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黄领牡丹鹦鹉颜色鲜艳,体长14厘米左右,体形胖乎乎如桃面牡丹鹦鹉,头较大,显得体态短小。野生的黄领牡丹鹦鹉头部为黑色,犹如戴上黑头罩,这也是它的英文名字(masked lovebird)的由来。它的颈部和胸部为黄色,背部、翅、尾和腿是绿色。跗跖很短,脚灰色较粗大。
黄领牡丹鹦鹉的显著特征是白眼圈和红色的喙。人工培育的黄领绿鹦鹉身体的颜色出现变化,头、颈和胸变为橙红色(见右图),还或有一种蓝色型的品种在1927年出现,胸、颈为白色,背、翅、尾和腿为浅蓝色,喙也变为粉红色或黄色。黄领牡丹鹦鹉雌雄外形无差异,性别鉴别很困难。雏鸟孵出时身上被覆浅红色绒毛,幼鸟颜色较成鸟黯淡。它们的叫声锐利、多变。
分布情况野生黄领绿鹦鹉主要分布在坦桑尼亚中部北部及东部海岸,在肯尼亚南部、赞比亚西南部的卡夫国家公园内,津巴布韦西北方的维多利亚也分布。由于繁殖容易,它们很早就成为人类的宠物,世界各地的宠物商店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生长习性生活在非洲热带丛林中,常集大群生活,一般在树洞中营巢繁殖,以各种植物种子、水果和桨果为食。1
人工繁殖1. 繁殖季节控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牡丹鹦鹉几乎一年四季均可繁殖,但寒冷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应拆除巢箱,控制繁殖季节在春秋两季比较合适。
2. 繁殖场所的准备成对繁殖牡丹鹦鹉,可自制一个70×60x50cm的繁殖笼。内设20×16×16cm的人工巢箱,巢箱的前面开一个直径为6cm的出人口,口的下方设一木台,巢的侧面开2~4个直径为0.5cm的通气孔。当繁殖期到来时,可在巢箱中铺垫一层3~5cm厚的锯末。并提供一些细软杂草,供牡丹鹦鹉铺巢之用。
3. 配对、产卵、孵化及育雏进入繁殖季节时,增加鸡蛋、小米及青饲料的供应,促使其发情。成年鹦鹉一般为群养,让它们自由配对。发现成对公、母与大群分开,可单笼巢饲养,让其实现交配。牡丹鹦鹉一般每窝产卵6~8枚。有时多达10枚。孵化期约为19~22天。完全由雌鸟孵化。孵化期问雌鸟只在饮水、取食和排便时才出巢,每天离巢2~3次,每次出巢仅3—5分钟。雄鸟在洞外守护并饲喂雌鸟。雏鸟出壳35~40天离巢,雏鸟离巢后,仍需亲鸟饲喂2周后才能独立生活.此时应将亲鸟与雏鸟分开,让亲鸟继续繁殖。一般情况下,1年繁殖2~4窝比较合适。雏鸟出壳后6个半月性成熟。2
饲养技术1. 饲喂牡丹鹦鹉的日常饲料由70%粟(谷子)、20%稗予、l0%苏子混合而成。冬季及繁殖季节可适当增加葵花子、碎花生等脂肪性饲料,但所占比例应在20%以下,以防鸟体过肥。除此之外,每天要充分供给青菜和水果。繁殖期问增加由60%玉米面、20%碎花生米及20%熟鸡蛋混合而成的湿粉料。
2. 其他管理措施 由于牡丹鹦鹉原产于热带,抗寒性较弱。冬季应保持环境温度15℃以上才能安全越冬。牡丹鹦鹉的喙坚实有力,不能用竹制笼饲养,而应该用12号铁丝制成的金属笼饲养,网眼的直径不得超过2cm,笼底应铺一层细砂。2
保护黄领牡丹鹦鹉的食物中有很大一部分是谷物,对当地人的农作物和果园有一定的破坏,常遭到当地人的驱赶,同时人为的捕捉贩卖也影响着它们的数量。另一方面栖息地的干旱化和农业开发也在使它们的栖息地不断减少。但因为此物种分布广泛,数量基数大,繁殖力强,以上不利因素并没有严重危及到它们的数量。由于人工饲养技术成熟,在世界各地都把黄领绿鹦鹉作为合法的贸易鸟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