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防御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汉语词语基本信息

拼音:fáng yù

注音:ㄈㄤˊ ㄧㄩˋ

英文:defense1

引证详解1. 防守,抵御。
①明 唐顺之 《咨总督都御史胡》:“先是贵院会同本司具题用银一万两,募山东兵三千名,到江南防御。”
②蔡东藩 《清史演义》第二回:“觉昌安上城巡视,不分昼夜,每日指挥部众,极力防御。忽见城下一人,扣马而至,大呼开门,觉昌安从上俯视,其人非他,乃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也。”2

2. 关禁。指防守抵御的设施。
《后汉书·班固传下》:“且夫辟界西戎,险阻四塞,脩其防御,孰与处乎土中,平夷洞达,万方辐凑?” 李贤 注:“防御谓关禁也。”

3. 防备,戒备。
①《明史·刘球传》:“及其未即骚动,正宜以时防御。”
②清 李渔 《玉搔头·分任》:“此人必有异谋,不可不加防御。”
③丁玲《阿毛姑娘》第一章三:“开始是囝囝的笑,抹去她所有对人的防御的心。”

**4. 本为官名。防御使的简称。后渐成为对士绅的尊称,与员外、朝奉相似。**3
①宋 洪迈 《夷坚甲志·徐防御》:“适显仁太后患目疾,访草泽医,遂获展效,补官与宅,锡赉不胜计,称为 徐防御 。”
②《古今小说·新桥市韩五卖春情》:“那市上有个富户吴防御,妈妈潘氏,止生一子,名唤吴山 。”

5. 清 代驻防旗兵低级军官之名,设于佐领之下。1

心理防御机制又称“自我防御机制”。个体应付或适应挫折情境的防御方式,如文饰作用、表同作用、升华作用、压抑作用、反向作用等。作用在于保护个体免遭焦虑的侵袭和折磨。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防御机制能使个体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使他面对现实树立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消极的防御机制则使个体沉湎于不切实际的幻想,使他逃避现实,甚至歪曲现实而达到暂时的心理平衡。4

个人可下意识地避免或控制不良或违反社会惯例的冲动的手段。压抑(repression)、升华(sublimation)和投射(projection)为重要的防御机制。其他机制包括反应形成和情感转移,前者将冲动转为反面,例如一个人对他心中憎恨的人表现出过分关心,后者将冲动转移到较可接受的对象身上,例如受老板欺压,踢狗而不踢老板。防御机制为正常生活的一部分,但这些机制若过分强烈则可能扭曲个性的发展,甚至引发神经官能症(neurosis)的症状5。

相关解释军事词语:

防御,作战的基本类型之一。军队抗击敌人进攻的作战,为了消耗敌人、保存自己和辅助进攻或准备直接转入进攻的一种手段。一般说来消灭敌人是主要的,进攻对战争起决定作用;但是,当着保存军力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关键时,防御也起决定性的作用。其基本原则是积极防御。

防御分为战略防御、战役防御和战术防御。战略防御是战争全局的防御,通常是以若干防御战役结合必要的进攻战役、战斗实施的;有时战略防御也通过诱敌深入的退却,以战役、战斗的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进行。战役防御通常是战役军团为实现一定的战略、战役企图,按照统一计划,在一定作战方向上,以一系列防御战斗和反突击行动实施的。战术防御通常是战术兵团、部队和分队,为达成一定的战役、战斗目的,在一定的地幅内,依托防御阵地,以顽强抗击结合阵前出击、反冲击等攻势行动进行的。防御有积极防御和消极防御。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历次革命战争中,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防御通常是以劣势兵力抗击优势敌人的进攻,在形式上看是被动的。然而,防御军队能预先选择和熟悉地形,进行战场准备,以逸待劳,杀伤、消耗敌人。现代防御,必须能够抗击敌方的核突击和常规火力突击,粉碎敌方大量坦克、装甲战车的连续攻击和空降袭击。

防御:

清各地驻防将军所属低级军官名,正五品。低于佐领而高于骁骑校。

心理学:

指无意识的保护反映。从精神分析来看,这些机制大体上是由于“自我”要在个人冲动和社会生活之间找到一种和谐。防御机制的本质就是不自觉地对于受冲动驱使的思想及画面的抑制。升华就是把这些性的及进攻性的冲动转化为更有价值的社会活动(如艺术活动,知识理论)。当然还存在着其他的防御体制:否认机制,划分机制,投射机制,移位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