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布莱克本“掠夺者”攻击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研制背景

50 年代初期,苏联海军舰队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扩充,以求挑战美国和北约的海上优势,尤其是"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级巡洋舰更是对西方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为此,英国皇家海军决定采购一种舰载低空攻击机,它可以从低空以高速突破苏联海上作战集群的防御,随后投掷核弹将其摧毁。

1952 年 6 月,这项要求正式成为“第 39 号海军参谋部需求”(Naval Staff Requirement No.39,NA.39)。该文件要求研制一种双座舰载攻击机,可在机内挂载 1 枚核弹;在 60 米高度以 0.85 马赫的速度飞行;作战半径不低于 740 千米;总载弹量 1,800 千克;停放状态下,机长不超过 15.5 米,以适应现有的航空母舰升降机;最大重量不超过 20,400 千克。该机还应具备充当空中加油机的能力。

当时,布莱克本飞机有限公司(Blackburn Aircraft Ltd.)仅限于生产客运和货运飞机,但它却对海军的这项需求做出了回应,提出了一个公司编号为 B.103 的设计方案,并且大量采用了当时的先进技术。

海军对飞机载弹量和性能的要求决定了必须采用双发布局。布莱克本原先考虑使用 4,990 千克推力的阿姆斯特朗-西德利“蓝宝石”(Sapphire)Sa.7 涡轮喷气发动机,但这种发动机太大也太重。于是德哈维兰提供了另一种选择:该公司“三角徽章”(Gyron)涡喷发动机的缩小版——PS.43“小三角徽章”(Gyron Junior,生产型被称为布列斯托-西德利“小三角徽章”Mk.101)。“小三角徽章”没有加力燃烧室,可提供 3,630 千克的推力。
  

低空飞行要求飞机采用小机翼、高翼载,以减少阵风和紊流造成的颠簸;但是舰上起降一般又要求采用大机翼、低翼载,以缩短起飞滑跑距离,降低着陆速度。为了折衷,布莱克本采用了小机翼布局,但引入了“襟翼吹气”(或称“附面层控制”)系统。附面层控制系统是利用一系列导管,将 10% 的发动机压气机气流引导到机翼前缘,以及襟翼和副翼的上方;同时,它还引导发动机喷出的气流经过“T”形布置的水平尾翼下方。附面层控制系统几乎可以使低风速时的升力翻一番,同时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除冰系统。1

总体布局机翼

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属于薄翼型,使用全金属多梁盒形结构。1/4弦线后掠角是变化的,根部为40°,中段为38°36′,外段为30°12′。翼根弦长4.14米,翼尖弦长 2.44米。无下反角,安装角2°30′。内翼段有两根高强度合金钢前、后梁和一根铝合金辅助梁,外翼段只有两根铝合金大梁。蒙皮为铝合金机械加工整体加强壁板。内、外翼后缘分别为襟翼和副翼,两者均为铝合金铆接件。副翼用复式串联作动筒操纵,可与内侧襟翼一起放下形成全翼展后缘襟 翼。机翼采用前缘和后缘吹气附面层控制,用以提高起飞着陆时机翼的升力。此吹气系统也用于机翼和平尾前缘以及发动机和进气道的除冰。吹气缝构件、外翼前缘 和后缘吹气导管等均用尼木镍合金制造。为适应舰上停放,外翼段可用液压向上折起。

机身

机身采用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分为机头、座舱,中机身、后机身和减速尾锥。雷达罩用多层玻璃布制成,并蒙有氯丁橡胶抗腐蚀层。中机身的主要构件是3个机械加 工的铝合金加强隔框,分别与机翼的三根梁对合。中机身上半部为整体油箱,下半部为武器舱。发动机短舱在中机身两则,防火壁和隔热护板都是钛合金制造的。后机身主要是电子设备舱,靠垂尾根部进气口进入的冲压空气冷却。尾锥由两块减速板组成,借助液压向左、右两侧打开,用于俯冲时减速。

座舱中两个座椅串行,均采用马丁·贝克公司的零-零弹射座椅。共享一个座舱盖,用电驱动向后滑动打开,但可以分段单独抛盖。风挡可抗鸟撞击,用金箔夹层电加热防冰。

尾翼

悬臂式全金属T型尾翼。全动式平尾由于采用减速尾锥而被置于垂尾顶端。平尾和垂尾的结构与机翼相同,也采用机械加工整体蒙皮。电驱动的平尾配平襟翼仅在副翼偏转时使用。所有操纵面均由复式串联作动筒驱动。平尾下表面前缘的后面也有附面层控制用的吹气缝。

起落架

可收放前三点式起落架。主起落架用液压向内侧收入发动机短舱下方的轮舱内,前起落架向后收入前机身座舱下面。前、主起落架均为单轮,均采用 全油液式减震支柱。采用无内胎轮胎,前轮尺寸60.96×16.76厘米,主轮尺寸88.90×25.40厘米。前轮可液压操纵转向±48°。主轮采用双盘式防滑刹车装置。在后机身腹下有着陆钩。

动力装置

两台罗耳斯·罗伊斯公司的RB.168-1A“斯贝”101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5,035公斤。机身内8个整体油箱的总载油量为 7,092升。此外,弹舱门下可挂一个1,932升副油箱,也可在弹舱内带一个2,000升的油箱和在翼下内侧挂架上挂一对1,955升副油箱。在机头左 侧有可拆卸的空中加油受油杆。用作空中加油机时,总载油量可达12,979升,在右翼下内侧挂架上挂一个MK20B或MK20C型空中加油输油箱。

系统

采用液氧系统。座舱有空调和增压系统。主液压系统压力为281公斤/厘米2,供飞行操纵用的辅助液压系统压力为232公斤/厘米2。两台30千伏安交流发电机,两台发动机各带动一台。应急电瓶组可供电20分钟。

机载设备

标准设备包括高频和超高频-甚高频通讯设备、大气数据系统、多普勒雷达导航系统、主陀螺仪、附带地形告警的搜索和火控雷达、攻击瞄准和计算系统。2

尺寸数据外形尺寸

翼展13.41米

翼展(折迭后)6.07米

机长19.33米

机高4.95米

机翼面积47.82米2

机翼后掠角(1/4弦线) 40°-38°36′-30°12′

机翼展弦比3.55

主轮距3.62米

前主轮距6.30米

重量及载荷

正常起飞重量20,865~25,400公斤

最大起飞重量28,123公斤

正常着陆重量15,876公斤

燃油量(机内)7,092升

(外挂)5,840升

载弹量(最大)7,257公斤

性能数据

最大平飞速度(高度 9,100米)M0.92

(高度61米)M0.85

最大巡航速度(高度 900米)917公里/小时

转场航程6,400公里

作战半径 805~968公里

起飞滑跑距离(飞机重量为20,865公斤时)720米

(飞机重量为25,400公斤时)1,160米

着陆滑跑距离(飞机重量为15,876公斤;海平面,国际标准大气960米

各种改型“掠夺者”S.1

1960年8月20日,新飞机被赋予了正式名称:“掠夺者”,最早的型号被编号为“S Mark1”(S.1),其中“S”
  (Strike)代表这是一种攻击机。由于“掠夺者”项目是在极端机密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早期它被隐讳地称为“BNA”或者“BANA”,代表“布莱克本海军飞机”(Blackburn Naval Aircraft)或者“布莱克本先进海军飞机”(Blackburn Advanced Naval Aircraft),这个缩略语后来演变成“香蕉”(Banana),“掠夺者”也就从此获得了“香蕉喷气机”的绰号。

全部20架预生产型飞机到1961年底之前都已经完成了首飞,但也蒙受了更多损失。1960年10月,一架原型机在飞行过程中因为设备故障而坠毁,两名机组成员安全地弹射逃生。1961年8月,另一架原型机在进行舰上试验时,在起飞过程中坠毁,两名机组成员因未能及时逃离飞机而溺水身亡。不过试飞项目总的来说进展顺利。第一架“掠夺者”于1961年8月交付给皇家海军。

“掠夺者”S.1最明显的特征是它特有的面积很小的圆形进气口。早期的原型机上安装有可收放的空中受油管,但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情况并不理想,因此很快原来的位置上就被可拆卸的固定式受油管取而代之。

“掠夺者”是作为一种海上核打击飞机而专门设计的,它原计划挂载一枚“绿色奶酪”(Green Cheese)空-面导弹,而且在导弹研制期间,曾经考虑为其安装“红胡子”(Red Beard)核弹作为战斗部。但后来因为发展这种导弹的计划被取消,“掠夺者”只得使用原本为“堪培拉”(Canberra)轰炸机研制的“红胡子”(爆炸当量界于1-2万吨之间)。核弹被安装在一个正好将它包容其中的特制弹舱舱门上,以减少对载机产生的气动影响。“红胡子”并不先进,而且在投放前必须先打开保险,而不是在下落过程中自动打开,——这显然是飞行员们所不希望看到的。

“掠夺者”S.1在携带常规武器时,最多可挂载8枚450千克炸弹,其中4枚位于弹舱,另外4枚分别挂在4个机翼挂架上。但是挂载6枚炸弹的情况更为常见。“掠夺者”还可以在翼下挂载非制导火箭发射巢。它最初使用的是36管50毫米火箭发射巢,后来这种武器被逐渐淘汰,就改用18管68毫米马特拉SNEB火箭发射巢。1965年,皇家海军曾对“掠夺者”使用美国AGM-12"幼畜"(Bullpup)无线电制导空-面导弹的情况进行过评估,但由于试验表明这种导弹既不可靠,精度又差,因此实际挂载“幼畜”的情况十分罕见。

在执行空中加油任务时,“掠夺者”可以携带一个由空中加油有限公司(Flight Refueling Limited)生产的M20软管式空中加油吊舱(载油量636升)。吊舱挂于右翼下,同时在左翼下会挂载一个副油箱。

在执行侦察摄像任务时,可在弹舱内安装一个“方箱”,内含1部闪光照明弹发射器和最多6部相机(由远距、广角、夜视等相机搭配成各种组合),相机沿垂直方向安装,或者安装在一个前视整流罩内。闪光照明弹实际很少用到,因为皇家海军在执行夜间任务时,更愿意使用挂在“掠夺者”翼下的8枚“萤火虫”(Glowworm)火箭。

“掠夺者”在机头装有一台费拉第“蓝色鹦鹉”(Blue Parrot)雷达。这种雷达没有地形跟踪能力,但在瞄准与导航方面却非常有效。

总的来说,“掠夺者”S.1是一种相当不错的飞机,也很受飞行员们的欢迎。它在舰上的表现相当稳定,附面层控制系统也使着陆速度比他们所习惯的要慢。有意思的是,在航母上弹射起飞时,“掠夺者”的前机轮常被固定在半空,以使飞机获得较大的迎角。

1961年3月7日,第700Z中队在苏格兰东北海岸的洛西茅斯皇家海军航空站(RNAS Lossiemouth)组建完毕,负责对即将服役的“掠夺者”进行评估,这也开始了洛西茅斯与“掠夺者”之间长达33年的缘分。到1961年11月,该中队的“掠夺者”开始涂上反亮光的白色,表明它们已经具备执行核打击任务的能力。1962年7月,第801中队成为第一个“掠夺者”作战中队,并在1963年2月出海进行了短暂的巡航。已完成使命的第700Z 中队已于同年1月解散,其所属的飞机转交给了第809训练中队。8月,第801中队随“胜利”号前往远东。1964年1月,在返航途中,因为东非部分国家形势紧张,第 801 中队不得不延长任务期,在东非待命,准备支援英国的地面部队,但后来并没有参与作战。第二个“掠夺者”中队是第800中队,它于1964年12月随“鹰”号(HMS Eagle)前往远东。本来“掠夺者”已经取代了原先执行攻击任务的“弯刀”(Scimitar),但第801中队在远东炎热气候条件下的使用经验表明,“小三角徽章”发动机的推力不足,无法保证“掠夺者”在满载情况下从舰上安全起飞,于是“弯刀”也随“鹰”号一同前往,充当空中加油机。为了增加载弹量,“掠夺者”通常只装载部分燃油起飞,然后再由“弯刀”为它进行空中加油。

“掠夺者”S.1 只生产了40架,而且到 60 年代末,所有剩下的飞机都只被用来作为教练机。1972年12月,它的服役生涯被突然终结:12月1日,一架“掠夺者”S.1 在着陆进场时,因为发动机喘振而坠毁,两名机组成员被迫弹射逃生;12月8日,另一架“掠夺者”S.1 在训练飞行时,发动机涡轮发生故障,虽然机组成员成功地弹射出飞机,但后座飞行员却因为机械故障而不幸遇难。事后调查发现,“小三角徽章”发动机已经不适合再继续服役,于是所有幸存的“掠夺者”S.1 都被立即要求永久性停飞。2

“掠夺者”S.2

早在“掠夺者”S.1 服役之前的1959年末,皇家海军就开始研究为“掠夺者”换装更好的发动机,新型号被称为“掠夺者”S.2。换装发动机遇到的主要问题是主桁架已经包括了环绕发动机喷管的框架结构,因此为了避免对机体进行重大改动,只能使用喷管直径相同或较小的发动机。1962年1月,海军部订购了采用罗尔斯-罗伊斯"斯贝"(Spey)涡轮风扇发动机的新型“掠夺者”。它使用的“斯贝”RB168-1A Mk 101 无加力改型可以提供 5,160 千克的推力,比“小三角徽章”要大得多,而且耗油率也更低。

机体方面需要做的改动很少,其中最明显的是进气口加大,并呈椭圆形。发动机尾喷管做了修改,向外、向下略有偏转;翼尖增加了角度,以求提高巡航航程;利用发动机气流的增大,附面层控制系统也得到了提高,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掠夺者”的起飞和着陆速度;因为预计载弹量将有较大提高,起落架也得到了加强;此外还采用了一套新的电力系统。为了解决弃机逃生问题,座舱盖上敷设了微型引爆线,在紧急情况下可以炸碎座舱盖,便于飞行员逃生。

最初那批预生产型飞机中的两架接受了“斯贝”发动机的改装。第一架安装“斯贝”发动机的“掠夺者”于1963 年5月17日首飞。试飞项目进行得“掠夺者”S.1 更加顺利,没有因为事故而损失飞机。1965年夏,三架原型机前往美国进行高温条件下的试飞,并在"莱克星顿"号航母(USS Lexington)上进行了舰上试验。试验结束后,一架“掠夺者”从加拿大古斯湾(Goose Bay)起飞,在中途不加油的情况下飞越大西洋返回洛西茅斯,共用时5小时16分钟,飞行3,138千米(1,950 英里),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其极佳的航程。这也是英国海军航空兵首次完成不间断的跨大西洋飞行。

1965年10月,“掠夺者”S.2 在第801中队加入海军航空兵战斗序列。但此时的情况已经越来越清楚地表明,大型航母在皇家海军服役的日子已经屈指可数,这也给“掠夺者”的前景增加了不确定因素。霍克-西德利(它于 1963 年兼并了布莱克本,同时也就接管了“掠夺者”)提出了多种“掠夺者”的改进方案,但都没能引起皇家海军的兴趣。

“掠夺者”S.2 的入役受到了两次事故的冲击:1966 年6月,一架“掠夺者”在弹射起飞后坠入海中,起先事故被归咎为飞行员操作失误,但1966年10月,负责调查这起事件的一名试飞员在同样的情况下再次发生了坠机事故。后来终于查明,“掠夺者”在弹射起飞后容易出现一定程度的不稳定现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空气动力和操作流程方面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但在特定的起飞条件下,仍需要飞行员保持高度的警惕。

由于皇家海军的航母力量被大幅裁减,海军航空兵也向皇家空军移交了64架“掠夺者”。皇家空军最终得到了19架全新制造的“掠夺者”,其中最后一架于1977年10月交付使用。1978年,英国的“掠夺者”机队达到顶峰,共有5个皇家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中队在使用这种飞机。 1972 年,“掠夺者”S.2 被分成了几种亚型,不过这些编号多少有些令人困惑:

S.2A:海军航空兵向皇家空军移交的“掠夺者”,不能携带“战槌”导弹;

S.2B:为皇家空军而全新制造的飞机,全部具有携带“战槌”导弹的能力。部分 S.2A 升级到了这个型号的标准。

S.2C:不能携带“战槌”导弹的海军航空兵飞机;

S.2D:能够携带“战槌”导弹的海军航空兵飞机。

在“掠夺者”的服役生涯中,曾经考虑过不少重大改进方案,然而真正得以实行的,都只是在S.2基础上做的较
  小改动。为了使“掠夺者”保持“与时俱进”,其中一项重要改进是在明显鼓起的机腹弹舱舱门内安装一个辅助油箱(载油量1,932升)。最初计划采用类似南非空军使用的大型副油箱,但由于英国的“掠夺者”没有后机身的助推火箭,安装大型副油箱后,飞机的重心位置就成了问题,于是就改成了现在这样的设计。安装有这种新型弹舱舱门油箱的一架“掠夺者”于1970年进行了首次飞行。服役中的大多数S.2后来都安装了这种油箱。

新的武器也被引入。“红胡子”核弹于1970年退役,取而代之的是270千克的WE-177A降落伞减速核弹。据信这种核弹的当量有多种选择,但具体情况至今仍未解密。经过改装后的“掠夺者”最终能够携带两枚WE-177A。SNEB火箭发射巢则被Hunting公司的BL-755集束炸弹所取代。“掠夺者”最后一次挂载SNEB飞行是在1973年。有时,“掠夺者”也携带 1 枚AIM-9B"响尾蛇"(Sidewinder)导弹,但早期的“响尾蛇”并不十分有效,AIM-9B只能提供极为有限的自卫能力,——当然,后期各个型号“响尾蛇”导弹的作用就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自卫时,“掠夺者”飞行员们还有另一个选择:在海面低空飞行时,他们可以投下 1 枚 450 千克的降落伞减速炸弹,阻挠战斗机从后方向其逼近。这种做法被称为“阻滞防御”(Retard Defense),更粗俗一点的名字叫“脱裤子”(Dropping Your Knickers)。

1966 年3月,罗得西亚(津巴布韦)宣布独立,恰好此时“鹰”号接替“皇家方舟”号(HMS Royal Ark),开始在东非执行巡逻任务,其搭载的第800中队因而参与了对罗得西亚的石油封锁行动(代号为“贝拉巡逻”Beira Patrol),直到 9 月返回洛西茅斯。1967年3月底,“掠夺者”取得了击沉大型舰船的唯一战果:来自第800和第736中队的“掠夺者”用450千克炸弹炸沉了泊锚在康沃尔郡Land’s End附近的废弃油轮“托利谷”号(Torrey Canyon)。令人啼笑皆非的是,此次攻击的目的并不是击沉油轮,而只是配合携带燃烧弹的“猎人”(Hunter)和“海上雌狐”(Sea Vixen)将船上的原油点燃,以防对海岸造成污染。

与此同时,皇家海军改进了“掠夺者”,使其可以携带"战槌"(Martel)精确制导导弹。“战槌”有两种不同的型号:反雷达型AS.37和电视制导型AJ.168。尽管此时“掠夺者”的前途未卜,但由于“战槌”导弹可以使飞机的性能获得显著的提高,皇家海军仍然认为有必要进行改装。有关的改装工作于 1966 年 9 月正式启动,改装后的“掠夺者”可以携带 4 枚“战槌”,分别挂在 4 个翼下挂架上。为了挂载这种导弹,翼下挂架都被加大,由此带来的一个间接好处是,每个挂架可以使用三联装弹射导轨,从而可以携带 3 枚 450 千克炸弹。不过三联装导轨实际上从未用到,倒是双联装导轨还有时被用来挂载 2 枚 225 千克炸弹。除此之外,“掠夺者”还做了一些结构上的加强和改动;后座操纵台也做了修改,增加了 AJ.168 所需的电视显示屏和操纵杆。载机与 AJ.168 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挂在翼下的一个纺锤状数据链吊舱来完成的,因此,“掠夺者”虽然可以挂载 4 枚反雷达型“战槌”,但必须携带数据链吊舱意味着它最多只能挂 3 枚电视制导型“战槌”。

“战槌”改装项目多少显得有些旷日持久,第一架可以携带“战槌”导弹的“掠夺者”直到1972年10月末才交付给皇家海军,而当时计划“掠夺者”在70年代中期就将从海军航空兵退役。不过这份时间表稍微推后了一段时间,皇家海军的最后一架“掠夺者”最终于1978年12月退役。

“掠夺者”逐步退出皇家海军的过程也是英国航母力量走向衰落的历史。1966年对皇家海军来说是灾难性的,新上台的工党政府决定取消新型航母CVA-01的建造计划,而原有的航母受尺寸的限制,在搭载诸如“掠夺者”、“海上雌狐”和“弯刀”等较大、较重的舰载机时已逐渐显得力不从心。1970年7月,由于“竞技神”号(HMS Hermes)航母被改造成直升机母舰,配属该舰的第801中队被解散。1972年,因为“鹰”号退役,第 800中队于2月被解散,被殃及的还有第736训练中队,因为训练任务已转由皇家空军承担。1973年,洛西茅斯海军航空站也交由皇家空军管理。所幸“皇家方舟”号还在服役,第809中队的“掠夺者”才得以保留。不过好景也不长,1978年“皇家方舟”号最后一次入坞,第809中队将“掠夺者”移交给皇家空军,随后宣布解散。3

“掠夺者”S.50

“掠夺者”项目之初,美国海军曾对这种飞机流露出些许兴趣,但很快就转而自行发展类似的格鲁曼A-6"入侵者"(Intruder)。西德倒是表示出浓厚的兴趣,考虑用它来替换其陈旧的霍克“海鹰”(Sea Hawk),但最终还是选择了用洛克希德F-104G来满足海上打击的需要。因此,“掠夺者”的出口用户就只剩下了南非一家。

早在“掠夺者”S.2正式服役之前,南非就于1963年1月订购了16架采用“斯贝”发动机的“掠夺者”。这份订单是"西蒙斯顿协议"(Simonstown Agreement)的一部分,根据协议,英国取得了南非西蒙斯顿海军基地的使用权,同时将向后者提供海军装备以作为回报。南非空军希望能用“掠夺者”执行反舰攻击任务。

南非的“掠夺者”编号为 S.50,它们与S.2基本相同,只做了一些小的改动。一些为舰上服役而安装的设备被拆除,包括自动折叠机翼用的液压装置,不过机翼仍然可以手动折叠。S.50 还可以携带更大的翼下副油箱(载油量 1,955 升),后机身下方有两块该型特有的小型减速板,还安装了两枚布列斯托-西德利 BS-605 可拆卸式助推火箭。安装助推火箭的用意是增加飞机在高温条件下、从高海拔简易机场起飞时的推力。火箭由“掠夺者”的发动机油箱和安装有高挥发性过氧化物的燃料瓶提供燃料,可以产生持续 30 秒钟的 1,810 千克推力。尽管安装火箭增加了成本,但除了航空表演以外,它们其实很少被用到。

第一架“掠夺者”S.50 于1965年初试飞。16架飞机分两批、每批8架交付给南非空军,在第24中队服役。在交付过程中,在南大西洋还损失了其中一架飞机。南非希望再订购一架作为补充,但当时反对南非种族隔离政策的运动开始高涨,因此新当选的工党政府拒绝了这一要求。南非再订购14架“掠夺者”的计划也成了泡影。

南非空军的“掠夺者”服役几十年,有效地完成了多方面的任务。在执行海上打击任务时,“掠夺者”装备有法国制造的AS-30无线电制导导弹。不过在1971年,“掠夺者”向一艘妨碍通航的废弃油轮“瓦弗拉”号(Wafra)发射了 12 枚 AS-30,却没能将它击沉,最后还是由一架"谢克尔顿"(Shackleton)巡逻机用深水炸弹完成了任务。这件事情清楚地表明,AS-30 远不是一种理想的反舰武器。

在执行陆上攻击任务时,南非空军的“掠夺者”最多时在旋转式弹舱内携带4枚450千克炸弹,在翼下挂架上挂载 4枚炸弹、照明弹或者SNEB火箭发射巢。在对雷达站和其它一些目标进行精确打击时,也使用AS-30导弹。70年代到80年代期间,“掠夺者”积极参与了南非在安哥拉和纳米比亚进行的军事行动,用火箭弹和炸弹攻击了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SWAPO)的游击队营地。

南非空军的“掠夺者”也可以携带自行设计的侦察吊舱或者 M20"伙伴加油"吊舱。70 年代中期,南非空军的“掠夺者”经过改装,在弹舱内可以携带一个大型油箱,用于转场航行或者执行空中加油任务。

南非空军的最后一批“掠夺者”S.50 于 1991 年 6 月 30 日退役。当时,最初交付的 15 架飞机中只剩下了 5 架还处于可飞行的状态。4

参战经历

80年代的“掠夺者”已是日薄西山,但它们的表现依旧活跃。1983年,6架“掠夺者”被派往塞浦路斯,支援英

国在黎巴嫩的维和行动。同年9月11日,其中两架飞机低空掠过贝鲁特,为“炮舰外交”做了一次新的诠释。

在90年代之前,只有南非空军的“掠夺者”曾参加过战斗。“掠夺者”没有参加福兰克群岛战争。1990年海湾危机爆发后,它起初也不在出征名单之中,但1991年1月23日,它们被紧急征召前往海湾。洛西茅斯皇家空军基地在3天之内,为6架“掠夺者”装上了保密通讯设备、改进的敌我识别发射机应答器,以及类似S. 的翼尖(有利于在平坦的沙漠上空飞行),涂上“沙漠红”(desert pink)涂装,使它们能够尽快飞往沙特阿拉伯。此后,另有6架“掠夺者”被派往海湾。在那里,它们接受了另外一项改装:被涂上了传统的精美机头绘画,还得到了五花八门的名字:“激光嘴唇的劳拉”(Laser Lips Laura)、“飞行美人鱼”(Flying Mermaid)、“海上女巫”(Sea Witch)、“你好,水手”(Hello Sailor)、“吉尼斯女郎”(Guinness Girl)等等。

2月2日,“掠夺者”首次执行作战任务。它们主要负责用“铺路钉”为“狂风”等指示目标,表现非常成功;在盟军取得制空权后,又亲自上阵,携带激光制导炸弹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到1991年3月12架“掠夺者”全部安全返回英国时,它们共飞行了250个战斗架次,为“狂风”投放的169枚激光制导炸弹和“掠夺者”投放的48枚同类型炸弹进行了引导。遗憾的是,回国之后,所有的机头绘画都被抹掉,因为它们在国内就显得“有伤风化”。

对老迈的“掠夺者”来说,海湾战争是一个令人满意的尾声。战争结束后,“狂风”中队从德国撤出,经过改装后可以携带“海鹰”导弹的“狂风”开始取代“掠夺者”执行海上攻击任务。不过“掠夺者”的拥趸们对这一替换却颇有微辞,因为“狂风”的航程不如“掠夺者”,而且只能携带2枚“海鹰”,而后者却可以挂载4枚。无论如何,1991年10月,第237换装训练部队首先被解散。1993年10月,第12中队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装备“狂风”的第27中队。由于“狂风”GR.1B在执行海上攻击任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第208中队的“掠夺者”得以继续保留了一段时间。1994年1月,换装“掠夺者”GR.1B的第12中队在洛西茅斯重建,标志着“掠夺者”退役倒计时的开始。在最后几周里,第208中队为“掠夺者”涂上了鲜艳的涂装,以纪念它们在皇家海军和皇家空军的服役生涯。3月,第12中队开始承担战斗值班任务,“掠夺者”在服役30多年之后,终于将推出历史舞台。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