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森林草原(Forest Steppe)是温带落叶阔叶林与草原之间的过渡带,也就是这两个地带间的群落交错区(或称生态过渡带)。它不是一种较均匀的植被类型,而是落叶林和草甸草原的大型镶嵌体。1
特点在森林草原这个过渡带上,最初落叶林占优势,草原呈分散的岛屿,随着气候越趋干旱,情况就越相反,直到最后,岛屿森林只遗留在大片的草原上。
分布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和北美,南半球仅见于巴塔哥尔尼亚的局部地区。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平原、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中。内蒙古东北部的草甸草原夹在森林和草原之间。2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自然概况黄土高原位于北纬33°43′一40°16′,东经100°45′~114°33′,包括河南、内蒙古、山西、陕西、甘肃、宁夏、青海7个省区,总面积约44.91×104km2,,其上覆盖着50-150m厚的黄土层,最厚达20m。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由于黄土性疏松,富含钙质,易溶解于水,经流水长期侵蚀,形成了特殊的黄土地貌,其主体是以源、梁、赤与其间的沟壑组成。年平均气温2.2-15℃,年降水量150-700mm,气温和降水均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
由于水热自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森林被草原代替。在森林被草原代替的过程中,形成了明显的过渡地带—森林草原,这里自然植物群落的类型及其特点,是该地农林牧建设应该遵循的自然规律,为三北防护林建设的自然样板,对发展适宜树种,综合治理黄土高原,恢复生态平衡,均具有现实意义。由于长期人为活动,大部分地面植被已被破坏,我们主要根据残存植物群落和植物个体、植物地名以及古文献记载等方面的调查和考证的事实,对这里森林草原的特征窥其梗概。3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分布范围在丘陵沟壑条件下,水热和空气运动重新分配,沟谷底部和丘顶梁脊出现相对极端生境以及相应的植物群落,因此这里地带性植被的性质,要从大面积坡面出发,避开两个极端。落叶栋林是落叶阔叶林的标志,确定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南部界限,应该是这里落叶阔叶林的北部边缘。森林草原地带的植被特点,是以旱中生和中旱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的草甸草原背景上,稀疏地分布着一些旱中生矮乔木,称疏林草原。落叶栋林可以沿着沟谷向北延伸,进入森林草原地带;典型干草原的植物群落,也可顺着干燥的丘脊梁顶向南伸展,进入森林草原地带。因此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地带,形成了植物群落非常复杂的接触空间。
根据上述事实和原则确定了黄土高原森林草原的范围。南界东起山西灵丘县,经该县城北向西沿恒山山脉,通过管渗山北缘至吕梁山西麓,南下到兴县及临县之间的紫金山,转向西南经过黄河至陕西,由清涧、安塞、志丹、吴旗诸县南部进入甘肃,经华池东南部至庆阳和镇原南部,再经华亭、秦安至漳县。北界东起浑源,经大同盆地南缘至神池和偏关县东部,向北经内蒙古清水河至准格尔旗东部一带,再向南到神木县北,经过榆林、横山、靖边和定边南部(沿长城和榆定公路),向南至甘肃环县和宁夏固原中部、西吉东部,再至甘肃静宁东北,向西南至渭源。
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基本特征在黄土高原上形成一个东北一西南向狭长的森林草原地带,宽约30-120km,长940km。该地带年平均温度6~10℃,一般7.5一8.5℃;年降水量400-550mm,一般420-520mm。气温差别一方面由南向北有规律的降低,另一方面是受地形影响,西端因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海拔较高,东部有黄河河谷,海拔偏低,一般西部高出东部400-500mm,年平均气温东部高出西部2-2.5℃。决定黄土高原森林草原轮廓的主要是水条件由东南向西北有规律的减少,除局部受地形影响外,一般是同步递减,420-520mm降水量是决定黄土高原森林草原存在的主要因素,大致降水低于400mm,已完全进入干草原地带;高于550mm,就完全进入森林区。降水情况也反映在土壤水状况,森林区土壤含水量11.36%-20.3%,森林草原地带7.2%-11.32%。
在上述水热条件的作用下,形成了森林草原。前已述及,森林草原植被的特点,是在旱中生和中旱生植物组成的草甸草原背景上,稀疏地分布着一些旱中生矮乔木,称为疏林草原。疏林草原是森林草原地带植物群落分类的最高单位,属植被型级,乔木盖度很小,一般不超出20%,通常8%-10%,有时低于5%,对植物群落内环境不起明显作用,但草本层的盖度往往比乔木多3-4倍,甚至有时可高至10倍以上。灌木层和乔木层盖度相近或略大于乔木层。因此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据我们测定,侧柏疏林草原群落相对光照强度为46.7%-78.75%,森林区油松林为17.96%~24.9%,辽东栋林是5.0%-15.42%。群落内光照强度大,是疏林草原群落内环境的标志之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