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二战结束后,美国空军和陆军都制定了弹道导弹研制计划,但由于各界对导弹的前景看法不一,政府的政策摇摆不定,影响了弹道导弹的研制进度。按当时的分工,陆军主要负责近程和中程导弹,空军则负责洲际导弹的研制。早在1946年4月19日,美国就制定了MX-774计划,目的是研究火箭武器的能力并向洲际弹道导弹这一最终目标努力。3枚MX-774火箭分别于1947年7月13日、9月27日和12月2日进行了发射试验,均未获得很大成功。此后直到1953年,美国一直都未重视洲际导弹的研制。核弹头小型化取得的进展以及前苏联在火箭方面取得的成就,促使美国了加紧洲际导弹的研制工作。1954年6月1日,美国空军授权施利威尔准将全面负责“宇宙神”洲际导弹计划,当年7月1日,美国政府首次投资100万美元发展洲际导弹。1955年3月,“宇宙神”计划获得最高级优先权。
“宇宙神”导弹有5大特色:箭体与推进剂贮箱同体结构;可摆动发动机喷管;可分离战斗部;底部捆绑助推器;装有游动发动机和分离火箭。控制方式采用过半惯性导航同地面站遥控结合的办法,后来又改为自主性全惯性导航方式。它的动力装置是由一台推力为25.85吨的LR-105发动机和两台侧部安装的推力为68.04吨的LR-89助推发动机组成。这两种发动机均采用液氧和煤油做推进剂,由北美航空公司火箭动力分部研制。三台发动机共用一套贮箱。
由于装备弹头型号和当量的不同,“宇宙神”导弹有多种型号。它的主体直径为3.05米,底部最大宽度为4.87米,装备MK2弹头的箭体长23.13米,装备MK3和MK4弹头的箭体长25.15米,装备MK5弹头的箭体长24.1米。导弹的起飞重量约在116吨左右,起飞推力162.84吨。“宇宙神”A型纯粹是试验型,它的目的是试验助推发动机的性能和分离情况,没有安装主发动机。1957年6月11日和9月25日,头两枚A型导弹在试验时均遭失败。第三枚“宇宙神”A型在1957年12月17日试射时取得了成功。到1958年3月6日,A型试验导弹共发射了8枚,只有3次取得了成功。“宇宙神”B是安装全部动力装置的试验型导弹。1958年8月2日,“宇宙神”B在首次试射时,射程超过4000千米。经过几次成功的发射之后,1958年11月28日,一枚“宇宙神”B进行了全程试射试验,射程达9660千米。“宇宙神”C型主要用于研究弹头的烧蚀防热性能,1958年12月23日到1959年8月24日,该型导弹进行了6次试验发射。“宇宙神”D型是实用性洲际导弹,它于1959年7月28日进行了首次发射试验,全部指标都圆满达到。9月9日,美国正式宣布“宇宙神”D型洲际导弹装备部队。后来的试验和改进表明,“宇宙神”导弹潜在射程可达到15000千米。此后,“宇宙神”导弹又发展了E型和F型,主要特点是采取地下井发射方式。1965年,这些不具有长备能力的洲际导弹被全固体的民兵洲际导弹取代。不过,利用这种导弹改装的“宇宙神”系列火箭在美国的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至今仍在使用的三大运载火箭系列之一。
基本数据
|| ||
结构特点“宇宙神”的生产型号有好几种,其中典型的是D型。它长82英尺6英寸,直径10英尺,发射重量26万磅。D型的10360英里的射程来自5台发动机:1台推力为57000磅的LR89主发动机,2台推力各为15万磅的LRl05发动机,以及2台提供最后的“纵倾平衡”速度的小型微调火箭发动机。5台发动机均由2个不锈钢薄壁加压气球式油箱供应煤油类RP-1燃料和液氧的混合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