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瑞典迫切需要一种新型战斗机来取代其各种夜间战斗机和攻击机。在经过最初的一系列研究之后(如在翼尖上安装“幽灵”发动机的“尖喷”计划),萨伯公司和空军于1946年秋天开始第一步磋商。1948年夏,萨伯公司开始1119号研制计划。计划中,当时最合适的发动机是J-29使用的英国‘‘幽灵’’发动机,因为瑞典已经实现了该发动机的国产化。
1119计划要求飞机安装两台“幽灵”发动机,以确保足够的动力。离心式“幽灵”发动机由于直径超过127厘米,相对粗大了一些,结果使1119计划中的飞机体积庞大,结构复杂,并且外观非常丑陋。10月,由于一个新的1150号计划的出现,1119计划被否决了。1150计划采用的是轴向式发动机,性能先进,更加.现代化。
尽管目前瑞典空军还在广泛使用英国制造的涡扇发动机,然而瑞典在1947年就已经开始支持国产发动机的研制。SFA公司进行离心式发动机研究,而STAL公司继续进行名为DOVERN的轴向式发动机研究。1950年底,在空军的支持下,两家公司开始对DOVERN进行合作研究。DOVERNII发动机最大静推力达到32.3千牛。正是由于其具有大推力、小体积以及轴向式的特点,才导致了1150计划出现。然而1952年底,空军终止了DOVERN计划,并同意使用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埃文100”系列发动机。“埃文'’发动机虽然纤细了一点,但却产生了许多问题,尤其是在燃料系统的设计上,但这并没有阻碍1150计划的顺利进行。
1948年12月20日,萨伯公司接受了1150计划第一阶段的订单。订单要求研制一种单发双座战斗机,最主要的要求是能在全天候条件下对地面及海面目标遂行攻击。
1949年初,公司建立了由工程师阿瑟·布拉斯卓领导的设计小组,正式设计萨伯-32。
研制成功J-29的研制证明了萨伯公司在亚音速飞机方面有极为丰富的经验,然而萨伯-32却带来了新问题。四分之一弦翼后掠角从J-29的25°提高到35°,机翼本身加装了富勒襟翼。经过风洞试验后,又将萨伯-32的机翼缩小后安装到萨伯-91轻型飞机上进行低速性能评估,这种萨伯-91的改型就变成了萨伯-202。试验机于1950年3月1日首飞,用来判定失速特性和缝翼与襟翼的协调。萨伯-32原型机的自动式前缘缝翼后来被更换为防失速翼刀,以提高其低速性能。
公司同时对飞机两侧进气道的结构进行了更广泛的试验,机头设备的技术水平以及机身后部的大型整流罩对其非常重要。接着萨伯公司制造了一种独一无二的三维倾斜水箱,在水箱中通过水和电的综合作用实现低速风洞的功能。这套系统尤其适合进行更细致的研究。在萨伯-32上还第一次完全使用萨伯公司开发的数学方法来对飞机的轮廓线进行判定。这种方法第一次是在J-29上部分使用过,并被看作是设计萨伯-32这种结构飞机外形的唯一方法。此外,花在萨伯-32上的设计计算量是J-29的两倍,是二战年代J-21a的七倍。
1950年9月,萨伯开始制造32-1原型机,在深入装配之前,就在特别制造的不能飞行的原型机上进行各种地面试验,包括对预先旋转机轮的整架飞机进行起落架落震试验,以及最大载荷试验。这种新型飞机机翼后掠角为39°,机翼边缘很薄,机翼及机身的外壳为全金属加压外壳。它的副翼由萨伯公司自行设计的液压系统进行传动。整个后机身可以很方便的拖开,非常便于快速更换发动机,尾翼通过使用液压升降机也可以移动。
飞机为机头两侧进气,翼展13米,长14.9米,高4.65米,机翼总面积37.4米。计划使用RA7‘‘埃文’’或RM5发动机,机身及机翼油箱可以装载3500升燃油,机腹的辅助油箱可以装载600升燃油。飞机主起落架可以收进机身内,前起落架向前折叠,并且首次装备了防脱胎机轮刹车装置。同时,它也是萨伯公司第一种装备搜索与导航设备以及座舱降温设备的飞机,座舱降温设备可在飞机进行低空大速度飞行时降低因摩擦产生的高温。空军期望使用这种飞机从中部基地起飞在一个小时内对海岸线任何区域的目标进行攻击。
1952年11月3日,首席试飞员本哥特·奥努(BengtOiow)驾驶代号为Iansen(瑞典语"矛”的意思)的32-1原型机进行了45分钟的首飞。机上载有300千克的测量设备,80%的机上设备是萨伯公司设计制造的,推力为26.7千牛的“埃文”RA2发动机为飞机提供动力。在首飞后,飞机被命名为“矛”。大约一年后,32-1换装了推力更大的“埃文’’RA7R发动机,代号改为Lanse32-2。32-3原型机开始装备的也是RA2发动机,后来换装了带有罗-罗公司加力燃烧室的RA7R型发动机。32-4原型机则一开始就装备了RA7R发动机。“矛’’式飞机的试飞工作进行得很顺利,并于1953年10月25日在做俯冲时进行第一次超音速飞行。
试飞的结果证实飞机的主要设计非常令人满意,只需为批量生产做很小的改动。1954年,萨伯公司开始批量生产正式代号为A-32A的"矛”式攻击机,并于1956年1月14日向瑞典皇家空军交付了第一批飞机。为了完成生产任务,萨伯公司扩建了飞机生产线。在“矛”原型机的荸础上,萨伯公司一共研制生产了5种型号的"矛”式飞机。
主要型别A-32A型攻击机A-32A型“矛’’式攻击机能够携带多种武器。它的主要武器是2枚RB-04C掠海式雷达制导反舰导弹,A-32A也可挂载2枚500千克,或4枚250千克航空炸弹,或12枚180毫米(或24枚145毫米)火箭弹,或2枚凝固汽油弹。此外,机身前部安装了4门“博福斯”20毫米机炮。A-32A的动力装置是一台RM5A型涡喷发动机,最大推力为33.9千牛,加力推力为46.0千牛。机载雷达系统包括PS-43/A搜索雷达和PN-50A型或PN-51型导航雷达。A-32A后来加装了萨伯公司研制的BT9型炸弹投掷和火箭发射计算机,大大提高了武器攻击效能。A-32A型攻击机的最大起飞重量13600千克,最大平飞速度0.92马赫(海平面),最大爬升率60米/秒,实用升限15000米。2
首批生产的20架A-32A主要用于试验,1960年由于更新费用超支,这些飞机被封存。A-32A的生产交付速度很快。到1957年底,瑞典皇家空军总共有F17,F7、F14和F6四个联队下辖的12个中队换装了A-32A。1959年,F14攻击机联队的飞机全部移交给了F15联队。于是,瑞典皇家空军的攻击机部队第一次装备了同样的战机,成为了现代化的、强大的作战力量。萨伯公司共生产了285架A-32A型攻击机,其编号从32001-32285。瑞典皇家空军和萨伯最初签定了生产300架A-32A的合同。后来合同发生变化,最后15架飞机改为S-32C型侦察机。2
S-32C照相侦察机A-32A型攻击机于1958年中期交付完毕。从那时起,两种"矛”式衍生型——J-32B和S-32C开始批量生产。S-32C原型机编号为32901,由编号为32055的A-32A型攻击机改装而成。1957年3月26曰首飞。机上装有几种可供选择的侦察照相设备,并能携带12枚特种闪光弹。这些装备使S-32C可以在夜晚从不同的高度进行照射侦察。S-32C装备了可用于夜间气象条件的导航和搜索设备,并用PS-432/A海上搜索雷达取代了机炮。S-32C除了重新设计的机头下部外,其它部分与A-32A型攻击机极为相似。S-32C最大起飞重量为12500千克。3
1955年,瑞典皇家空军订购了30架S-32C型侦察机,取代了活塞发动机的萨伯-18A型侦察机。1957年,瑞典皇家空军认为订购的攻击机数量过多,就将15架A-32A的订购合同改为15架S-32C型侦察机。除了曾经在F21联队服役过很短的时间(从1959年起),S-32C型一直在F11联队服役。1978年11月18日,S-32C进行了最后一次飞行后,退出了瑞典皇家空军的战机队伍。3
J-32B战斗机除攻击型外,“矛”式战斗机的研制计划始于1955年。在研制过程中共制造了两架原型机,1957年1月7日首飞成功。
与A-32A型攻击机相比,J-32B型战斗机在动力装置和机载设备方面做了重大改进。换装了推力更大的RM6A型发动机,该发动机净推力46.9千牛,加力推力65.2千牛。另外,由于罗-罗公司生产的加力燃烧室不适于J-32B的外形,J-32B装备了瑞典自己生产的体积更大的加力燃烧室。为了满足全天候作战需要,J-32B装备了威力更大的武器系统和导航火控设备。由于RM6A发动机的出色性能,“矛”式战斗机的速度和爬升速率大大提高,各项技战术指标均达到了设计要求。萨伯公司从罗-罗公司直接进口了49台RM6A发动机,Svenoka飞机发动机公司制造了另外104台RM6A发动机,为了适应RM6A型发动机的空气动力学特性,矛式战斗机的进气道进行了一些局部修改和加固。此外,为了改善超音速条件下飞机的操纵性能,战斗机的操纵系统也进行了改进。
J-32B战斗机装备了爱立信公司的PS-42/A型搜索雷达,以及萨伯公司的S6A全天候红外成像系统,由于这些设备具有在恶劣条件下或者夜晚发现目标的能力,J-32B战斗机能够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任务。这在当时的欧洲各国的战斗机中是独一无二的。J-32B型战斗机的武器包括4枚AIM-9“响尾蛇”空空导弹(瑞典代号RB24)和4门30毫米“阿登”M/55机炮。此外,战斗机还可以外挂12枚155毫米或19枚75毫米或12枚180毫米的火箭弹。
包括原型机在内,萨伯公司一共生产了120架J-32B型战斗机,原型机没有服役,J-32B型战斗机的序号为32501-32620,1958年7月J-32B型战斗机开始交付部队,替代老旧的J-33夜间战斗机。F1、F12、F21三个战斗机联队装备了J-32B型战斗机。从1966年起,F1联队的J-32B型战斗机逐渐移交给F4联队,开始换装瑞典自行设计的第一代超音速战斗机J-35“龙”,1960年5月2日,第449架“矛”式战机交付给瑞典军方,至此“矛”式各型战机停止生产。
J-32B型战斗机作为瑞典皇家空军的主力战斗机一直服役到1973年2月,但另做他用的一些“矛”式战斗机在瑞典皇家空军服役了很长时间。4
J-32D拖靶飞机和J-32E电子战飞机从1969年开始,瑞典皇家空军将一些J-32B型战斗机进行改装。其中6架J-32B安装了拖靶绞盘,成为J-32D拖靶飞机。12架J-32B被改装为J-32E电子战飞机。这6架J-32D、12架J-32E和6架J-32B组成了“目标飞行中队”。另外还有3架J-32B被注册为民用飞机,用于目标拖航,不过它们仍然隶属于瑞典皇家空军。这些改进的战斗机一直在瑞典皇家空军服役到20世纪90年代末。1998年中,还有大约20架J-32D和J-32E在役。1999年,这些仅存的“矛”式战机退出了瑞典皇家空军的序列。
由于“雷”式战斗机的研制计划的拖延,瑞典空军曾对另几个替代计划进行了审核,其中两项是关于对“矛”式战机的深入改进。1960年,A-32B攻击型计划提交瑞典空军,它的主要内容是在J-32的基础上进行简单改进,成为新型攻击机。后来,更为复杂的A-32D攻击机的研制计划出台,A-32D攻击机将装备RB-05型空地导弹以及推力更大的RM6C型发动机。J-35“龙”式战斗机装备的就是这种发动机。它的最大推力57.3千牛,加力推力77.3千牛。该计划的具体细节对外公布很少,不过可以确定的是A-32D可以超音速飞行,但没有生产原型机。5
“矛式战机集成了完全由瑞典自主研发的STR1L60型飞行控制操纵系统,将瑞典国家防空系统进一步现代化。萨伯公司在对"龙”式和“雷”式战机装备的弹射座椅、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进行试验时,还将“矛”式用作试验机。
尽管“矛’’式战斗机性能不凡,但没有赢得过任何出口合同。1953年,印度飞机制造公司曾想得到萨伯公司授权,为印度空军制造一定数量的“矛”式战机,但最终没有成功。"矛”式战机被证明是一种通用的、受欢迎的战机。它在瑞典皇家空军服役了42年,但从未受过实战的洗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3
技术数据(A-32A)动力装置1台仿制的“埃汶”RA.5M涡轮喷气发动机,推力35.3千牛,加力推力44.1千牛。6
武器装备4门20毫米航炮,外挂2枚Rb一04空地导弹,或4颗250千克/2颗500千克/12颗100千克炸弹,或24枚135毫米火箭弹等;最大载弹量1200千克。7
尺寸数据翼展13.00米,机长14.94米,机高4.75米,机翼面积37.40米2;8
重量数据空机重量7440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041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13000千克;9
性能数据最大平飞速度(高度11000米)1009千米/小时,巡航速度(高度11000米)85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15000米,最大爬升率(海平面)60米/秒,作战半径650千米,转场航程3220千米。1
结构特点机翼 张臂式后掠下单翼。25%翼弦处后掠角为35。。层流薄翼型.展弦此4.5。埋头铆受力蒙皮。全金属结构。副翼由液压系航操控,机翼上有二块防失速导流片。
机身 埋头铆接受力蒙皮全金属结构。后机身可以整个卸下以便接近发动机。后机身有四块减速板。 .
尾翼 张臂式尾翼。水平尾翼可移动,安装在整流罩上以保持气流平滑。升降舵由液压系统操控。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点式,液压操控。主轮收入机身。前轮向前收起。
设备及内部布置 采用增压座舱和弹射座椅。可装复式操控系杭作教练机用。8
服役事件1953 年提出批生产订货, 1956 年开始服役。共存三种型别: A-32A 双座全天候攻击型,共生产 280 架, 1958 年停产, 1972年开始退役,由 Saab37 取代; J-32B 双座全天候战斗机, 1957 年 1 月试飞, 1958年交付使用, 1960 年停产,共生产 150 架; S-32C 照相侦察型, 1957 年 3 月试飞, 1958 年交付
使用,1960 年停产,共生产 35 架。7
总体评价“矛式战机集成了完全由瑞典自主研发的STR1L60型飞行控制操纵系统,将瑞典国家防空系统进一步现代化。萨伯公司在对"龙”式和“雷”式战机装备的弹射座椅、雷达和其它电子设备进行试验时,还将“矛”式用作试验机。
尽管“矛’’式战斗机性能不凡,但没有赢得过任何出口合同。1953年,印度飞机制造公司曾想得到萨伯公司授权,为印度空军制造一定数量的“矛”式战机,但最终没有成功。"矛”式战机被证明是一种通用的、受欢迎的战机。它在瑞典皇家空军服役了42年,但从未受过实战的洗礼,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