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科普中国]-跨文化研究

科学百科
原创
科学百科为用户提供权威科普内容,打造知识科普阵地
收藏

概述

又称“文化比较研究”或“泛文化比较法”,是利用全世界各种不同文化为样本,对各种资料进行比较研究,以便验证对人类行为的各种假设。跨文化研究是一种后起的行为与社会研究方法,它的发展初始于人类学家,近年来才逐渐受到其他行为科学家的注意,成为行为与社会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心理学通常将社会文化的条件视为恒常,研究其中个人行为的差异;而跨文化研究却将个人行为的差异当作恒常,将文化模式做为变因,研究不同文化中的行为差异。探讨人类行为的某一假设是否适合于不同文化,就能够了解某项行为原则是否普遍适合于所有文化。2

发展历程希罗多德(Herodotus)可能是所知最早的跨文化研究者,他在《历史》中比较和分析了许多希腊世界里的文化。19世纪,跨文化比较开始被进化论用来排列社会阶段,如摩尔根在其著作《古代社会》所做的那样。但这种比较是依据偶然的选择,而非样本,结论不能被统计意义上更广泛的理论所验证。

泰勒(EdwardB. Tylor)在对居所和礼仪与其他社会特征进行比较时,第一次做了真正的跨文化比较。高尔顿(FrancisGalton)对此表示质疑,他认为,分布广泛的跨文化样本单位之间的相关关系可能反映功能关系,也可能是文化的传播和继承关系。共享历史的社会可能存在历史渊源关系,因而不能比较。这个争论后来成为著名的“高尔顿氏问题”,导致系统的跨文化比较研究消失了大半个世纪。直至默多克(George P. Mur-dock)恢复这项工作。 从70年代起,研究者更多地使用精密的统计方法来控制“高尔顿氏问题”以及宗教多样性和群体意义等问题。跨文化分析使用连续区域的和世界范围的两种样本。前者对存在语言学联系的社会进行区域性的可比较研究,重点探讨跨单一地区的传播过程,如北美印第安人的研究。后者对社会的研究通过利用世界范围的全面文化样本,寻求排除语言、历史上的联系,来表明它们彼此是独立的。两种方法都是有效的。大多数跨文化研究依靠二手材料。一个重要的来源是人类关系区域档案(HRAF)。人类关系区域档案是非赢利性的,是国际性的学院、大学和研究机构的合作。

默多克指导的“跨文化调查”,始于20世纪30年代,1949年形成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并在耶鲁大学校园里落户。这是一个数据库,是对大约350个世界范围的人类社会的民族志记录的系统化收集。人类关系区域档案缩微胶片包含了这些社会相关民族志资料的全部文本。另外,它根据默多克所编写的《文化资料大纲》规则编排,使得研究者能在700多个不同主题里迅速定位信息。这样,人类关系区域档案已经成为跨文化资料的便利来源。世界上超过300家研究机构有全部或部分的人类关系区域档案,计算机化更加拓展了它的用途。一些研究者用田野工作来进行共时性比较研究,即一组研究者用相同的或相近的方法集中关注于一组共同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是怀廷夫妇(John andBeatrice Whiting)的六文化研究,即对抚养儿童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所做的研究。如果不能做共同研究,在各自独立的项目里,使用一致的方法论收集的数据并用单一的标准化的规则系统也能够进行比较研究。3

文学领域新兴比较文学研究方法之一。

20世纪70年代以来比较文学学科进入其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此期各国比较文学研究空前活跃,成绩卓著,异彩纷呈,其中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被国际比较文学学界认为是最富有历史意义的事件,美国学者韦斯坦因认为是具有爆炸意义的事件。

以季羡林、钱钟书、李赋宁、杨周翰、贾植芳、施蛰存、朱维之、戈宝权、赵瑞蕻、林清秀等一批前辈学者领航开路,著书立说,开复兴中国比较文学风气之先,乐黛云、廖鸿钧、陈惇、卢康华,孙景尧、倪蕊琴、饶芃子、谢天振、曹顺庆、孟华、严绍璗、周发祥、钱林森、崔宝衡、张铁夫等一大批中青年学者紧步其后,为中国比较文学的复兴作出了贡献,使之走向了显学的坦途。

二十多年来,中国比较文学已经打通了比较文学的学术通道,架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开展了以对话、沟通,尊重、理解、共建人类多元文化为宗旨的各种学术活动。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学者的理论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能从时代的全球化和文化转型的新角度,在多元文化视野融合的基础上创建比较文学学科的新未来,也反映了中国学者对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第三阶段的地位、作用和走向的看法。中国学者摆脱比较文学的传统观念,冲破比较文学“欧洲中心论”的樊篱,不断更新比较文学的观念、方法,以新观念、新眼光,通过跨学科、跨文化、跨民族、跨语言的文学研究,开展与世界各国、各民族多元文化的对话,促进互识、互补,实现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和理解,以期改进人类文化生态和人文环境,共建全球的多元文学和文化。

心理学领域用以揭示各种文化因素对社会心理的制约关系,并揭示社会心理差异之文化根源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心理现象进行跨文化研究的要点,首先是创设合理的假设前提,然后选取恰当的样本,最后再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比较。鉴于样本的数量与可靠性相关程度大,因而要尽量地选取足够大的样本。跨文化研究可以进入社会心理实验室,这为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这个途径具体地表现为:将不同民族的相同文化因素看成是一个控制因素,而将其相互之间的不同文化因素看成为准实验因素与某种社会心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进行研究。

人类学领域指人类学家通过对各种社会的比较研究,获得对它们的解释的研究方法。世界范围的比较研究则更强调对这种解释进行检验,这便属于跨文化研究的范围。跨文化研究者旨在确定,如果某个特定的理论是正确的,那么这些条件一般就会相互有联系。在此基础上,再查看一下世界范围的社会样本,看这些预期的联系是否普遍适用。与区域比较研究相比,跨文化研究的结果可能适应于大多数社会和大多数区域。

管理学领域关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或文化地域的人们在态度、价值观、信仰、激励源和满意指标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系统比较和描述的研究。用以揭示不同背景下人们行为的差异根源。研究成果可为跨国公司的国际化发展、组织人员多样化的管理、外交等领域的实践提供指南。比较著名的研究有荷兰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1928—)、美国豪斯(Robert House)等人关于民族文化维度的研究。4