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要求
教师角色体现着社会期望年轻一代成为继承、发扬年长一代的事业的人才。
“育人”是它的行为的基本准则。履行这一准则者,才具有这一身份,居有这一位置。凡具有这一身份者,无论他对其身份的理解如何,都在一定的程度上,照此准则行事。随着他对社会的上述期望的认同程度的加深,他“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诲人不倦,期望学生成才”的基本心理特征就更为明显。这认同程度与其“育人”实践的广度、深度成正相关。具有此身份者,在其他的社会关系的位置上,又有另外的身份,如父(母)、兄(姐)、朋友,等等。但他作为教师,对于学生,始终是个“育人”角色。他对学生做的一切,都是期望学生成才,体现社会的要求。1
具体内容教书育人的角色这是教师最基本与最突出的角色。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技能一要“博”。即给学生以丰富的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二要“深”,即给学生以带有规律性的知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三要“新”,即给学生以带有时代感的知识,帮助学生具有探索未知世界的知识。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必须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并通过管理、组织活动和个人言行对学生施加巨大的影响,塑造学生的个性。因此,要扮演好这种角色,教师就必须尊重个性发展规律及有关知识,十分重视智育并举的德育,加强自我修养,成为学生的的榜样。3
学生团体的领导角色由于教师的地位、知识、年龄等原因,人们普遍认为教师就是学生集体的领导者。这些具体表现在:
从班级中选拔学生干部,培养积极分析,正确地分配集体的职务,形成以积极分子为核心的班级、团队和学习小组,培养学生高尚的精神面貌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等,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师的领导作风对学生团体影响颇大,而民主型的领导效果最佳。3
家长的代理人角色教师与其他职员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他们经常扮演家长的角色。学生对待教师的态度很像对待自己父母的态度,迫切希望教师能像父母那样对他们。特别是年龄小的学生经常把教师当作父母的化身,而教师在扮演家长代理人的角色时有优于父母的地方,这就是教师既扮演了父母温暖与关怀的角色,又扮演了一般父母所不具备的严格要求的角色。3
心理工作者的角色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随时随地帮助学生讲究心理卫生,保持心理健康。这就要求教师还应该是一位心理卫生工作者。
当好这一角色,教师应该做好两方面工作。一方面要指导学生健康地生活,克服种种心理失常或心理障碍。如帮助学生摆脱过度的焦虑、羞怯、嫉妒、自卑、冲动等,以发展正常心理,防止各种心理问题发生。另一方面,在学生遭受心理挫折后,教师又要设法创设一种谅解和宽容的气氛,减轻受挫折的痛苦,及时提供帮助、咨询和诊断,治疗学生的心理创伤。3
教师的劳动特点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学校教育是以教学为中心的育人活动,教师的劳动对象是有能动性的人,是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的儿童和青少年。他们千差万别,既表现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年龄特征,也表现在同一年龄阶段的儿童青少年具有不同的个性差异。
而且,教师的劳动任务还具有全面性,既要传授知识,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增强他们进行美的熏陶。这种全面性的劳动任务,加大了教师劳动的难度。由于教师劳动具有复杂性,决定了教师必须进行创造性的工作。没有统一模式,没有固定办法,只有创造性的调节自己的教育行为,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规律,才能创造性地培养人才。3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合作性教育从投入到产出的周期长,就决定着教师劳动的长期性、育人绩效的长期性。但其过程的各阶段是连续的,并构成整体系统;每一阶段的诸环节,也具有连续性。教育的成果,也不是单人努力或单项工作的结果,而是教师个体和集体共同勤奋工作以及多方面影响的综合结果。总之,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连续的、合力奋斗的育人工程。因此,教育上需要教师团结共事,并肩进取,发扬不屈不挠的精神,善于优化人际关系,树立育人的一盘棋的思想,为育人事业做贡献。3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感染性教师只要是以自身的知识、才干、学风、品德、风格作为直接影响学生的教育手段。
学生不只是听教师的说教,更要看教师的行为。教师的言行,经常这样或那样地为学生在学习和品德修养方面提供着效仿的样式并感染他们,激励和引导他们不断进取。正如德国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所概括的那样,“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是直观的、有教益的模范,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没有教师给学生个人的直接影响,深入到学生性格中的真正的教育是不可能有的”。因此,教师要不断地提高“为人师表”的角色意识,扎扎实实地充实、完善自己,以适应迅速发展着的教育事业的需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