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人道主义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含义

人道主义具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一种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

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欧洲资产阶级早期的思想体系,产生于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其代表人物有:彼特拉克、但丁、薄伽丘、达·芬奇等。他们针对中世纪神学以神为中心,贬低人的地位和价值、蔑视世俗生活、提倡禁欲主义的思想观点,提出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权”否定“神权”,要求尊重人的价值,“人的尊严”、 人的“自由意志”,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世俗教育和科学知识。在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中,启蒙运动的思想家把人道主义原则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要求充分实现发展人的天性的权利,建立人类“理性”的王国,使之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在历史上起了进步的社会作用。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就其在伦理道德方面的某些要求,如尊重人、关心人等,包含合理的内容,应当批判地吸取。但它的理论基础即世界观、历史观是唯心主义的,它用抽象的人、人性解释历史,把人类“理性”看作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动力,因而不能科学地说明历史,而它所要求建立的“理性王国”,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王国。在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和建立社会主义的革命斗争中,产生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即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人道主义。它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具有根本的不同,是以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是社会主义伦理道德的组成部分,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的。宣传和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3

起源Humanitarianism

人道主义是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想体系,提倡关怀人、爱护人、尊重人,是一种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法国大革命时期又把人道主义的内涵具体化为自由、平等和博爱。人道主义在革命时期起着反对不平等的制度的积极作用。

人道主义源于人道、人文思想。《易传》讲“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彖·贲》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美国前东方学会主席顾立雅考证,中国的人道思想、中国的一部分制度,“通过阿拉伯人在12世纪传到西西里的罗杰二世与英格兰的亨利二世的朝廷”。4进而影响了后来整个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童子问易》指出:“《易经》绝对是世界共同的人文原点。”5

人道主义一词,由Humanitarianism译述而来。著名慈善公益组织国际君友会王爱君在其《人道》中有如下记载:人道主义,在文艺上系鼓吹自由思想的主义,原在排斥教会的束缚,以人道取代神道,亦为人文主义的展现,在伦理上则与博爱主义相同,主张超越人种、国家、宗教等所有的差别,承认人人平等的人格,互相尊重,互相扶助,以谋人类全体之安宁幸福为理想的主义。法国哲人孔德(Auguste Comte)所创的人道教(Religion of Humanity),其教义亦与人道主义相通,以仁爱为原理,秩序为基础,增进人类幸福为目的。并主张僧侣不宜有财产与职业,必须舍弃名利,专致力于布施教化,息争弭乱,方足以保障人类的和平与福祉。

中国过去的词汇,虽无人道主义一词,但经传中早已出现人道两字。如《礼记·丧服·小记》云:”亲亲、尊尊、长长,男女有别,人道之大者也。“《周易》云:”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 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中庸》云:“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之一字,有成己成物之义,亦即孟子“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之旨,此等语意,都和西方的人道主义相通。

发展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tarianism),是重视人类价值——特别是关心最基本的人的生命、基本生存状况--的思想。关注的是人的幸福,强调人类之间的互助、关爱,与重视人类的价值。相对的,另有重视神类、重视自然类或者重视动物类等的思想主张。

人道主义(英语:humanism)和人本主义以及人文主义有密切关系。在西方,人道主义起源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针对基督教教会统治社会的神道主义而形成的一种思潮。该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幸福。后来也延伸为扶助弱者的慈善精神。

原则理性价值

即:逻辑和经验是发展知识,检验断言的标准。

自由探索的价值

人道主义反对任何形式的对人的思想进行独裁专制,这些形式包括教会的、政治的、意识形态的、社会体制的各种有可能对人的思想进行钳制的压迫形式。当然我们也主张对各种差异的容忍,尊重个人表达其信仰的权利,无论这种信仰是多么不入流,不主张用社会的、法律的和制裁的方式对其进行压制。

个人尊严的价值

人生活的高贵和尊严是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所以人道主义反对一切宗教的、意识形态的、伦理道德中具有那种:贬损个人、压制自由,愚弄智识,或非人化的信条。人道主义坚信最大程度的个人自主性与社会责任感是和谐一致的。

道德平等原则

这个原则贯穿于反对一切基于种族的、性别的、宗教的、年龄的、国别的歧视。这个原则的相应结果就是对一切人的智力和美德提供平等机会。

自由的理想

人道主义总是捍卫自由的理想,它不仅仅是支持那些因为教会的、政治的、经济的利益而遭受压制的自由意识,而且,也支持真正的政治自由,民主决定基础上的大多数人的意见,尊重少数人的权利和法律的规则。人道主义捍卫人基本的安全、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人道主义提倡从宗教和强硬政府控制下解放的个人自由。

宗教怀疑主义

人道主义承认宗教在解释人的生活意义方面的作用,但不同意对它的迷信态度。人道主义认为宇宙是自然力机制作用的产物,可以有效的为科学所理解。人道主义坚持男人、女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不必寻求超自然的救世主。

伦理本质和来源

人道主义赞同伦理的哲学传统,即:这是一个可以反复探寻的自主领域。伦理上判断可以脱离宗教而独立获得,人类可以培育自己的智慧和理性,用它们来获得优质的生活。人道主义认识到道德在人的生活中的中心作用,但人道主义反对绝对价值观,保留对伦理价值不断发现的客观态度。

精神人道主义精神,具有相对的崇高性,超现实性。因为精神这个观念就主要作用于超现实性的一面。精神往往超出现实的意义,多指愿望的东西,在常规的情况下,精神往往是空间的一种观念。人道主义精神,更着重体现以人为本的,以人类自身功能观念意义上的一种良知,及其在这个意识的作为支配下,形成一种以高度文明为基础,以人类和谐发展为目的的这样的普世观。

人们可以这样认为,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就是在这样的一个人道主义精神的支配下成立而作为,不管你是生活在什么样的政治制度下,红十字会,世界卫生组织为你而努力,都是应该的。当人们受到战争的伤害,疾病的威胁,自然灾害的损失的时候,这两个机构都有义务,有责任。因此,人们又看到,人道主义精神确实具有超现实性。因为,人类永远也不可能生存在一个完美的盛世当中,永远都有矛盾,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对立的社会是不存在的,也是不客观的。更没有这样的时代。

由此看来,人道主义精神是一个让人类共同崇拜信仰的一个观念,在这个观念的意识作用下,人类的一切活动行为及其规范,都将在这个范畴内进行。

人道主义组织国际红十字会 、世界志愿者委员会,总部设在日内瓦。 总部设在华盛顿的联合会,该组织力求设定人道主义援助的基本规范,提高人道主义援助的实施。 人道主义援助救援委员会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常设国际机构。同国际红十字会、红新月会、国际卫生服务协会、基督教救援服务中心、路德国际联盟、医学新领域、OXFAM和教会一样,总部设在日内瓦。

纪念日2008年12月11日,联合国大会决定:根据大会第A/RES/63/139号决议:指定8月19日为世界人道主义日,以促进提高公众对世界各地人道主义援助活动和在这方面开展国际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向所有为推动人道主义事业开展工作的人道主义人员、联合国人员及有关人员,并向那些因公殉职的人,表示敬意,邀请所有会员国和联合国系统各实体根据现有资源,并邀请其他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每年以适当方式举办世界人道主义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