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詹姆斯-兰格理论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具体理论

詹姆斯根据情绪发生时引起的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一系列机体变化提出,情绪就是对身体变化的知觉。当一个情绪刺激物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时,立刻会引起身体上的某种变化,激起神经冲动,传至中枢神经系统而产后情绪。在詹姆斯看来,是先有机体的生理变化,而后才有情绪。所以悲伤由哭泣引起,恐惧由战栗引起。1

兰格认为,情绪是内脏活动的结果。他特别强调情绪与血管变化的关系。兰格以饮酒和药物为例来说明情绪变化的原因。酒和某些药物都是引起情绪变化的因素,它们之所以能够引起情绪变化,是因为饮酒、用药都能引起血管的活动,而血管的活动是受植物性神经系统控制的。植物性神经系统支配作用加强,血管舒张,结果就产生了愉快的情绪;植物性神经系统活动减弱,血管收缩或器官痉挛,结果就产生了恐怖。因此,情绪决定于血管受神经支配的状态、血管容积的改变以及对它的意识。1

贡献詹姆斯-兰格理论看到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直接关系,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在情绪产生中的作用,这有其合理的一面。1

局限这个理论片面强调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控制作用,因而引起了很多的争议。美国生理学家坎农(W. Cannon,1927)首先反对詹姆斯—兰格理论,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