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故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临床中,精虚及失精患者常常同时见到气虚的病理表现。

(三)精气化神精与气都是神得以化生的物质基础,神必须得到精和气的滋养才能正常发挥作用。精盈则神明,精亏则神疲,故《内经》倡导“积精全神”以养生。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称气为“神之母”。总之,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而精与气,以至包括血,津液等都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这些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人的形体,形体是第一性的,是根本。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

(四)神驭精气神以精气为物质基础,但神又能驭气统精。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说:“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等物质的新陈代谢,都必须受神的调控和主宰。形是神之宅,但是神乃形之主,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精神意识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这一辩证观点,无疑是正确的。

总之,精、气与神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关系。中医学的形神统一观是养生防病、延年益寿,以及诊断治疗、推测病势的重要理论依据。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蔽天地,无有终时”。

12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济 - 副主任医师 - 北京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