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
动作思维亦称直观动作思维,是根据思维形态来分类的。其基本特点是思维与动作不可分,离开了动作就不能思维。动作思维一般是在人类或个体发展的早期所具有的一种思维形式。动作思维的任务或课题是与当前直接感知到的对象相联系,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是依据表象与概念,而是依据当前的感知觉与实际操作。儿童在掌握抽象数学概念之前,用手摆弄物体进行计算活动,就属于动作思维。这是在抽象逻辑思维产生之前的一种思维形式。成人在进行抽象思维时,有时也借助于具体动作的帮助,但不能与动作思维完全等同 。1
作用实际动作是动作思维的支柱。幼儿的思维活动往往是在实际操作中,借助触摸、摆弄物体而产生和进行的。例如,幼儿在学习简单计数和加减法时,常常借助数手指,实际活动一停止,他们的思维便立即停下来。成人也有动作思维,如技术工人在对一台机器进行维修时,一边检查一边思考故障的原因,直至发现问题排除故障为止,在这一过程中动作思维占据主要地位。不过,成人的动作思维是在经验的基础上,在第二信号系统的调节下实现的,这与尚未完全掌握语言的儿童的动作思维相比有着本质的区别。2
发展趋势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总趋势是:由动作思维发展到形象思维,再依次发展到抽象逻辑思维。
在3-6岁这个阶段,思维是依靠感知和动作来完成的。孩子只有在听、看、玩的过程中,才能进行思维。比如说,孩子常常边玩边想,但一旦动作停止,思维活动也就随之停止。比如,事先他并不知道自己要搭建什么东西,只能搭完后才能把搭的东西想象成某一种东西告诉你。
6岁后孩子的思维就可以依靠头脑中的表象和具体事物的联想展开,他已经能摆脱具体行动,运用已经知道的、见过的、听过的知识来思考问题。虽然这时动作思维仍占很大部分,但是形象思维也占了很大比例。
7岁上这个阶段的孩子,已经不停留在对事物的简单表面的评价,现在已经开始对事物比较复杂、深刻的评价。 早期他看电视时,可以说出好人、坏人,这时已经能知道好在哪里,坏在哪里,还会用各种理由来说明他的看法。另外,孩子的思维已经从事物的外表向内部、从局部到全面进行判断和推理,并且逐步正确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