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盆地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形成原因

盆地主要是由于地壳运动形成的。在地壳运动作用下,地下的岩层受到挤压或拉伸,变得弯曲或产生了断裂就会使有些部分的岩石隆起,有些部分下降,如下降的那部分被隆起的那些部分包围,盆地的雏形就形成了。

许多盆地在形成以后还曾经被海水或湖水淹没过,像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等,都遭遇了这样的经历。后来,随着地壳的不断抬升,加上泥沙的淤积,盆地内部的海、湖慢慢地退却干涸,只剩下一些河水或小溪了。但是,那些曾经存在过的海、湖河流中,曾经生活过的大量生物死亡以后被埋入淤泥中,就会成为形成石油、煤炭的物质基础,这就是科学家们非常关注盆地研究的重要原因。盆地中的岩石沉积大多相对比较完整而连续,生活在那里的动物、植物死后也比较容易保存成化石,所以盆地也是古生物学家们寻找化石的好去处。

还有一些盆地,主要是由地表外力,比如风力、雨水等破坏作用而形成的。河流沿着地表岩石比较软弱的地方向下侵蚀、切割形成各种不同大小的河谷盆地。在我国西北部广大干旱地区,风力特别强,把地表的沙石吹走以后,形成了碟状的风蚀盆地。甘肃、内蒙古和新疆等地区的一些盆地就是这样形成的。

另外,在一些地下有石灰岩发育的地区,常年流动的地下水会使那里的岩石溶解,引起地表的岩石塌陷,也会形成盆地,地质学家们把这类成因的盆地称为岩溶盆地。我国西南云贵高原和广西等地就有很多这种类型的盆地。

在强烈的挤压或拉伸作用下,一些大型盆地的基底会发生断裂,形成一些“断陷盆地”,在我国华北渤海湾、西南地区的横断山区等地壳活动剧烈的地区,这类盆地多见。

沉积盆地在发展过程中经常受到地壳构造活动的影响,这种活动性可以被盆地不断接受的沉积物记录下来,通过对这些沉积物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人们能够描述、反演出这些地域中诸如气候变化、海平面变化、对气候有重大影响的温室气体与大气圈发生交换作用以及由构造活动决定的地形变化等地球演化历史过程。

沉积盆地

沉积盆地是指在一定特定时期,沉积物的堆积速率明显大于其周围区域,并具有较厚沉积物的构造单元.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

石油地质学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沉积盆地地质学,因发现的有工业意义的石油都产自于沉积盆地中。因此,沉积盆地就是石油地质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石油勘探、开发的实体。

沉积盆地与地貌盆地是有一定差别的,沉积盆地是指在一定特定时期,沉积物的堆积速率明显大于其周围区域,并具有较厚沉积物的构造单元。如松辽盆地、渤海湾盆地等。从而对盆地历史的了解成为可能,这对于石油地质研究是十分重要的。

盆地中沉积物的性质取决于盆地的位置,如盆地位于陆内,则有陆相沉积物的堆积;如位于大洋中,则为海相沉积;如位于沿海地区,则有海、陆相两类沉积物的堆积;一个沉积盆地的发育,通常是经历了几百万年的历史,在如此漫长的地质时期内,其中沉积物的性质及沉积物的特征,都处在不断的变化中。盆地中的沉积地层记录了所有这些地质时期的演变。

在中国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大陆上,沉积岩总面积约354万平方公里,星罗棋布地分部着近300个沉积盆地,发育着从震旦亚代到新生代的沉积岩系。从古老的前震旦亚界变质岩系到到最新的第四系都找到了丰富的油气资源。我国海域辽阔,面积285万平方公里,共有10个大中型沉积盆地,初步勘探证实,大都具有形成大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

稳定盆地:是主要区域没有沉积的盆地。

内流与外流

有完全型盆地和非完全型盆地:前者如塔里木盆地是内流盆地,后者如四川盆地、两湖盆地,有长江外流,是外流盆地。

内流盆地是一种具有承压蓄水构造的向斜盆地,有大型复式构造盆地和小型单一向斜构造盆地。主要由第四纪以前的岩层组成。自流盆地一般分为补给区、承压区和排泄区三部分。有时可有几个承压含水层,它们有各自不同的承压水位。当蓄水构造与地形一致时,称正地形,此时,下层承压水位高于上层承压水位。反之称负地形,其下层承压水位低于上层承压水位。

水位高低不同时,可造成含水层间通过弱水层或断层“天窗”而发生水力联系,形成含水层间的补给关系,高水位含水层补给低水位含水层。自流盆地按向斜构造的封闭程度,分为封闭自流盆地和开放型自流盆地。前者为向斜构造比较完整的承压盆地,地下水径流条件差,水交替程度弱,水矿化度提高。后者常被断层或水文网切割,承压水常沿断层或河谷排泄于地表。

克拉通盆地

克拉通盆地从表面上看来虽然很简单,但其下伏构造可能很复杂,用板块构造来解释这类盆地的特点,几乎没有取得成功。但用固定论的概念似乎可以成功地解释这种现象,因为这类盆地的持续下沉可达几亿年之久。在克拉通上花岗一片麻岩穹窿的发生可以认为是由于区域变质和花岗岩化过程中比重变小,因浮力而上升,作为隐生宙构造变形一种特点。在克拉通上盆地的缓慢下沉,可以认为是由于岩石圈变冷,比重增大,因重力作用而逐渐下沉,作为显生宙构造变形的一种方式。对克拉通盆地按其大地构造位置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类:

1.克拉通内部盆地:位于克拉通内部,常呈碟状大面积稳定下沉,构造变动微弱,倾角平缓,如密歇根盆地及威利斯顿盆地;

2.克拉通边缘盆地:位于克拉通边缘,向海域方向逐渐下倾,如北里海盆地。

陆盆与海盆

也分为大陆盆地和海洋盆地两大类型,大陆盆地简称陆盆,海洋盆地简称海盆或洋盆。

人们一般重视陆相盆地,但地质学油气学也重视海相盆地,例如波斯湾盆地、东海盆地、珠江口盆地、渤海湾盆地等等。

厚边与薄边

人们关注的一般是厚边盆地,盆地四周有宽大的隆起带。还有薄边盆地——盆子的包边薄,周围的隆起带(群山等高地)不是特别大,例如鄂尔多斯盆地(即陕甘宁盆地),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面积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以前习惯于划归于黄土高原、鄂尔多斯高原,高原怎么是盆地?其实它四周是群山。从绝对高度看是高原,而从四周高地看又是盆地。后来是地质学上重视它。

构造盆地周缘前陆盆地

1.周缘前陆盆地(periphercal foreland basin):是由于陆-陆碰撞,在俯冲板块上产生的扰曲盆地,常由被动大陆边缘裂谷盆地演化而来.盆地充填具有双层结构:早期为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有较大潜力的烃源岩系,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除周缘前陆盆地以外还有弧后前陆盆地\陆内前陆盆地\走滑前陆盆地等几种类型,他们都是在挤压应力下形成的盆地。

弧后前陆盆地

2.弧后前陆盆地:与A型俯冲有关,可以由裂谷盆地演化而来,具有双层结构或单层结构.早期为复理石前陆盆地,堆积厚度巨大,发育有较好的烃源岩,后期为火山磨拉石盆地。

残留洋盆

3.残留洋盆(rement ocean basin):在碰撞陆缘或沟-弧系间形成的收缩洋盆,在缝合带中最终被俯冲变形。

拗拉槽

4. 拗拉槽(aulacogen):前期与大陆边缘呈高角度接触的裂谷,至后期聚敛活动时期在活化,以致它们与造山带呈高角度接触。最早的拗拉槽出现在中元古代,晚元古代强烈发育,古生代仍在发育。长期处于张应力环境下,最后挤压褶皱。特别在三叉谷系中,随着其中的两支裂陷扩张形成新生洋壳并进一步演化为新生洋盆,另一支的发育可能受到限制而称为衰退裂谷。衰退裂谷与新生洋盆、被动大陆边缘相连,但是当洋盆发生俯冲作用,继而使被动大陆边缘演化为碰撞造山带的一部分时,先前的衰退裂谷成为自造山带伸向大陆克拉通内部的拗拉槽。衰退裂谷一般位于被动大陆边缘的凹角处。在新生洋盆的扩张过程中,衰退裂谷不再发生裂陷沉降而发生热沉降,并可能成为大陆通向被动大陆边缘的物源通道。在洋盆俯冲消减直至发生碰撞造山的过程中,衰退裂谷还可能发生一些轻微的挤压构造作用,但由于衰退裂谷的方向与俯冲过程中板块的构造运动方向基本一致,所以一般还能较完整的保存裂谷时期的地层层序和基本的构造形态,最终成为拗拉槽。

槽盆

5.槽盆(trough basin):指小型的窄长盆地,受压扭力作用和边缘构造因素控制。沉降速率快、活动性强、振荡频繁、快速充填和呈饥饿状态为特征。如华北地区始新世(沙河街组下亚段)盆地。广盆(open basin):以缓慢垂直沉降和脉动应力为主。较大型的宽阔盆地,以沉降速率慢、稳定、连续沉积为特征。如松辽中白垩世-古新世(泉头组-明水组)盆地。台盆:基本上依古地形展布,为地台向陆盆发展过渡阶段,以升降应力为主。具有多个沉积凹陷的不均一发育。这三个概念是根据盆地发展的时空辩证关系来定义的。

动力学过程

6. 盆地的动力学过程:盆地的动力学过程最终形成体现在盆地基底、地壳乃至整个岩石圈的变形上。厘定盆地的动力学成因类型类型主要是依靠依靠区域构造背景分析和盆地区大尺度的构造变形分析。在盆地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可能区域构造背景及板块构造位置的变化而使盆地的动力学性质发生变化或转变,形成多期盆地的复合、叠合。

盆地叠合-复合

7. 盆地叠合-复合:叠合为多期异类盆地的叠置,关士聪(1989)指出:现今的陆盆多数是多层次结构体,它代表不同成盆期形成的盆地。他同时总结分析了中国中新生代构造运动幕、成盆期、原型盆地叠置形式及其特征(《含油气盆地分析》,P50)。复合为盆地内同一时期发育的不同类型盆地“结合”。

伸展盆地—裂陷盆地

8. 伸展盆地—裂陷盆地:伸展盆地,含义很广,泛指在地壳或岩石圈伸展变形过程中的盆地,规模可大可小,从大规模的大洋裂谷、大陆裂谷到小规模的正断层控制的地堑、半地堑。而裂陷盆地则是从动力学成因方面定义的,指那些由于岩石圈或地壳裂陷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盆地。裂陷盆地属于伸展盆地的范畴。

岩石圈伸展模式

9. 岩石圈伸展的纯剪切模式和简单剪切模式:纯剪切模式常产生两组相向或相背倾斜的正断层,并在运动过程中导致块体的相对上升和下降,剪切变形代的厚度变化,从而形成地堑和地垒构造,并使岩石圈发生水平伸展。这一模式用来解释地堑半地堑盆地的形成。简单剪切模式,应变椭圆的主应变轴在剪切过程中不断旋转,而剪切带的宽度则保持不变,其形成的主要伸展断层则主要是具有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或铲式断层,低角度断层切穿整个岩石圈,造成地壳的脆性伸展区域和上地幔的韧性区域在垂向上并不重合。

10. 正断层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组合类型:按照断层两盘岩层及断层面本身是否发生旋转运动分为“非旋转的”和“旋转的”。据此将正断层划分为四类:非旋转平面式正断层、旋转平面式正断层、铲式正断层、坡坪式正断层。

11.走滑断层的称呼和排列:左行,对盘向左手移动(逆时针);右行,对盘向右手移动(顺时针)。左阶,顺断层走向观察,当一条断层尖灭后另一条断层出现在其左侧(即各断层顺走向观察向左错列);相反的排列方式成为右阶。

12. 走滑作用方式:走滑主要有三种方式,即平移扭动、聚敛扭动(压扭)、离散扭动(张扭)。出现何种走滑作用方式主要取决于A、块体间断层线方向的变化B、块体相对于断层线活动的变化。

13. 逃逸构造:Tapponnier 和Molnar研究认为,刚性体挤入刚-塑性体时可以使刚塑性体不同部位产生不同的构造变形:临近刚性体区域构造挤压地壳增厚;远离刚性体的区域地壳伸展减薄,中间过渡地带是走向滑移断层发育的地区。在刚性体挤入的同时,刚-塑性体可能被挤出。Burke将这种由于弧-陆碰撞或者大陆碰撞而产生的走滑作用或由此而产生的地块被挤出的现象称作构造逃逸。这是大陆演化和构造演化的一种重要作用。Tapponnier 等模拟了大部分东南亚和华南板块的构造演化。当印度和亚洲大陆碰撞并挤入时,第一期(距今50-20Ma)东南亚板块被挤出800-1000公里,南海也随着红河断裂左旋活动而张开。第二时期(距今20-10a)使华南地块包括西藏沿着阿尔金-甘肃-渭河断层向东移动达几百公里。

上述模拟的不足:没有全面考虑中国所处的大地构造位置,没有把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中国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的相互作用考虑在内。问题分析:A、中国东部裂陷盆地包括东海陆架盆地是上述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俯冲造成欧亚板块向东“逃逸蠕散”的结果?(按照Tapponnier的碰撞逃逸理论,这些远离喜马拉雅碰撞造山带的裂陷盆地似乎是碰撞逃逸造成地壳伸展减薄的结果)B、太平洋板块的活动究竟对东部沿海盆地的形成起到了多大作用?C、东海陆架盆地及其周缘发育的大型近东西向走滑断层与板块的逃逸蠕散有没有关系?这些断裂是不是和阿尔金、红河走滑断裂(它们都是左行)有相同的板块动力学背景(东海陆架盆地发育的大型近东西向走滑断裂与阿尔金、红河断裂都是左行走滑断裂)?D:渤海湾盆地发育有多条近北东-南西向右行走滑断裂(现今情况,这些断裂位移方向有没有发生过反转?它们是不是与弧后有关的走滑断裂?),这些断裂与上述左行断裂是什么关系?

关键点:重点分析东海陆架及中国东部近海盆地近东西向、北北东-南南西向断裂性质(包括发育时期、断裂特征、动力学背景)可能对理解中国东部近海盆地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有重要意义。

《盆地分析》P163提及,日本沿中央构造线的和泉盆地是一个典型的走滑盆地,对应走滑断层和中国大陆渤海湾盆地的燕庐断裂有相同的性质。关于燕庐断裂活动史的描述(P165):燕庐断裂是东亚大陆重要的巨型走滑带之一,具有长期活动的历史。在中生代时期,它可能原本是一条左行转换断层,这种活动可能与印支期中朝板块和扬子板块的拼接、碰撞有关;在中生代中晚期进一步发生左行走滑,可能与izanagi板块的斜向俯冲有关。由晚白垩世到新生代表现为右行走滑活动。

14. 走滑构造组合:由走滑作用形成的各种走滑要素的组合,包括主走滑位移带和断层走滑位移引起的伴生构造。主走滑位移带(Principal displacement zone):PDZ,在地壳深部主走滑位移带往往是一条走向稳定、线性延伸的走滑主干断层,向上发散可能与浅层的破裂面连接在一起构成网状的破裂带。伴生构造(associated structures):走滑构造带内和主要走滑位移带附近区域,由走滑位移一起的各种伴生构造。如:

A、 同向走滑断层(synthetic strike-slip fault)或里德尔(R)剪切破裂:与PDZ带呈小角度(通常小于15度),剪切方向与主位移带一致的次级走滑断层,角顶指向本盘断块(以PDZ为标准)位于方向

B、 反向走滑断层(anticentic strike-slip fault)或共轭里德尔(R‘)剪切破裂:与PDZ呈大角度相交(60-70度)且剪切位移方向与PDZ相反的次级走滑断层。

油气资源油气储藏特点

一是盆地纵向含油层系多,油藏埋深跨度大。从太古界、中上元古界、古生界、中生界到新生界辽河盆地共发现19套含油层系,油藏埋深从550米到4050米,是典型的小而肥的复式油气区。

二是盆地经历多期构造运动,断裂发育,构造复杂。根据现有资料认识,仅盆地陆上就发育一级断层8条,二级断层20条,三级断层400余条,四级断层1200条以上,形成三凸四凹7个一级构造单元,35个二级构造单元,83个三级构造单元,800多个四级断块,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藏。

三是储层类型多,物性变化大,非均质严重,储层岩性以正常沉积的各种类型的砂岩为主,也有火山岩、碳酸盐岩和变质岩等特殊岩性油藏,储层空间类型多样,储层孔隙度从3%到35%,且受沉积等因素影响,储层非均质严重。

四是受多期构造、多种沉积、多种储层岩性影响,辽河盆地油藏类型多样,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深度变化大。按圈闭成因可划分为构造、岩性和地层三种油气藏,进一步可细分为18种油藏类型,若按油气水分布特征又可划分为9种类型。原始含油饱和度47%至75%,已探明油藏的含油丰度从每平方公里不足10万吨到上千万吨。

五是油品类型多,原油物性变化大。有凝析油、稀油、普通稠油、特稠油、超稠油和高凝油。通过30多年的开发,辽河盆地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稠油和高凝油生产基地。

六是稠油埋藏普遍较深,其中埋深1300米至1880米的超深层储量为6.95亿吨,占稠油动用储量的42.2%,埋深在900米至1300米的深层储量为2.91亿吨,占稠油动用储量的36.7%。

石油和天然气的形成和富集成藏也与构造运动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油气通常形成并赋存在沉积岩中,相对独立连片分布的沉积岩往往被油气勘探者称为“含油气盆地”。这种含油气盆地的形成与分布是构造运动的必然产物。我国已故地质学家黄汲清早就指出:“找油的一个前提是按地质构造特点进行构造分区,然后按构造单元讨论生油、储油和含油气远景”。石油和天然气作为地壳中流体的部分,其形成、运移和保存受控于地质体的发展变化,大地构造、构造地质等基础科学对地质体的构成和演化认识越深刻,油气地质的特殊性也越容易被掌握。

油气开发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中国的81.13%;天然气资源集中分布在塔里木、四川、鄂尔多斯、东海陆架、柴达木、松辽、莺歌海、琼东南和渤海湾九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8.4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3.64%。

自上世纪50年代初期以来,我国先后在82个主要的大中型沉积盆地开展了油气勘探,发现油田500多个。以下是中国主要的陆上石油产地。

一、中国大陆盆地油田

●大庆油田

位于黑龙江省西部,松嫩平原中部,地处哈尔滨、齐齐哈尔市这间。油田南北长140公里,东西最宽处70公里,总面积5470平方公里。1960年3月党中央批准开展石油会战,1963年形成了600万吨的生产能力,当年生产原油439万吨,对实现中国石油自给自足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976年原油产量突破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田。大庆油田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原油产量仍然保持在5000万吨以上。

●胜利油田

地处山东北部渤海之滨的黄河三角洲地带,主要分布在东营、滨洲、德洲、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等8个城市的28个县(区)境内,主要开采范围约4.4平方公里,是我要第二大油田。

●辽河油田

主要分布在辽河中上游平原以及内蒙古东部和辽东湾滩海地区。已开发建设26个油田,建成兴隆台、曙光、欢喜岭、锦州、高升、沈阳、茨榆坨、冷家、科尔沁等9个主要生产基地,地跨辽宁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13市(地)32县(旗),总面积10万平方公里,产量居全国第三位。

●克拉玛依油田

地处新疆克拉玛依市。40年来在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找到了19个油气田,以克拉玛依为主,开发了15个油气 田,建成了792万吨原油配套生产能力(稀油603.1万吨,稠油188.9万吨),从1900年起,陆上原油产量居全国第四位。

●四川油田

地处四川盆地,已有60年的历史,发现油田12个。在盆地内建成南部、西南部、西北部、东部4个气区。生产天然气产量占全国总量近一半,是中国第一大气田。

●华北油田

位于河北省中部冀中平原的任丘市,包括京、冀、晋、蒙区域内油气生产区。1975年,冀中平原上的一口探井任4喷出日产千吨高产工业油流,发现了我国最大的碳酸盐岩潜山大油田任丘油田。1978年原油产量达到1723万吨,为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突破1亿吨做出了重要贡献。直到1986年,保持年产量原油1千万吨达10年之久。原油产量约400多万吨。

●大港油田

位于天津市大港区,其勘探地域辽阔,包括大港探区及新疆尤尔都斯盆地,总勘探面积34629平方公里,其中大港探区18628平方公里。现已在大港探区建成投产15个油气田24个开发区,形成年产原油430万吨和天然气3.8亿立方米生产能力。发现了千米桥等上亿吨含油气构造,为老油田的增储上产开辟了新的油气区。

●中原油田

地处河南省濮阳地区,于1975年发现,经过20年的勘探开发建设,已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4.55亿吨,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95.7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原油7723万吨、天然气133.8亿立方米。现已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石油天然气生产基地之一。

●吉林油田

地处吉林省扶余地区,油气勘探开发在吉林省境内的两大盆地展开,先后发现并探明了18个油田,其中扶余、新民两个油田是储量超亿吨的大型油田,油田生产已达到年产原油350万吨以上,形万了原油加工能力70万吨特大型企业的生产规模。

●河南油田

地处豫西南的南阳盆地,矿区横跨南阳、驻马店、平顶山三地市,分布在新野、唐河等8县境内。已累计找到14个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7亿吨及含油面积117.9平方公里。

●长庆油田

勘探区域主要在陕甘宁盆地,勘探总面积约37万平方公里。油气勘探开发建设始于1970年,先后找到了油气田22个,其中油田19个,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54188.8万吨(含天然气探明储量2330.08亿立方米),已成为我国主要的天然气产区,并成为北京天然气的主要输送基地。

江汉油田

是中国中南地区重要的综合型石油基地。油田主要分布在湖北省境内的潜江、荆沙等7个市县和山东寿光市、广饶县以及湖南省境内衡阳市。先后发现24个油气田,探明含油面积139.6平方公里、含气面积71.04平方公里,累计生产原油2118.73万吨、天然气9.54亿立方米。

●江苏油田

油区主要分布在江苏的扬州、盐城、淮阴、镇江4个地区8个县市,已投入开发的油气田22个。勘探的主要对象在苏北盆地东台坳陷。

●青海油田

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盆地面积约25万平方公里,沉积面积12万平方公里,具有油气远景的中新生界沉积面积约9.6万平方公里。已探明油田16个,气田6个。

●塔里木油田

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东西长1400公里,南北最宽外520公里,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和内陆盆地。中部是号称“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1988年轮南2井喷出高产油气流后,经过7年的勘探,已探明9个大中型油气田、26个含油气构造,累计探明油气地质储量3.78亿吨,具备年产500万吨原油;100万吨凝折、25亿立方米天然气的资源保证。

●吐哈油田

位于新疆吐鲁番、哈密盆地境内,负责吐鲁番、哈密盆地的石油勘探。盆地东西长600公、南北宽130公里,面积约5。3万平方公里。于1991年2月全面展开吐哈石油勘探开发会战。截止1995年底,共发现鄯善、温吉桑等14个油气油田和6个含油气构造探明含油气面积178.1平方公里,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2.08亿吨、天然气储量731亿立方米。

●玉门油田

位于甘肃玉门市境内,总面积114.37平方公里。油田于1939年投入开发,1959生产原油曾达到140.29万吨,占当年全国原油产量的50.9。创造了70年代60万吨稳产10年和80年代50万吨稳产10的优异成绩。誉为中国石油工业的摇篮。

二、中国海洋盆地油田

中国除了丰富的大陆油气资源外,中国的海洋油气资源也十分丰富。中国近海海域发育了一系列沉积盆地,总面积达近百万平方公里,具有丰富的含油气远景。这些沉积盆地自北向南包括:渤海盆地、北黄海盆地、南黄海盆地、东海盆地、冲绳海槽盆地、台西盆地、台西南盆地、台西南盆地、台东盆地、珠江口盆地、北部湾盆地、莺歌海——琼东南盆地、南海南部诸盆地等。

世界十大盆地

陆盆之首是西伯利亚盆地(近700万平方公里)。

非洲刚果盆地(Congo Basin)是世界十大盆地第二,又称扎伊尔盆地。位于非洲中西部。赤道横贯中部。主要包括扎伊尔、刚果东北部、中非南部,大部分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境内。呈方形,赤道横贯中部。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原为内陆湖,因地盘上升和湖水外泄,形成典型的大盆地。是前寒武纪非洲古陆块的核心部分。由古老的变质花岗岩、片麻岩、片岩、石英岩等组成。从盆地边缘向中央的岩层分布由老到新,依次为太古代基底杂岩、二叠-三叠纪砾岩、石灰岩和砂岩、侏罗纪卡罗系砂岩、洪积世和现代沉积。

地形周高中低,除西南部有狭窄缺口外全被高原山地包围。内部为平原,面积约100万平方千米,地势低下,平均海拔300~500米,从东南向西北倾斜,多湖泊,有大片沼泽。金沙萨北的马莱博湖海拔305米,为盆地最低处。平原上刚果河及其支流具有宽广的谷地,排水不畅,河水漫出河床而形成大片沼泽。

平原外围有孤山和丘陵,高度为海拔500~600米,是平原和盆边高地的过渡带。

中国主要盆地

陆相盆地里中国四大盆地是中国十大盆地里最大的,分别为塔里木盆地(40多万)、鄂尔多斯盆地(37万)、渤海—华北盆地(30多万)、四川盆地(26万多)、松辽盆地(约26万)、柴达木盆地(25万78)、西藏羌塘盆地(22万)。海相盆地里最大是东海盆地(26万)。

塔里木盆地

位于新疆省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塔里木盆地”为维吾尔语的汉译名,意为“无缰之马”的大盆地。盆地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甘肃、新疆边境,东西长约1600公里左右,南北最宽处约为600公里左右,面积约为53万多平方公里(一说40多万),平均海拔约1000米,约占新疆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较四川盆地大2.6倍,较北疆准噶尔盆地大1.4倍,较吐鲁番盆地大10多倍,是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

塔里木盆地深居欧亚大陆腹地,四周高山海拔均在4000~6000米,距海遥远、气候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和季节变化很大,是典型的大陆性荒漠气候。冬季寒冷,夏季炎热,元月份平均温度在零下10℃,7月份均温到25℃,同一地方冬夏温差可达50℃—60℃,昼夜温差达15℃—20℃之间。每当春夏和秋冬之交,早晚寒冷,常常要穿棉衣;而中午气温却很高,穿着单衣还热。所以人们用“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来形容这里的气候特点。盆地的降雨量除西部相对地稍多以外,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都在50毫米以下,东部地区只有10毫米左右,有的地方甚至终年滴雨不降。

从盆地边缘到中心,依次出现戈壁滩,冲积扇平原和沙丘地区,整个盆地呈环状结构。河流从周围高山下注所造成的冲积平原,一般都是绿洲。大的绿洲有喀什、莎东、和田、阿克苏和库车等。绿洲内农业发达,水渠纵横,田连阡陌,绿树成荫,盛产小麦、玉米、水稻、棉花和瓜果。这里是我国粮食、长绒棉和蚕丝的重要产区。盆地中部是我国最大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4万平方公里,也是世界上著名的大沙漠。由于沙漠面积大,又极端缺水,在旧社会很少有人能进入沙漠的中心地区,故将这个大沙漠命名为“塔克拉玛干”,意是维吾尔语,为进去出不来。盆地东部有著名的游移湖泊——罗布泊。还有许多条内陆河,水源不是靠天雨,主要靠高山融化的雪水来补给。

塔里木盆地内主要居住的是维吾尔族人。在旧社会由于交通不便等多种原因,这里处于自然封闭状态,很少有人前来。解放后,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民相互间的交往加速,来的人日渐增多,特别是人民政府多次派科学考察队到此考查自然情况和资源,已发现这里不仅矿产资源丰富,有多种有色金属与石油,还有大量的盐矿等。随着我国建设的发展,这些宝贵的资源都将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

鄂尔多斯盆地

陕甘宁盆地在地质学上称鄂尔多斯盆地:北起阴山、大青山,南抵陇山、黄龙山、桥山,西至贺兰山、六盘山,东达吕梁山、太行山,总面积37万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沉积盆地(居中国四大盆地第二位)。

渤海—华北盆地

渤海—华北盆地是相连的两个盆地即渤海湾盆地(22万)和南华北盆地(10多万),共30多万平方公里。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与上述3个盆地的自然景色迥然不同,这里江水滔滔终年不息,葱郁的山林、翠碧的田野衬托着紫红色的土壤,红绿相映成趣,使这个被誉为“天府之国”的盆地显得分外妖饶。

四川盆地属丘陵状盆地,面积约26万多平方公里,不但形式完整,而且是一个标准的构造盆地。四周邛崃山、龙门山、大巴山、巫山及大娄山环绕,海拔1000~3000米,多紫红色砂页岩,故有“紫色盆地”、“红色盆地”之称。大约距今1.35亿年前,四川盆地还是一个内陆大湖。后因地壳运动,周围上升为山地,东缘的巫山地形较低,湖水从巫山溢出,湖底逐渐干涸成为盆地。在地壳水平运动的作用下,盆地山脉都成西南—东北方向排列,以川东一带地势最高,华蓥山最高峰海拔约1800米,成为盆地中的最高点。盆地中部丘陵和缓起伏,面积几乎占盆地一半以上,形成一个丘陵性盆地。

松辽盆地

松辽盆地形状近似菱形,西临大兴安岭,北与小兴安岭为界,东部为张广才岭,南接康平—法库丘陵地带。盆地中间是嫩江、松花江、辽河水系流经的平原沼泽区,地面海拔120~300m,长约750公里,宽330~370公里,主轴沿北北东方向展布,面积约26万平方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典型陆相沉积盆地之一。地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等三省一区,其中在黑龙江的面积11.8万km2。

柴达木盆地

柴达木盆地是青藏高原上陷落最深的一个巨大盆地,略呈一不等边的三角形。位于青海省阿尔金山、祁连山、昆仑山间,东西长800公里,南北最宽处350公里,面积25万78平方公里,由许多小型的山间盆地所组成。盆地西高东低,海拔2,500~3,000米,比塔里木盆地高2~3倍,是一个高原型盆地。从盆地边缘至中心依次为戈壁、丘陵、平原、湖泊。

“柴达木”蒙古语即“盐泽”的意思。二三亿年前这里还是一个大湖,后来盆地西部上升,湖面逐渐缩小,留下5,000多个咸水湖。位于盆地中央的察尔汗盐池是中国最大的盐湖,面积约1,600平方公里,储盐量达250亿吨,可供全国人民食用8000年之久。盐湖表面结成大面积坚硬深厚的盐盖,最厚处达15米。贯穿盆地南北的公路,有31公里长的路面就是建筑在察尔汗盐湖的盐盖上;这里的不少房屋也是用盐块砌成的。盆地上还有五光十色的盐结晶,其中水晶盐块可以雕刻成各种艺术品。柴达木不仅是盐的世界,而且还具有丰富的石油、石棉以及各种金属矿藏,曾被人们誉为“聚宝盆”。如今,这个沉睡千年的“聚宝盆”,正在建设成为中国西北的重要工业基地之一,其东部和东南部已成为新垦农业区。

西藏羌塘盆地

羌塘盆地22万平方公里。羌塘盆地在藏北羌塘高原。羌塘盆地环抱于昆仑山脉以南,冈底斯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北。羌塘盆地位于青藏高原腹部,位于可可西里—金沙江缝合带、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之间,面积约22万平方千米,是一沉积盆地 ,分为羌南坳陷、中央隆起、羌北坳陷。

准噶尔盆地

准噶尔盆地位于天山以北,天山与阿尔泰山之间,西北、东北和南面均为高山所包围,呈一个文字不等边的三角形,面积约18万平方公里。盆地地势由东向西微微倾斜,东端海拔高度可达千米,而西部的湖沼洼地已下降到200~400米,艾比湖水面高程仅189米,是盆地最低部位。

准噶尔盆地的地形结构与塔里木盆地相似,但四周的山岭有许多缺口,所以盆地形状不如塔里木完整。盆地东西两端较为开展,成为中国通往中亚的孔道。盆地的海拔平均约500米,向东地势渐高,与内蒙古高原相连接。盆地内部景色较为复杂,有草原、沙漠、盐湖、沼泽。其中沙漠仅限于中部及东部,即玛纳斯河以东,统称为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这里气候干燥,沙丘比较小,高度也较低。玛纳斯河以西,降水量较多,大部分为草原和沼泽地带。盆地西部有高达2000米的山岭,但是有几个缺口,西北风吹入盆地内,因而冬季气候寒冷。

准噶尔盆地有着丰富的石油、煤和各种金属矿藏。盆地西部的克拉玛依是中国较大的油田之一。北部阿尔泰山区自古以来以盛产黄金著名。准噶尔盆地的绿洲较少,主要分布在天山北侧;盆地东缘因没有高大山脉为绿洲的发育提供水源,所以基本上没有什么绿洲。

东海盆地

海相盆地里最大是东海盆地(26万)。

珠江口盆地

珠江口盆地是南海北部大陆架和陆坡上的一个大型新生代为主的沉积盆地,沉积岩厚度大于10000米。14.7万平方公里。有油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