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民用运输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概况

飞机最早用于民间运输是1918年在巴黎-伦敦间和纽约-华盛顿-芝加哥间分别开办的定期邮政航班。

比较成熟的民用运输机出现在30年代,如美国生产的“DC-3”和德国生产的容克“JU-52”等型飞机。它们的动力装置是活塞式发动机,最大飞行高度3000~4000米,可载运旅客20~30位或装运货物2~3吨。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航空技术进步很快,民用运输机在安全性、经济性及其他技术性能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1953年英国首先研制成功以涡轮螺旋桨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子爵”号飞机。这类飞机的载客量可达50~100人,飞行速度低于800千米/小时,最大航程不超过5000千米。

随后,美国和苏联都研制出涡轮螺旋桨式飞机,投入航空运输市场。与此同时,飞机制造业把涡轮喷气技术用于民用飞机也取得成功。英国最先研制喷气式运输机,他们的“彗星1”型飞机在1949年进行了试飞。苏联于1956年最先把喷气式运输机“图104”型投入航班飞行。喷气式运输机的出现,在民用运输机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种飞机速度快,载量大,维护简便,经营成本比活塞式飞机低,因此很快得到普遍应用。

喷气式运输机的各项技术性能都优于活塞式运输机,这类飞机载量大,飞行速度快 ,飞行高度可在1万米以上 ,最大航程约为12000千米,但耗油多,速度达马赫数0.8以上,起飞全重、载客量和航程都达到了新水平。第一代喷气式运输机以美国“波音707”型、“DC-8”等型飞机较有代表性。涡轮喷气式发动机经过两次重大改进,从60年代初的低流量比的涡轮喷气发动机发展到70年代高流量比涡轮风扇发动机,使燃油效率有了较大的提高。动力装置的改进,促进了新型运输机的诞生。70年代初问世的宽体民用运输机的显著特点是耗油量低、噪声小、人公里的成本相对降低。远程型的宽体飞机,航程可达1万公里以上,载重量成倍增长,如美国“波音747”型飞机的最大起飞全重超过350吨,可搭载乘客500人以上。

超音速民用运输机从技术性能上说,已进入实用阶段,如英法合制的“协和”号和苏联的“图-144”型飞机均曾投入航线载客飞行,但因技术经济性能差,环境污染严重而不能广泛应用。上述问题解决之后,超音速飞机将会成为新一代民用运输机。2

结构民用运输机主要由机身、机翼、尾翼、起落架、发动机等部分组成:

机身机身是飞机的主体,布置有客舱、行李舱和服务舱(货机则安排货舱),前部布置驾驶舱和操纵系统。飞机的其他组成部分也都直接安装在机身上。为了保证旅客的安全和舒适,现代客机的客舱都是增压密封舱,舱内装有空调、供氧、救生等设备。

机翼使飞机产生升力并在空中保持稳定性的主要部分。机翼上有襟翼、副翼等操纵面。大多数机型都把主要的燃油箱安置在机翼里面

尾翼通常由垂直尾翼和水平尾翼组成。垂直尾翼上安装方向舵,水平尾翼上安装升降舵,两者均为飞机的重要操纵面

起落架飞机起飞离地前、着陆后滑跑和地面滑行时使用的机轮组及其支架的总称。多数飞机的起落架在飞机升空后可以收入机身,以减小飞行阻力。在雪地或水上起降的飞机起落架,可以用橇板或浮筒代替轮子。

发动机飞机的动力装置。现代民用运输机主要是装用涡轮喷气发动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喷气飞机和涡轮螺旋桨飞机。以活塞式发动机为动力装置的飞机已不被用于主要航班运输,并正在逐渐被淘汰。3

特点民用运输机的主要特点是经济、舒适。要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燃油效率,降低飞行成本。客舱的设计,要求能为旅客提供优越、舒适的生活条件。

飞行程序民用运输机执行运输任务的飞行,包括自飞机起飞前开车至着陆后关车的全过程。

飞行类别民用运输机的飞行按飞行区域,通常分为机场区域飞行和航线飞行;按领航和驾驶条件可分为目视飞行和仪表飞行。

民用运输机飞行活动通常包括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中国民航规定分飞行的预先准备、飞行的直接准备、飞行实施和飞行后讲评四个阶段。

飞行的预先准备通常于飞行前一日进行,遇有临时紧急任务,方可和直接准备阶段合并进行。预先准备的主要内容有:下达任务,配备空勤组,确定机型,选择航线,研究制定飞行、指挥方案,办理飞行申请。飞行的直接准备通常于飞机预计起飞前 1小时30分开始进行。其主要内容有:研究天气情况,进行领航计算,准备飞机,装载客货,检查设备,修订和补充各项工作计划和方案措施,决定飞机的接受和放行。飞行实施是按照预定计划实施飞行全过程和保证飞行。飞行后讲评是对飞行进行总结,以便提高飞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