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小鸟号航天飞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研发背景

1976年,为对抗来自美国的“宇宙威胁”,苏联开始投入“暴风雪”航天计划,该计划的巨额花费在让红色巨人向美国人挺直腰杆的同时,也成了压垮苏联的随后一根稻草。

70年代初,美国制定了研制航天飞机的计划。苏联当局视这一新型航天器为未来美国搭载核武器的运载工具,1976年决定发展类似航天器作为对“威胁”的回应。将其取名为“暴风雪”。该项目替代“螺旋”,成为苏联航天的重中之重。图为乌斯季诺夫任苏共中央书记期间,视察莫尔尼亚联合体“暴风雪”研发中心。

整个计划,包括“梦幻”安-225、“能源”重型运载火箭和“暴风雪”航天飞机,共耗资200亿卢布,在当时币值情况下相当于750亿美元。该计划在让红色巨人向美国挺直腰杆的同时,也成为了压垮“骆驼”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苏联解体。1

预定计划“小鸟”号“小鸟号”原本计划于1992年进行第二次自动驾驶模式的太空飞行,最后与苏联和平号空间站(Mir)对接。右图原型机是“小鸟号”全尺寸的静态实体模型,主要用于匹配和负载测试。

1993年暴风雪太空航天飞机计划停止后,航天飞机的建造也随之停止,当时整机已经完成了95%-97%的建设。航天飞机现由哈萨克斯坦所拥有。实际上,小鸟号并不是苏联官方的正式名称,苏联称为Буран 1.02(即航天飞机 1.02)。苏联官方在1989年曾对小鸟号和暴风雪号计划了多个飞行任务。按原定计划,小鸟号将在1991年进行两次无人飞行,进行与和平号太空站水晶号舱自动对接和其他测试,但因计划停止而未能实行。2

目前,小鸟号所有权归哈萨克斯坦,被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博物馆收藏。

相关概念航天飞机航天飞机(Space Shuttle),是一种有人驾驶、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器。它既能像运载火箭那样把人造卫星等航天器送入太空,也能像载人飞船那样在轨道上运行,还能像滑翔机那样在大气层中滑翔着陆。航天飞机为人类自由进出太空提供了很好的工具,是航天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最早由美国研发。它是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运送人和有效载荷的飞行器,兼具载人航天器和运载器功能,并按飞机方式着陆的航天系统。美国空间运输系统的简称。3

迄今只有美国与前苏联曾经制造能进入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并曾实际成功发射并回收,而美国是唯一曾以航天飞机成功进行载人任务的国家。其他国家发展的类似计划则尚未有实际发射并进入轨道的纪录。由于人类开始将太空探索的目光投向火星,对于服务于近地轨道的航天飞机来说已经没用武之地。但此技术继续用作猎户座计划、太空发射系统、空天飞机、宇宙飞船等。

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暴风雪号航天飞机大小与普通大型客机相差无几,外形同美国航天飞机相仿,机翼呈三角形。机长36.37米、高16.35米,翼展23.92米,机身直径5.6米,起飞重量105吨,返回后着陆重量为82吨。它有一个长18.3米、直径 4.7米的大型货舱,能把30吨货物送上近地轨道,将20吨货物运回地面。头部有一容积70立方米的乘员座舱,可乘10人,设计飞行寿命100次。

1988年首飞后,用于暴风雪计划的资金濒临耗尽:仅仅是开发航天飞机系统本身就花费了13亿卢布之巨,整个项目的开销超过了200亿卢布。而苏联当局也逐渐考虑起庞大的投资与发展航天飞机带来的益处之间的关系。暴风雪计划在某种意义上加速了苏联的瓦解;而苏联解体后,昔日的计划更是彻底失去了经济支持。1991年,苏联军方停止了对该计划的拨款支持。1993年,暴风雪航天飞机机身的设计者,莫尔尼亚联合体被迫承认,暴风雪计划就此结束。他们希望能够转向开发其他小型航天设备,但因资金不足,只能作罢。

自1988年至今,暴风雪号航天飞机没有再进行过太空飞行,和平号空间站只能利用一次性飞船和美国航天飞机作为往返工具。按原计划,第二架航天飞机将于1991年首飞,第3架则是在1992年建造完成,而首次载人飞行将在1994-1995年间进行。但由于政治和经济原因,这一切都没有实现。所有航天飞机只能存放在库房中,任灰尘飞扬,仪器老化。而未完工的两架则已在90年代中期被拆解。

2002年,暴风雪号航天飞机中可以飞行的一架连同能源号火箭一道,因拜科努尔的厂房坍塌而被摧毁。至此暴风雪计划在凄凉惨淡中彻底终结。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