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高山土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高山土壤是指青藏高原和与之类似海拔,高山垂直带最上部,在森林郁闭线以 上或无林高山带的土壤。由于高山带上冻结与溶化交替进行,土壤有机质腐殖化程度低,矿物质分解也很微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1

特点高山土壤多发生在第四纪以来受冰川作用的地带,土壤发育历史甚短,成土母质以冰碛物、残积-坡积物为主。在高寒和冻融交替的气候条件下,土壤有季节性冻层或永冻现象,仅有少数耐寒的灌丛、草本和垫状植物能存活。土壤中物理风化作用占优势,生物化学作用微弱。具有腐殖化程度低,有机质积累缓慢、原生矿物分解弱、土层浅薄、粗骨性强、层次分异不明显,粘土矿物以水 云母为主等基本特征。

高山土壤因水热条件、植被、地形及母质等不同而有异。如中国西藏高原由东南向西北,随海拔增高、干旱程度加剧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土(黑毡土)、高山草甸土(草毡土)、亚高山草原土(巴嘎土)、高山草原土(莎嘎土)、高山漠土以及临近雪线、原始石质类型的寒漠土。由于水热条件依次趋劣,植被渐次变稀,生物过程愈益减弱,它们在腐殖质积累、土体内石灰和易溶性盐类的淋溶、土壤酸度等方面均呈依次递减的趋势。

典型高山土黑毡土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东部和东南部。腐殖质累积明显,腐殖化程度相对较高,盐基不饱和或饱和度低,pH5~8,为高原优良牧场,也是小麦等作物的高产土壤。2

草毡土分布于原面平缓山坡,土体一般较湿润,密生高山矮草草甸。表层有厚3~5厘米至10厘米不等的草皮,根系交织似毛毡状,轻韧而有弹性,地表常因冻融交互作用呈鳞片状滑脱。腐殖质层厚9~20厘米,含量6~14%,作浅灰棕或暗灰色,剖面厚度30~40厘米。大都用作夏季牧场。

巴嘎土主要分布于喜马拉雅山北侧的高原宽谷湖盆,植被属于干草原类型。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时可达3~10%,剖面下部砾石背面常有薄膜状碳酸钙累积。大部为牧地,植被稀疏,载畜量低。

莎嘎土分布于羌塘高原东南部,西喜马拉雅山的山前地带。土体较干燥,腐殖质累积过程减弱,且出现积钙过程,土体富含砾石,表层草根较少,不形成连续草皮层,有机质含量约1.5~3%,碳酸钙聚积明显,最大可达10%以上。土壤均较沙质,有风沙危害,均为牧地。2

高山漠土又称冷漠土。主要分布于西藏羌塘高原,山原平坦,植被低矮而稀疏,盖度5~10%。土壤中有机质累积微弱,0.4~0.6%,盐分0.5~1.6%,碳酸钙累积明显。地表见白色盐霜及结皮,多孔,含砾石较多,亦见石膏新生体,其下为砾质母质层,此类土壤甚少利用,仅在低洼处积水后,可饲养羊群。

高山寒漠土脱离冰川影响最晚,成土年龄最短的土壤。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冰雪活动带以下冰缘附近。土层浅薄,剖面分化不明显,土表有微向上突起的融冻结壳,通体大部为粗骨性,土壤矿物分解度甚低,植被为壳状地垫及耐寒的垫状点地梅等。

分布区域在中国,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和天山、阿尔泰山等海拔3400~5500米的高山带。

农业价值寒漠土寒冻期长,土壤瘠薄,难以利用。其他高山土壤主要用作季节性牧场。高山草甸土的土体较湿润,地表被草甸植物根系交织形成毡状草皮层,具有良好的耐牧性。灌溉条件较好的一些亚高山草甸土和亚高山草原土还可用于农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