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T-35是苏联在20世纪30年代,一个重型坦克。这是唯一的五炮塔坦克的大规模生产。在这段期间,自1933年至1939年61个单位。没有参加战斗,但是直到1941年被用于阅兵苏维埃政权的象征。T-35参加了在二战早期的战役,但它失去了太多,因为多次发生的历史故障。他们开始研制坦克在20年代结束。但是,苏联的工程师在这个领域没有足够的经验,所以他们邀请德国专家来到苏联在1930年帮助设计的坦克。第一坦克,T-35-1,是在1932年8月。它的重量为42吨,它的装甲厚30至40毫米。该坦克配备了一个76毫米枪,两个37毫米机关炮和三枪。船员由10-11人组成的。罐的尺寸为9720×3200所述3430毫米。罐的行进速度是28公里每小时。主炮塔的顶部有一个圆形的形状。T-35-1显示了良好的效果,在1932年第一次试验中,但是有一些缺点也注意到,在电源包。此外,建造的充气控制和发送的时间是过于复杂和昂贵的大规模生产。设计师们提供了完善的项目1。
组装T-35-2,1933年4月和5月份,已经参加了阅兵在列宁格勒。相对于T-35的第一款新的一个diffrent主炮塔,另一台发动机罩裙和一些其他小的变化。在同一时间有被设计的T-35A,从T-35-1(2)显着不同的。它的底盘被加长了一卡车,小型机枪炮塔有不同的设计,平均的放大形状的炮塔,配备有45毫米的的大炮20K.Tthey也改变了形式的身体,并做了一些其他方面的差异。事实上,它是一个完全新的机器。在生产期间的罐的设计被修改了很多次。他们正在改变装甲厚度,发动机的功率,燃油箱的重量,机组成员等。罐的主体有一个复杂的配置。焊接部分从10-15毫米厚的装甲片铆接。炮塔的装甲为25-30毫米。驱动程序可能获得通过的舱口盖在他工作的地方1。
性能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装1门16.5倍口径的76毫米榴弹炮(后改为24倍),携弹90发,另有1挺7.62毫米机枪。下面一层有4个炮塔和机枪塔;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不过,除了主炮塔可以360°旋转外,其余4个炮塔和机枪塔只有165°~235°的方向射界。也就是说,由于总体布置上的限制,不可能将5个炮塔的火力全部集中到一个方向上。两个小炮塔上,各装1门45毫米坦克炮(弹药基数共200发)和1挺7.62毫米机枪;两个机枪塔上各装1挺7.62毫米机枪。7.62毫米机枪弹的弹药基数为10080发。3门火炮、5挺机枪,在20世纪30年代堪称是火力超群的“陆上战舰”。
T-35坦克的动力装置为一台368千瓦(500马力)的航空水冷汽油机。传动装置为机械式,行动装置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和小节距履带,每侧有8个小直径负重轮。坦克的最大速度为30千米/小时,最大行程150千米。其装甲厚度达10~30毫米。
发展初期荣耀20世纪30年代,在T-35首次亮相莫斯科红场阅兵时,苏联向世界证明了它制造最复杂、最重型的坦克的能力。一时之间,T-35成了苏联军事工业的骄傲。德、法、英等军事强国都非常推崇,将其作为多炮塔坦克的标准,纷纷仿效。
结构特点T-35坦克最显著的特征是拥有5个旋转炮塔,主炮塔是中央炮塔,在最顶层。下面一层有4个炮塔和机枪塔;两个小炮塔位于主炮塔的右前方和左后方,两个机枪塔位于左前方和右后方。这样布置的好处是,火力配系和重量分布比较均衡2。
研制历程T-35是一种多炮塔坦克,是苏联最早的重型坦克。T-35的原型车完成于1932年7月,当年8月获批准投产,它的出现完全是针对坦克应该是“陆地巡洋舰”这种说法的产物。T-35的生产速度很慢,直到1939年才生产了61辆,全部装备给独立第5重型坦克旅,专门负责一年一度的莫斯科阅兵3。
实战检验“三头六臂”的T-35并不是战场上的骄子。它装甲太薄,机动力太差,火炮也不够有力,既无法摧毁敌军的新型坦克,又承受不住反坦克武器的攻击。而且它人高马大,倒成了战场上最好的活靶子。说到底,T-35只是作为步兵支援武器而设计生产的,根本不是单炮塔专用坦克的对手,苏德战争爆发后没多久便被消灭殆尽4。“三头六臂”的“陆地巡洋舰”最终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只能在博物馆里了却余生,任人凭吊。
T-35坦克的生产总数为60(61)辆,卫国战争初期,T-35坦克作为特种装备服役于预备役坦克团,参加了莫斯科战役,其庞大的体型倒把纳粹吓了一跳。但T-35实在是样子货,设计严重脱离战场实际,体型过于巨大但装甲过于薄弱(正面最大只有30mm),很容易就被德国坦克击穿。第 8方面军的48辆T-35在战斗的第一个月就大部损失,7辆战损,其余的因机械事故来不及修理而被遗弃。莫斯科战役后,T-35销声匿迹,也意味着多炮塔坦克的没落。T-35坦克虽然火力强大,但机动性差、防护性差的弱点也十分突出。
T-35装备部队后,它极差的机动性和灵活性被大量揭示出来了。例如,一位T-35坦克的指挥员作了如下的报告:“坦克仅仅能过去一个 17度的斜坡。它甚至不能穿越一个大水坑。”
一份关于调整了的过桥的指令被邮寄到第三重型坦克装甲旅司令部的关于T-35过桥调整的指示:
1、对于单个跨度衔接的桥梁- 仅仅一车辆一次;
2、对于多跨度衔接的桥梁- 若干车辆同时,但是注意在它们之间要保持50 米的距离;
3、在所有的情况中,坦克的速度应该不超过 15 km/h 。
而且,在1933-1935年期间,苏军对T-35坦克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Model 1935型的车身加长了,装备了为T-28中型坦克设计的新炮塔,装备了L-10型76.2mm主炮,在次级炮塔上装备了为T-26和BT-5坦克设计的45mm火炮。但是在1938年,随着反坦克武器的增强,这种改进也毫无用处。
但T-35坦克的缺点是明显的,苏联似乎也意识到这一点,只是把T-35作为对红色苏联强大战车生产能力的证明。T-35坦克的产量包括改进型只有61辆。
在卫国战争之前, T-35 没参加过任何军事冲突。任何提及关于在T-35参加了苏芬战争的资料都是假的。
在 1940 年 6 月 27 日, 在莫斯科召开了一场会议,他们讨论在红军部队中的装甲车辆的问题。在争论期间,有关 T-35 的一个问题产生了。一些官员认为所有的 T-35 应该被改造为重型自行火炮 ( 像 SU-14 一样 ),其它人则想要把所有的 T-35 转给军事学院。有趣的是几乎没人提起将他们作为第一线的作战坦克使用。 然而,由于红军部队的坦克力量的迅速重组,并且新的机械化的军团的形成, “这些坦克应该被用在前线”,这个决定被执行。所有的T-35车辆被编入第 8方面军的第 34 坦克军下属的第 67 和第 68 坦克团。
淘汰到1941年底,剩余的T-35坦克全部退出现役。目前幸存于世的T-35只有一辆,陈列于俄罗斯库宾卡坦克博物馆。
基本数据生产数量 61(包括原型车)
长度/宽度- 9.72m/3.20m
高度 3.43m
重量 52吨
乘员数 11人
发动机 M-17M型 500马力
最高行进速度 公路30km/h,越野19km/h
最大行程 公路150km,越野70km
耗油量(升/百公里) 公路607,越野1300
燃料载量 910升
爬坡性能 35°
涉水深度 1.2m
越障高度 1.19m6
越壕宽度 4.6m
主要武器
76.2mm坦克炮,24倍(早期16倍)口径,备弹96发;仰角-5°~+25°
45mm(早期37mm)坦克炮两门,备弹220发
5 X 7.62mm DT机枪(两挺位于机枪炮塔内),备弹10000发
正面 侧面 后方 顶部
车体 30 25 20 11)
炮塔 11-30 -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