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黄铜骑士RIM-8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历史研制背景

二战初期,美国对研发防空导弹还没有什么兴趣,原因很简单,它需要的不是防御,而是进攻!然而到战争末期,靠近日本本土的美国舰船突然遭到日本“神风”队自杀式飞机的恐怖攻击,尽管被“神风”击沉的美国舰船数量很少,但对舰船造成的损伤和对人员的心理震撼却是巨大的。当时美军有两层舰队防御,包括执行作战空中巡逻的飞机和舰载防空火炮,但都拦不住“神风”飞机,这就需要有更强的防御体系。几乎在一夜之间,美国人推出了 2种尚不能称为导弹的导弹——KAN-1 “小约翰”和KAY-1“云雀”来保护美国海军舰船。它们都是由无线电指挥控制的亚音速火箭,后来“云雀”还具备了半主动雷达寻导能力。然而它们来得太晚了,而且性能上比较落后,所起的作用自然有限。2

日本海军在马里亚纳失守后把战略重点转向特攻作战,这对盟 军的战舰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深刻 认识到防空导弹(英文简写SAM, 当时还没有这一称呼,随着“黄铜骑士”导弹项目启动才逐步有了这种叫法)重要性的美国海军于1944年8月决定研制舰载防空导弹来应付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美国海军军械局(BU0RD)选择了著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实验室 (APL/JHU)牵头,项目代号“大黄蜂”(PROJECTBUMBLEBEE),由梅利·图伏博士负责。研制舰载防空导弹这样的新型武器对美国人来说好比盲人摸象。最初“大黄蜂”项目小组只有11人,但很快就雇用了上千名技术专家,研制工作超出以往的知识领域和水平,一步一步向前推进。2

研制历程

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国海军为了对付日本“神风”特别攻击机的袭击,由海军军械局提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秘密进行一项“大黄蜂”计划,拟研制一种以超音速冲压发动机为动力的舰对空导弹系统。于1944年开始论证,1954年研制阶段结束,并先后在白沙靶场和AVM-1“诺顿海峡”号舰上进行多次陆上和舰上发射试验,1956年2月开始将“黄铜骑士”安装在“加尔维斯顿”号巡洋舰上,1958年5月完成,1959年2月在大西洋上进行首次实弹打靶试验,1959年服役,先后装备了九艘导弹巡洋舰,1971年停止生产。3

发展改进

在服役的二十多年中曾进行多次改进,共有RIM-8A,RIM-8B,RIM-8C,RIM-8D,RIM-8E,RIM-8F,RIM-8G,RIM-8H和RIM-8J型,目前保留使用的有RIM-8G,RIM-8H和RIM-8J,并逐步用“宙斯盾”系统取代。

“黄铜骑士”主承包商是本迪克斯航空公司,负责冲压发动机等研制;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负责弹体生产;阿勒格尼弹道学研究所负责助推器研制;制导装置由本迪克斯公司和斯佩里陀螺仪公司研制。3

设计特点布局与结构

黄铜骑士导弹弹体为一圆柱体,由两级串连而成,第一级为一个固体助推器,其尾部装有稳定尾翼,第二级采用一台冲压喷气发动机,发动机长0.71米,采用煤油和一种挥发油混合而成的液体燃料。该型导弹采用旋转弹翼式气动布局,这种布局的特点是控制舵面位于弹体中部,在弹体后部为尾翼,它们均按“X”状布置,并处在同一个平面内。弹体头部装一中心锥体,锥体周围为冲压发动机的环形进气道。其全动式弹翼位于第二级,几何形状较为复杂,第二级尾部为矩形的尾翼。喷气冲压发动机和先进气动布局的采用使它的最大射程达到120公里,射高达到了3~26.5公里。该型导弹战斗性能全面超越当时苏联的萨姆-2防空导弹,显示出美国在导弹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4

动力装置

黄铜骑士主发动机为冲压发动机,长710mm,推力89kN,采用煤油与挥发油混合的液体燃料。

制导与控制

弹上装有自动驾驶仪系统以保持飞行中导弹的滚动稳定。在导弹尾部装有波束制导用的指向后方的固定接收天线、接收机、坐标分解装置和伺服机构;为满足末段半主动雷达寻导的要求,弹上装有半主动雷达导引头及安装在导弹头部的天线装置。3

战斗部与引信

采用两种不同的战斗部,一种是连杆式杀伤战斗部,装一烈性炸药,158kg;一种是核装药战斗部。在采用核战斗部时,只用雷达驾束制导,即能满足摧毁目标要求,就不必再用半主动雷达寻导来制导。采用无线电近炸引信起爆战斗部。3

探测、发射与指控

探测与跟踪 采用中段波束制导加半主动雷达寻导末制导,以满足远距离拦截时制导精度要求。

探测跟踪系统由一部AN/SPG-49型目标照射雷达和一部AN/SPG.56型导弹跟踪制导雷达等组成。AN/SPG-49型雷达采用单脉冲体制,用以照射目标,使导弹实现自导引,其工作频率为5.4GHz~5.9GHz,脉冲宽度为0.3us一0.91xs,脉冲重复频率为450Hz、600Hz和900Hz,作用距离大于120km。3

AN/SPG-56型雷达用来提供中段波束制导,工作频率为4GHz~8GHz,作用距离100km左右。

发射与指控 黄铜骑士零长式双联装发射架,用水平装填方式,在长滩号核动力导弹巡洋舰上安装有装填和发射系统。可以根据战斗情况、目标种类及数量自动选择和自动装填两种不同战斗部。该装置称为遥控自动选择装置,它由通用电气公司研制。黄铜骑士的制导控制雷达由Mk.111计算机控制。3

主要战术技术指标

目标:各类中、高空飞行的飞机。

作战空域: 作战距离 最大120千米,作战高度 最大26.5千米最小3千米

制导方式:驾束制导+半主动雷达寻导

发射方式:双联装倾斜发射

弹长:9.53米(含助推器),6.40米(不含助推器)

弹径:760毫米

翼展:2.9米

发射质量:3175千克

最大速度:Ma=2.5

战斗部:连杆杀伤式战斗部,装烈性炸药,也可为核装药。

引信:无线电近炸引信。

动力装置:1台固体火箭助推器,1台液体冲压式主发动机。3

使用与装备

黄铜骑士由一部目标照射雷达、一部跟踪制导雷达、一部可自动装填的双联装发射架装置、控制计算机和导弹等组成。其作战过程与小猎犬舰空导弹系统相同。黄铜骑士先后装备了7艘导弹巡洋舰。3

总体评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尚没有防空导弹(SAM)—说。二战末期,为对付日本法西斯“神风”特攻队的疯狂 攻击,美国海军启动了名为“大黄蜂”的新武器发展计划,研制了 “黄铜骑士” (Talos)舰载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尽管“黄铜骑士”防空导弹未能赶在战争结束前诞生,但“大黄蜂”计划却催生了包括“黄铜骑士”、“小猎犬”和“鞑靼人”等在内的一个庞大的舰空导弹家族,成为美国海军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装备发展项目之一 „ “黄铜骑士”及其予孙保护美国海军和西方其他国家战舰免遭空袭30年,而作为主角的“黄铜骑士”更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的头号舰空导弹,部分型号还携带有核弹头。“黄铜骑士”们乘着导弹巡洋舰游弋在冷战的最前沿地带,时刻准备对前苏联战机实施远程拦截。2

尽管“黄铜骑士”防空导弹系 统性能出众,且在冷战前沿地带担 负着对空监视和拦截苏军战机的重 任,但它毕竟是美国海军二战后研 制的首批舰空导弹系统,尺寸较大 且系统兼容性较差。随着上世纪60 年代中后期新一代“标准”舰空导 弹系统、尤其是70年代“宙斯盾” 作战系统和“标准”系列导弹的 面世,“骑士”亮丽的光环逐步黯 淡,最终于1974年开始退役,1980 年,所有的“黄铜骑士”全部退出现役,余下的导弹被改装成MQM- 8G “汪达尔”超音速靶弹以模拟反 舰导弹的威胁,算是发挥“余热” 了。之后,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 MQM-8X “ 舰队汪达尔”、MQM-8G/ER (增程型)和MQM-8G/EER (进一步 增程型)靶弹,后两种至今仍在使用,主要用于检验美国海军舰船的防空系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