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固定式起落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简介

起落架装置是飞行器重要的部件之一,具有承力兼操纵性的部件,在飞行器安全起降过程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使命。起落架是飞机起飞、着陆、滑跑、地面移动和停放所必需的支持系统。此系统的工作性能直接影响到飞机的安全性和机动性。飞机的着陆冲击能量除一小部分由飞机结构变形吸收外,大部分还是由起落架来吸收。

固定式起落架这种起落架有一个尾轮和两个主起落架,尾轮在机身尾部离重心较远处,主起落架在飞机重心稍靠后处。这种形式的起落架结构简单,其结构一般是采用连接到机身上的相当粗糙的支柱和具有某种程度缓冲的装置,它的缓冲作用是用缠绕在轴上的松紧绳来实现的,适合于低速飞机,在四十年代以前得到广泛应用。1

发展历程1903年12月17日,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动力、载人、持续、稳定、可操纵的重于空气的飞行器成功飞行。这就是莱特兄弟所制造的“飞行者一号”。然而在这架飞机上,并没有现代起落架的影子,而是有一对类似滑橇的装置。它用带轮子的小车在滑轨上靠落锤装置弹射辅助起飞。

在1906年上天的Santos-Dumont(山度士·杜蒙)的“飞机-14BIS”上,就有了现代起落架的样子。在采用轮式起落架以后,飞机在地面的移动、起飞前滑跑和着陆性能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然而随着飞机的逐渐成功,飞机设计质量和飞行速度不断增加,提高飞机的起飞和着陆性能,就成为了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飞机已经有了减震的起落架,此时的起落架构型 (布局)或多或少地固定在后三点型式上。

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40年代中叶,固定式起落架占主导地位, 这种起落架的主要优点是尾轮的结构尺寸较小,且在着陆滑跑时具有较大的迎角,可以产生较大的气动阻力来减速,但它对着陆速度较大的飞机就显得力不从心,尤其是当前方遇到撞击或进行强烈制动时容易发生“ 倒立” 或“ 跳跃” 现象, 而且由于不能有效地使用刹车,着陆滑跑距离相对较长。另外,这种起落架在滑跑过程中是不稳定的,一但遇到侧风或路面不平等的干扰,就会使飞机偏转更大的角度。由于这些缺点,后三点起落架逐渐被淘汰,固定式起落架在飞行中产生的阻力也越来越大, 起落架由固定式变为可收放式。目前固定式起落架主要用于装有活塞式发动机的轻型低速飞机上。2

分类早期的轮式起落架

滑橇轮式起落架

浮筒式起落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