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指令制导主要用于反坦克导弹。
分类人工有线指令制导靠射手目视弹尾火焰进行视线跟踪的“人工有线指令制导”即目视瞄准、跟踪、手控发送指令。有线传输指令的方法,基本原理是三点瞄准法,即控制点、导弹、目标三点成一直线,使导弹在控制点与目标连线上飞行,将其准确地导向目标。目前这种导弹基本处于停用状态,但一些国家仍有使用。
半自动有线指令制导目视瞄准,红外测角仪与计算机交联进行角跟踪、有线传输指令的“半自动有线指令制导”。其过程是:导弹发射后射手将瞄准镜“十”字线始终对准目标,与瞄准镜光轴平行的红外测角仪轴线也就列准了目标,测角仪接收导弹尾部红外辐射发出的红外线,测出弹体与光学瞄准线之间的角偏差,由控制指令计算机算出指令,经导线传给弹上舵机;弹上舵机修正偏差,始终使弹体的飞行与光学瞄准重合,直至命中。这种导弹目前较常使用的有,美国的“陶”式,法、德合研的“霍特”和“米兰”.前苏联的AT一5等。
光纤制导人类发明光纤的时间并不长,但给光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激光制导技术出现后,人们一直研究将光纤应用于激光有线制导。光纤能用于导弹吗?对这个提问,许多人可能迷惑不解。光纤细如蛛丝,高速飞行的导弹会不会拉断光纤呢?这的确是光纤制导中的一个关键问题。一般市场上出售的光纤的抗拉强度,只有3.5×1000克/平方厘米左右,远不能满足光纤制导的要求。而制导用的光纤,必须经过特殊加工。制导使用光纤的外径只有0.3毫米左右,可承受1.4×100千克/平方厘米的拉力,足以满足光纤制导的耍求。
光纤制导就如同放风筝一样,导弹向前飞行时,从弹体内拉出一根细光纤,操纵手通过这根光纤向导弹发出控制指令,导弹就如长了眼腈一样盯住目标,直到击中目标为止?那么光纤制导的导弹为什么能跟踪目标呢?原来这种导弹除了装有发动机、战斗部和控制系统外,还在导弹头部安装上“成像式寻的器”——光传感器。如电视摄像机、红外线成像传感器等,它们起到“眼睛”的作用。实际上,导弹并不是瞄准目标发射,而是垂直或者根据目标大致所在的方位发射。当导弹飞到一定的高度,寻的器看到地面情况,先将地面发射的光变换成电信号,通过光纤下行传回发射装置,并在显示器上显示出图像来。操纵员可根据显示的图像选择目标,发出指令并通过光纤再上行传送给导弹,将导弹引导到目标上。导弹上装有图像传感器(电视摄像机或红外传感器与控制导弹的操作设备联系起来)。一方面通过光纤,可将导弹头部拍摄的目标和场景图像及其它数据送回发射点,显示在监视器上。另一方面,操纵员可通过光纤发出各种信号指令,正确引导导弹。光缆端与导弹内的光纤对接器相连,另一端与控制装置内的双向耦合器相连。导弹头部的摄像机拍摄的各种图像信号,经光纤对接器转换为可在光纤中传送的光信号,它们传送到双向耦合器后,又被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经处理后,操纵员就可在控制台上看到图像并了解导弹的各种数据。当在图像中发现目标时,便可通过操纵杆,给出指令信号,控制导弹飞向目标区域。在飞行末段,导弹便会自动跟踪目标,最后把目标摧毁。
这根纤细的光纤在导弹和发射装置中间,起着双向传输信号的作用。那么}.行和下行的光信号能否产生干扰呢?如果上行和下行采用同一波长的光肯定会产生干扰的j但是光纤制导的下行光信号是镓铝砷激光器发出的波长为0.85微米红外激光,而上行光信号是锢镓砷磷发光二极管发射的波长为1.06微米的红外光,由于这两束光的波长不同,所以在光纤中传播不会产生互相干扰,并且可以通过光纤两端的双向耦合把二者分开。
光纤制导技术,由于光信号在光纤中传播,所以不受大气的影响,抗干扰的能力强,精度也高。光纤这种制导方式还可以清晰地传送敌方图像,从而可以选择最佳路径,敌我混战中,准确无误的识别、抓住和击中目标。由于光纤制导使用单根光纤,而红外有线制导使用两根导线,所以光纤制导又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特点。这些优点使光纤制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据悉,这种制导方式目前还处于技术完善阶段,实验制导距离为10千米左右,已经在实战中投入使用。
光纤制导是有线指令制导方式中最先进的制导方法,可以引导导弹攻击在山后的目标,并可改换攻击目标,重新瞄准。但现阶段仅用在反坦克导弹制导中,在空空导弹中有少数应用。有线指令制导方式中的前两种方式,有着致命的弱点,就是采用的三点法导引规律,决定了射手在导弹飞向目标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用瞄准镜瞄准目标,不能离开。这样射手操作的熟练与否,不良气候条件,偏差修正靠估计等因素对准确性有很大影响。只要可靠地把目标隐藏起来,射手发现不了目标,或是导弹发射后,目标系统立即施放烟幕,也可使射手操纵中断,而使导弹失灵。虽然光纤有线制导是现代有线制导的发展方向。但弹后拖根线,势必遭受地形地物的影响;飞行初期及中段必须由射手通过屏幕控制,难免接收伪信息,而上当受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