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分辨蔷薇科:从入门到放弃

果壳自然
探索万物之美,守护自然的丰富、独特与永恒。
收藏

郁李是个挺矛盾的植物。它虽然叫“李”,但是它在《中国植物志》中是属于樱属的。它的拉丁学名种加词是japonica(日本的),但是它其实不是日本固有的野生植物,而是原产中国到朝鲜半岛,直到江户时代才从中国被人类带到了日本。人类对它的一系列误解,使得它的身份变得越来越扑朔迷离起来。

“日本林奈”错认“日本樱”

日本人其实很清楚郁李的来源,但是它为什么得到了这样一个种加词,在日本诸多世界闻名的樱花中独占了 “日本樱”这个名字?这是因为郁李的拉丁学名是由欧洲人命名的,这个人就是第一个到日本去考察植物并带回大量标本、资料和见闻的欧洲植物学家,卡尔·彼得·通贝里Carl Peter Thunberg。

通贝里是林奈的学生,最早开始用林奈创立的双名法为他在日本看到和采集到的植物命名。他命名了极多的日本植物,让欧洲人对日本植物有了最初的印象,因此被称为“日本林奈”;不过也许是当时条件所限,他在命名时没有彻底搞清楚植物的来源,比如今天的郁李(Prunus japonica Thunb.),还有现在欧洲栽培极为广泛的秋牡丹(Anemone hupehensis var. japonica (Thunb.) Bowles & Stearn),其实都是原产中国的。

也许是这个“日本樱”并不是原产日本的樱花,总觉得哪里怪怪的,日本人后来又以“日本”命名了一种真正的日本原产的樱花——高岭樱(Prunus nipponica)。

郁李到底归哪类?

除了自己的身份谜团,郁李还和家族里其它物种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纠结关系。蔷薇科的李亚科可能是分类变动最频繁的植物类群之一,这是因为李亚科有众多高颜值物种,而且主要分布于北半球温带到亚热带,和人类主要聚居区高度重合,种种原因使得李亚科备受世界各国植物学家的关注,关注得多了,李亚科的分类就变得更乱了。

林奈在最早一版的《植物属志》中把李亚科分为4个属(桃属、李属、樱属、稠李属),后来在修订版中又自己改为2个属(桃属、李属)。英国和德国的植物学家自19世纪开始把李亚科核果类合并为一个属,属下再细分成不同组。前苏联和日本的植物分类学家基本上用的是把李亚科拆分成小属的分类方法,郁李是属于樱属的。

《中国植物志》的作者考虑了多方面的证据,采用了相对较小的属的分类方法,把李亚科分为9个属,所以我们在中国会查到各种樱花和郁李都是属于樱属的;只不过各种樱花属于典型樱亚属(Cerasus subgenus Cerasus),郁李这样的小型灌木则属于矮生樱亚属(Cerasus subgenus Microcerasus)。但是在欧洲和美洲,植物学家大多采用的是广义李属的分类方法,所以在这些地区如果查询各种樱花和郁李,会发现它们都属于李属。

近年来科学家对广义李属(Prunus sensu lato)进行了系统发生学研究,让人们对于混乱的李亚科有了更新的更为完善的认识。在2013年发表的广义李属系统发生学与分类学研究中,来自叶绿体基因和核基因的证据表明,广义李属的物种可以被分为三大支,作者依此把广义李属分为了三个亚属——稠李亚属、樱亚属和李亚属。

稠李亚属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的稠李属、桂樱属和臭樱属,樱亚属包括了中国植物志中的樱属典型樱亚属,而郁李所在的矮生樱亚属则是属于李亚属的,和中国植物志中的杏属与李属互为姐妹群。也就是说,郁李和杏、李的关系其实要比和樱花的关系更近。

郁李麦李,难舍难分

郁李不仅在家族中的位置变化莫测,它还有麦李(Prunus glandulosa)这个难舍难分的亲戚。郁李和麦李都是园艺栽培历史极为悠久的植物,又都是矮小而多花的灌木,所以历来很难区别。

郁李和麦李的花很相似,但是看叶片就能很容易看出区别,郁李的叶片先端(顶部)是长长的尾尖,整片叶子形成一个水滴形,而麦李的叶片先端是渐尖的,顶端是宽楔形或三角形。郁李和麦李在开花的时候叶片刚刚发芽,不太好分辨,不过仔细看还是可以看出叶片先端是渐尖还是尾尖。从叶形的区别能够发现,现在园林中常见的其实绝大部分都是麦李的野生型或者品种,郁李非常少见,只是偶尔出现在植物园中;反而是在华东的山野中,郁李比麦李更为常见。

麦李的花色很丰富,从白色到浅粉色再到深粉色都有。可能是因为麦李在日本有野生分布,日本人很早就开始选育麦李的品种,现在世界园林中能看到的麦李品种很多,有从单瓣到复瓣再到重瓣的各式品种,其中我非常喜爱白花重瓣麦李(Prunus glandulosa 'Alba Plena'),这个品种的花朵极为仙气可爱,雄蕊变异而来的重瓣像白睡莲一样略微包裹着花心。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6年第148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余天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