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垃圾鱼”一般能长到20—30厘米长,一公斤左右重,垃圾鱼繁殖能力很强,每次可产300—500个卵,孵化率几乎达100%。饲养水温22~28℃,水质弱碱性硬水。
饵料以藻类为主,也要投喂活食。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在水族箱中繁殖困难。垃圾鱼是杂食鱼类,一天能吃掉3000至5000粒鱼卵,也能大量吞食鱼苗,威胁着其他鱼类的繁殖生长,而且垃圾鱼在江河中没有天敌。可以与其他鱼类放在一块。
全身被盾鳞,体表粗糙,。体灰黑色或淡褐色,体表有黑白色花纹。体格健壮,易饲养,属于底栖性,不善游泳,只在河底淤泥中生存。此鱼在幼鱼时,身长不到10厘米,看起来颇可爱,在水族箱中专吃其他鱼类排泄物及水底沉淀物、水草甚至烂泥等,胃口奇佳且消化能力好,因此而得名垃圾鱼,还有一个比较生活化的名字,叫“清道夫”。
清道夫是杂食鱼类,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也能大量吞食鱼卵和鱼苗。在水族箱中常吸附在石块上、玻璃上稳定身体和吸食藻类,也寻觅底栖动物(如水蚯蚓),是水族箱中忠实的“清洁工”。属夜行性鱼类,可与健康的品种鱼混养。清道夫喜食饲料,特别是沉性小颗粒饲料,便于吸盘吸入,对于浮在水面上的小颗粒饲料,会采用肚皮倒贴水面的方式吸食。
尽管如此,清道夫还是可以清洁鱼缸的壁面。它擦过的地方都特别的干净。清道夫的嘴像吸尘器一样,把鱼粪、绿色的植物统统吸到了肚子里。它嘴里还含着一个气泡,这个气泡里是氧气,这样就可以使它在水里的时间变长,让它可以吃到更多的“食物”了。清道夫以鱼苗、海藻、细菌、饲料为主要食物饥饿难耐时也会吃少量鱼类排泄物,这也成为了它名字的由来。1
历史在19世纪30年代.当科学家首次发现这种奇怪的鱼类时,他们就开始从深海里——在300~4000米之间——用拖网把这些待研究物种拖上来二似乎这一物种只有雌性.而没有雄性一后来有人发现.有的雌性琵琶鱼长着奇怪的肉团,令他们震惊的是,在雌鱼身上竟然发现了雄鱼,原来雄性琵琶鱼如果碰到雌鱼,便会爬到雌鱼身上,与对方的身体完全融为一体,并依靠雌鱼来维持活力,而自己却逐渐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甚至雌鱼的循环系统也会延伸到雄鱼的体内。
从那以后,人们了解到许多关于这种鱼类的一些极特别的事情。雄鱼一般不到雌鱼体形的十分之一.例如.它们当中最大的一种,雄鱼长7.3厘米,而雌鱼却比它大得多。长度有77厘米。
雄鱼开始时在海面上生活,之后逐渐长大变成成鱼,然后沉入黑暗、广袤的海底。它不得不找一条雌琵琶鱼结伴而行。而在1立方千米的海里可能只有少数几条.要找到可不容易.好存它有大鼻孔、大嘴巴、一副钢锯一样的牙齿、发达的嗅觉以及比例很大的眼睛,利用这些优势,来寻找雌鱼用来吸引猎物的发光的“渔竿”一如果它够幸运的话,它能找到一条雌鱼,然后就刚颚部牢牢地同定在雌鱼的身上,再也不松开了。慢慢地.它的眼睛、鼻孔等——身体的所有器官除了睾丸以外——都会退化。2
产地分布原产地:巴西、委内瑞拉
食性: 杂食,清道夫长大以后食量很大,经常吞食落在缸底的鱼食,鱼虫。
饲养管理本种鱼的饲养很简单,几乎只要是水就能养活它们。但是要养好它们最好还是给予它们弱酸性软水或者中性水质的水为佳。适宜水温20℃以上。
经常吸附在水族箱壁或水草上,舔食青苔,同类之间有时发生争斗,可与大型热带鱼混养。雌雄鉴别困难,性成熟的雌鱼腹部比雄鱼略膨胀。
繁殖方式卵生,繁殖困难。清道夫的雌雄鉴别不易,人工繁殖同样很难。家庭养殖几乎无法完成繁殖活动。渔场里据称是通过大水流模拟自然溪流的水文状态完成繁殖的。
注意事项实际上这种鱼合适当作清道夫,因为它们习性是吸食藻类、底栖动物和水中的垃圾。所以要将它们当清道夫饲养还是要安全得多。而且在夜间会保护其他鱼类。但是如果大量生产的话,也有可能会破坏许多鱼卵,导致其它鱼的繁殖过慢。在中国还没有天敌,所以要谨慎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