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船式拖拉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船式拖拉机又名机耕船,属于中国首创,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研制,70年代初正式用于生产。能在深泥水田作业,结构简单、耗能少。但功率较小,作业时遇较大阻力时故障多。船式拖拉机能适应深泥脚水田的耕作需要,带铁轮下水田作业虽能解决驱动轮滑转问题,但轮刺扎入水田的硬底层,有可能对硬底层造成一些破坏。在有些地区,由于地下水位高,土壤浸水期长,土质粘重不易脱水,硬底层破坏后很难恢复,因此泥脚有逐年加深的现象,妨碍拖拉机的继续使用,当拖拉机带高花纹轮胎时,此现象较轻。2

结构组成船式拖拉机的机型有8.8千瓦和3.7~4.5千瓦两个等级,均采用单缸柴油机。船体有木结构和钢板结构两种。机器的大部分重量由船体承受,以降低下陷深度,减小滚动阻力,改善转向性能。

在田间工作时的行走装置多为铁轮,直径800毫米左右,轮刺高达200毫米,在机体下陷小的情况下能产生足够的附着力。在陆地行驶时,两个铁轮换装成6.00~16或6.50~16的气胎轮,并加装4.00~8气胎前导轮或实心橡胶轮,有的采用分置的双前轮结构。为了适应不同的土壤条件以取得最合理的驱动轮入土深度,船体和驱动轮之间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置可以调节,一般采用机械式调节机构或更换不同直径的驱动轮。

传动系统一般采用胶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相结合,有的还采用一级链传动。档数为6+2或3+1。用3+1档的,还可通过调换皮带轮直径大小获得较高的陆地行驶速度。为了改善行驶的直线性和转向平稳,有些机型用摩擦式转向离合器以代替牙嵌式转向离合器。悬挂装置多采用手动杠杆式提升机构或简单液压提升器。有些船式拖拉机是7.35~8.8千瓦手扶拖拉机的变型,因此同手扶拖拉机零部件的通用程度高,在水田作业时驾驶员可乘坐操作,船体能遮挡泥水飞溅,具备较好的工作条件。

性能特点船式拖拉机由于在水田作业,滚动阻力较旱田大,同时滑转率也较大(在浅泥脚水田为16%~19%,在深泥脚水田为23%~27%),因此牵引效率很低,大致在浅泥脚水田为45%,在深泥脚水田为37%,由于水田拖拉机采用具有叶片的铁轮(叶轮),能获得较大的附着力,因此船式拖拉机的发动机功率能得到充分发挥,而不受限于附着力。船式拖拉机是用船体作支承的,它浮于水田土壤表层,利用驱动轮叶片插入烂泥中或深入到硬底层中,产生驱动力推动船体向前滑行。因此在设计船式拖拉机时,必须使“浮”与“沉”很好结合。“浮”是为了减少下陷,减少滚动阻力,“沉”是为了使轮子叶片沉陷到具有较强抗剪能力的土壤中获得必要的驱动力。总结其性能特点如下所示:

(1)工作性能好,适合湖田和水田作业。机耕船采用船体支承,在泥脚深达300~500mm,比压0.05~0.1kg/cm2的湖田作业不沉陷,不打滑。同时,机耕船驱动轮的入土深度被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一般水田作业不会破坏硬底层。在这两方面,机耕船都较好地克服了现有拖拉机存在的缺陷。

(2)运行平稳,转向灵活。机耕船底部承压面受力均匀,重心低,工作时不栽头,运行平稳,过沟、越埂性能良好,田间转移方便。机耕船转弯半径小,能原地转向,耕作时不受田块大小的限制,甚至在二、三分小块田里亦能进行穿梭式作业,充分显示其机动灵活性。

(3)生产率高。机耕船采用船体轮式结构,在湖田和水田作业时附着力大,滚动阻力小,可获较高的牵引效率。

(4)制造容易,维修方便。2

整体设计要求船体形状设计船体形状对船式拖拉机的行驶阻力、转向阻力、通过性能及船体的支承能力有较大的影响。为减少下陷和转向阻力,船底一般都是平底,船体线形一般是按内河船舶体形设计,船体设计时要使整机的安装和操作有较好的强度和刚度,坚固耐用,质量轻。2

驱动轮布置船式拖拉机驱动轮一般布置在船体中间偏后,这样适应性强、转向灵活、耕田留下的地头短、倒顺车性能良好。为提高船式拖拉机的使用性能,驱动轮轴设计成上下可调节的,可适应不同泥脚深度水田的需要,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调节机构常用螺杆式或扇齿锁定销式,调节量一般为90~120mm,左右轮独立调节。这样可使左右轮产生高度差,以消除因右轮走犁沟,两边附着不同而产生的偏牵引,使机组保持良好的直线行驶性能。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