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国际紫外探测器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发展历史

1946年10月,随着美国发射的一枚高空火箭,人类首次获得了太阳紫外光谱。自此之后,世界上有不少国家利用高空火箭,对来自天空的紫外线进行探索。50年代末,火箭记录到天空背景的紫外光谱。70年代是紫外空间观测进展最快的10年,从“轨道天文台”3号,“荷兰天文卫星’’到技术先进的“国际紫外探测器”连接上天,获得了大量紫外信息。2

1978年发射上天的“国际紫外探测器”(简称IUE),是第一个国际性的空间天文台,由美国、英国和欧洲空间局三方运营。其口径虽然只有45厘米,却标志着紫外天文学已趋成熟,并日渐取得可观的成果。3

配备状况第一次发射的国际紫外探测器,长度4.2m,重量为700kg。它的工作波长为115~320nm。对紫外的天文研究发挥很大的作用。以后的卫星还有法国、苏联合作的ASTRON。它的工作波长为150~350nm。Astro一1卫星发射十1990年,上面有一台0.5m的望远镜。4

应用典例穿越贾科比尼-津纳彗星ICE越过贾科比尼一津纳彗星时,穿越了四个互不相同的区域。国际紫外探测器穿过第四个区域——该彗星的离子尾,离彗核约16,000公里(10,000英里)。国际紫外探测器观测到,该区域是来自该彗星的一个较冷的电离气体区,它为一个磁场所围绕。科学家们相信,随着太阳风中的磁场在彗星周围集积起来,便会形成一条磁尾,它包围着该彗星的离子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