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解释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采取的一系列教学方式和行为。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题材及儿童的年龄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发现法、指导发现法、自学辅导法等。2
(2)全套教学活动,每一种教学活动都要达到某一特定的目标。只要目标不变,一种策略可以以基本稳定的形式,广泛地用于教师、年级、学生及教学内容。这一术语由希尔德·泰伯(Hilda Taba)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推广,当时她提出了儿童思维技能发展的教学策略。她的基本策略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套先后有序的具体问题(问题形式由泰伯规定)。当学习者在形成概念、进行推理和概括,或把这些概念应用于新环境时,这些问题就为学习者的反应提供了一个聚焦中心。其他的例子有引起注意的策略或评估学习概念的策略等。3
(3)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和。它具有指导性而不具有规定性。对教学来说,没有任何单一策略能适用于所有情况,有效的教学需要有可供选择的策略,最好的策略就是在一定情况下达到特定目标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体系。教学设计只有掌握了不同的策略,才能因地制宜地制定出良好的教学方案。4
(4)教学系统论或教育工艺学术语之一。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某种教学目标而制定的教学实施总体方案。其内容主要包括合理选择和组织各种方法、材料,确定师生行为程序等。5
教学策略的种类先行组织策略源于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主要实施步骤为:准备预备性材料、设想学习进程、呈现预备性材料和新材料、从预备性材料中抽象出新信息,运用活动加以强化。
认知发展策略是根据皮阿杰的研究建立起来的,运用时的主要原则为:儿童从实践活动中获得知识;教育活动以儿童为中心;教学是个别化的;社会交往在教学中起重要作用等。
概念形成策略包括选择性策略和接受性策略两种。源于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主要实施步骤为:呈现实例、确认概念、强化练习、发展思维技巧。
随机管理策略多用于各种复杂行为的学习。对强化刺激进行系统地控制,使之在特定时候强化所期望的行为反应。
行为练习策略意在建立一系列的模式化的教师行为。实施步骤为:明确课程的目的、环节和内容:呈现新信息;控制练习时间,使学生掌握和运用新技能、新结构;个别指导;提供机会使学生独立练习。
自我管理策略教给学生改变行为方式的方法。主要步骤为:教给学生行为的原则和技巧;教给学生自我估计的步骤;制定自我管理、自我决断、自我指导的计划;实施和修改自我管理计划;避免不良的随机行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