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鹿茸补涩丸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鹿茸补涩丸,中医方剂名。出自《杂病源流犀烛》卷九。具有温肾固涩之功效。主治浊病,下元虚冷,茎中不痛,脉来无力。

组成人参、黄芪、菟丝子、桑螵蛸、莲肉、茯苓、肉桂、山药、附子、鹿茸、桑皮、龙骨、补骨脂、五味子。

用法用量上药研磨,制成丸剂,每服10g,温开水送下。

功用温肾固涩。

主治浊病。下元虚冷,茎中不痛,脉来无力。

方义方中附子、肉桂温肾助阳;鹿茸壮元阳、益肾精;共为君药。补骨脂补肾助阳;菟丝子补肝肾、益精髓;人参、黄芪、山药、茯苓共补肺、脾、肾,以资肾元,为臣药。五味子、莲子养心滋肾,补脾涩精;龙骨、桑螵蛸益肾固涩同为佐使。诸药合用,补肾精、壮元阳、益脾肺,共奏温肾固涩之功。使心肾交通,水火既济,开阖有度,阴阳协调,则白浊自能痊愈。

运用除用于尿浊外,男科还可用其治疗肾阳虚在所致的阳痿、早泄、滑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以及精液稀薄、精子量少、精液不液化等男性不有症。妇科将其用于治疗女子宫寒不孕等。凡尿浊,症见小便混浊不清,日久不愈;伴形寒肢冷,精神委顿,舌淡胖大,脉沉迟无力;证属下元虚冷,肾阳虚衰者均可运用。

加减化裁食少纳差者加焦山楂,神曲;便溏者加诃子、草豆蔻;早泄者加芡实、金樱子;性欲减退者加淫羊藿、巴戟天。

使用注意本方治下元虚冷之证,药性多大温大热,故阴虚火旺者不宜。

附方名称:十力大补丹

组成:防风、黑豆、川乌、苍术、草乌、生姜、葱白

用法:上用川乌、草乌、葱、姜捣碎,用皮纸裹,露一宿后,入新瓦罐内盛,紧裹器口,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如是日毕取出,入前三味末和匀,用糯米糊为丸,如团鱼子大许。每服一丸,临卧睡时咬破,用温酒吞下,姜汤亦可。后加人参、当归、青黛各四两

主治:诸般风疾,口眼喎斜,手脚肿痛,浑身拘急瘫软,半身不遂,头风脚气,下元虚冷无力

出处:《普济方》卷一一五

名称:七圣丸

组成:原蚕蛾、牛膝、龙骨、白石脂、桑螵蛸、肉苁蓉、山芋

用法:上为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

主治:虚劳,下元虚冷,小便白浊,精滑不禁

出处:《圣济总录》卷九十二

名称:千金封脐膏

组成:天门冬、生地黄、熟地黄、木鳖子、大附子、蛇床子、麦门冬、紫梢花、杏仁、远志、牛膝、肉苁蓉、官桂、肉豆蔻、菟丝子、虎骨、鹿茸

主治:男子下元虚冷,小肠疝气,痞疾,单腹胀满,并一切腰腿骨节疼痛,半身不遂。妇人子宫久冷,赤白带下,久不坐胎

出处:《寿世保元》卷四

功用:存精固漏,活血通脉,壮阳助气,返老还童

名称:无价宝

组成:川楝子、牛膝、槟榔、菟丝子、蛇床子、干姜、穿山甲、莲肉、乳香、沉香、白檀香、鹿茸、巴戟、大茴香、仙灵脾、破故纸、风眼草、胡芦巴、人参、泽泻、山药、五味子、熟地黄、麦门冬、肉苁蓉、茯苓各、白芍药

用法:上药除乳香、沉香、白檀香、菟丝子四味另研为细末,其余二十三味各为细末,同前四味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增至九十丸,好酒送下,以干物压之。修合之日,加丁香一钱

主治:五劳七伤,四肢无力,脚腿沉困,骨节酸疼,面目无光,阳痿不起,下元虚冷,梦失精液

出处:《伤寒标本》卷下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陈以平 - 博士生导师、教授 -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