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从热带气旋的云墙到热带气旋的外缘是热带气旋的螺旋云(雨)带。螺旋云带的结构也是热带气旋的重要特征之一。热带气旋内的云区分布,是由一条或几条螺旋云带旋向中心眼壁的。螺旋云带是由强对流云团演变而来的。
围绕着密蔽云区外围的螺旋云带或围绕眼区的环状或弧状云带称热带气旋螺旋云带,螺旋云带是热带气旋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上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热带气旋螺旋云带有18条不等,每条长短、宽窄不一,长的几千千米,短的只有几百千米。云带宽度一般靠近密蔽云区或眼风的宽,远离的窄,宽的可达2一3km,窄的为0.2km左右。螺旋云带愈长,宽度愈宽,云亮度愈亮,则表示螺旋云带愈强,云带与云带之间相对云层较薄,云量较小.密度较小,也即两云带之间有较大的气象要素的差别,即存在着气象间断面。总之.热带气旋眼与密蔽云风之间,密蔽云区与螺旋云带之间、以及螺旋云带与螺旋云带之间存在着许多气象要素不连续的面,这些不连续面称气象间断面,故热带气旋属气象间断面。1
形成原理及特征螺旋云带是台风最显著的云型结构之一,在云带中有显著的上升运动,对流活动旺盛。它是台风内部热量垂直输送和位能转换为动能的主要地区,且螺旋云带的结构(如螺旋云带的紧密程度)与台风的强度有密切关系。
螺旋云带不同部分上的云团存在着明显不同的运动规律。云带最前端往往是对流发展最旺盛的地方,总体表现为旋入风暴中心的运动。
从强对流云团发展为主螺旋云带的演变过程中,螺旋云带主要表现为其前端的对流逐渐加强,其余部分逐渐减弱,以及前端的强对流云团总体表现为旋入运动且维持时间较长,而其余部分的云团总体表现为远离中心等的特征。除此之外,螺旋云带的结构(如螺旋云带的紧密程度,螺旋云带上的强对流云团等)与热带气旋的强度有密切的关系。2
热带气旋中螺旋云带动力不稳定的性质将一指定的基流廓线代入这两个模型,均会出现不稳定扰动。前者的流动为涡旋运动,仅在不稳定扰动的两个峰值之间可以看出螺旋状的结构特征,在距涡旋中心140km的外围,不稳定扰动沿径向没有波动分布,没有螺旋云带状结构。此处相应于涡旋rossby波的停滞半径(stagnationradius),在此半径之内出现的螺旋结构称为内螺旋云带,而在此半径之外出现的螺旋云带称为外螺旋云带。也就是说前者仅出现了眼壁(最大风速半径之内的最大扰动中心)、内螺旋云带,而后者则出现了眼壁、内螺旋云带和外螺旋云带。3
螺旋是在热带扰动发展成为热带气旋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因此,它也是热带气旋发展程度和强度的一个标志。
分类根据宽度在一个纬距以上,由强对流云组成的螺旋云带(不考虑距台风中心较远、云区范围不大的外部螺旋云系)的演变,可以把它们分为如下五种情况:
(1)半环状螺旋云带出现在扰动由一个对流云团开始发展、加强的初期,它是围绕环流中心弯曲的对流云带。当这条对流云带的圆弧小于或等于π时,我们把它定为半环状螺旋云带。这时,环流中心一般在螺旋云带的边沿,强度较小。
(2)环状螺旋云带环状螺旋云带是由半环状螺旋云带发展演变而来的,当螺旋云带的弯曲程度更大,且其弧度大于π时,这种螺旋云带叫做环状螺旋云带,这时环流中心开始进入深对流密蔽云区内,扰动的强度较半环状螺旋云带大,但仍不强。
(3)一环半螺旋云带它一般出现在有内外两环、或有两条明显螺旋云带的情况下。当内环或一条主要的螺旋云带的圆弧大于π,外环或一条次要的螺旋云带小于或等于π时,我们把这种情况称为一环半螺旋云带。这时环流中心都已进入中心深对流密蔽云区内,有时还有不同类型的眼区出现。与这种类型云系特征相对应的热带气旋一般可达中等强度。
(4)双环状螺旋云带这是一环半螺旋云带的继续发展。当外环或次要一环螺旋云带的圆弧也大于π时,我们把它定为双环螺旋云带。这时中心深对流密蔽云区内一般都有不同种类的眼区,它对应的热带气旋的强度较大。
(5)中心圆形深对流云带当热带气旋发展到址大强度时,伴随着中心密蔽云区内有圆形眼区出现,围绕着眼区会出现圆形、对称的云墙,在红外云图上表现为一密蔽的圆形深对流云区。有时中心圆形深对流云区的边沿有辐散状向外的卷云,有时在其外面还环绕着一条或两条螺旋云带。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